望直港初中初三语文中考《诗歌欣赏》导学案.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9356557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直港初中初三语文中考《诗歌欣赏》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望直港初中初三语文中考《诗歌欣赏》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望直港初中初三语文中考《诗歌欣赏》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望直港初中初三语文中考《诗歌欣赏》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望直港初中初三语文中考《诗歌欣赏》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望直港初中初三语文中考《诗歌欣赏》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直港初中初三语文中考《诗歌欣赏》导学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望直港初中初三语文中考诗歌欣赏导学案年级初 三学科语 文执笔张法平审核王文伟课题 诗歌欣赏 课型复习课日期复习目标通过复习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复 习 过 程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补充)一、应对策略:同步导学42-44页的4点二、典型示例:(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1112题(4分)(06扬州中考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1这首诗的首联

2、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2分)1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2分)11答题要点: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评分标准:2分,每点各1分,意对即可。12答题要点:“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评分标准: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二)诗歌赏析。(4分) (07扬州中考题)11批注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和文学鉴赏、批评的重要形式,它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欣赏,体现阅读者的眼光和情怀。

3、请运用下面提供的符号作标记,在饮酒诗旁写出2至3个批注。(语言要简明流畅能让读者知道你已经读懂了这首诗,并能欣赏它。) 关键词语 佳妙句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答题要点:批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真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2008-2010年扬州中考题见语文中考指要44-46页)(三)在“经典诵读”活动

4、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6分)(2011年扬州中考题)【甲】夜雨寄北 李商隐 【乙】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君问归期未有期, 寒雨连江夜入吴, 巴山夜雨秋涨池。 平明送客楚山孤。 何当共剪西窗烛, 洛阳亲友如相问,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片冰心在玉壶。【注释】辛渐:王昌龄的朋友。平明:黎明。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2分)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 的情感;【乙】

5、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 的志向。(4分)答案 :(6分)(2分)渲染气氛,融情于景。(各1分,意思对即可)(4分)急切与妻子(亲人)见面 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节操)(意思对即可)三、真题精粹(一)、2011年河南省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行路难(其一)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6、2分)(二)、湖北襄阳2011年阅读与欣赏(40分)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0“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 和 ,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2分)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三)、湖北黄冈2011(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7、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四)、湖北荆州市2011 古诗文阅读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0.(2分)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11.(2分)诵读下面句子,请分别用“/”把句中一处主要停顿标示出来。直挂云帆济

8、沧海奉命于危难之间(五)、湛江2011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六)、广西桂林2011 (一)诗词鉴赏。(共5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6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2分)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

9、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7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

10、手笔。(七)、山东日照2011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7、8两题。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7.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2分) 8.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3分)(八)、阅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4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

11、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 , “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 。(2分)(2)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1分) (九)、(2011四川省乐山市)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4分)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诗人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 答: (2)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 (十)、(2011江苏省盐城市)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5分)雁门太守行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8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