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状弹力绷带在改良介入术后桡动脉压迫器固定方法中的应用观察-(自动保存的).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9356529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状弹力绷带在改良介入术后桡动脉压迫器固定方法中的应用观察-(自动保存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网状弹力绷带在改良介入术后桡动脉压迫器固定方法中的应用观察-(自动保存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网状弹力绷带在改良介入术后桡动脉压迫器固定方法中的应用观察-(自动保存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网状弹力绷带在改良介入术后桡动脉压迫器固定方法中的应用观察-(自动保存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状弹力绷带在改良介入术后桡动脉压迫器固定方法中的应用观察-(自动保存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状弹力绷带在改良介入术后桡动脉压迫器固定方法中的应用观察-(自动保存的).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状弹力绷带在改良介入术后桡动脉压迫器固定方法中的应用观察黄庭开1 王迪麟2作者单位: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心血管科,广东 广州 510000【摘要】目的:对TERUMO泰尔茂XX*RF06型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固定方法进行改良并总结,降低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桡动脉压迫器失效产生的并发症。方法:将我科2014年1-6月期间行经桡动脉介入患者根据住院单双号随机分成常规桡动脉压迫器固定组(对照组,112例)和网状弹力绷带改良固定组(观察组,125例),比价两组效果,对比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患者的术后术口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分析,总结使用方法,分析可行性。结果:改进固定方法后,

2、使用桡动脉压迫器的患者术口不良事件由之前的11.6%降至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术后患者桡动脉压迫器经网状弹力绷带改良固定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术口并发症。【关键词】网状弹力绷带;桡动脉压迫器;介入术后并发症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指通过球囊加压扩展、机械切割、激光成形、超声空穴等导管手段及在血管内放置金属支架等方式,使狭窄甚至堵塞的血管内径扩大,改善心脏内血液供给,改善患者症状的一系列治疗手段 1。这些年来,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s,PCI)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需长期严格卧床制动,治疗

3、效果好,节省费用等传统经股动脉入路缺少的优点。然而术前,术中,术后大量多联抗血小板粘附聚集药物的联合使用,会增加桡动脉出血的发生率,因此,术后动脉穿刺口固定及压迫止血一直是护理的重点之一。有研究表明2,在患者因素中,患者术后过度用力造成压迫器移位(35.6%),自行拆除压迫器(26.8%)是造成穿刺口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患者因依从性差,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未能耐受,烦躁等原因造成了桡动脉压迫器压迫失效的不良事件。因此,如何使用更能简单有效的护理措施来减少因患者自身因素导致的桡动脉压迫失效不良事件现是我们护理工作的新问题。我科于2014年1月开始对经桡动脉介入后压迫器固定中加用网状弹力绷带及反向

4、固定小夹板进行二次固定的方法,显著减少因患者自身因素导致桡动脉压迫器失效事件概率,效果良好,先报告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自我科2014年1 -6月期间于我科行经桡动脉介入患者237例,根据住院单双号随机分成常规桡动脉压迫器固定组(对照组,112例)和网状弹力绷带改良固定组(观察组,125例)。其中对照组,男72例,女40例,年龄33-90岁(66.0611.81)。其中观察组,男81例,女44例,年龄33-90岁(65.8611.80),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 穿刺点压迫止血方法患者术后均采用日本TERUMO泰尔茂XX*RF06型桡动脉介入

5、穿刺部位止血器对桡动脉进行压迫止血。患者取平卧位,经桡动脉介入术毕,鞘管拔除前确认压迫器球囊中心加压气囊对准血管穿刺部位,紧扣两端魔法贴搭扣把带子固定在手腕上,一人保持加压气囊从上面往穿刺口按压状态下,在拔除动脉鞘管同时由采用专用注射器通过小管注入空气15-18ml,使气囊膨胀压迫。观察及确认穿刺点及附近皮下无活动性出血,指端无变色,尺动脉血管的搏动仍然存在,并询问患者手无压迫感与麻痹现象及其他特殊不适后即完成操作。该压迫器说明书建议于拔出鞘管后4h开始放气,每次2mL,第2天早晨完全解除压迫。放气时注意右手掌心固定注射器活塞顶端,避免注射器插人气囊时瞬间气囊压力过大放出全部气体,导致切口出血

6、。术后2h内,护士Q15min巡视患者1次,212h内Q30in巡视1次,巡视时检查患者术口渗血、血肿、瘀斑、动脉压迫器牢固情况,手掌颜色、温度、感觉等情况。1.3 固定方法1.3.1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照组患者从介入室返回后使用小夹板反向固定于术肢手背 3,小夹板魔术贴分别贴于拇指食指根部及动脉压迫器上方2cm处粘贴固定,保持合适张力。1.3.2 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改良方法,我们采用的是封开县培鑫医用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网状弹力绷带,其长度及宽度能拉伸4倍左右。观察组患者从介入室返回后,先用剪取适当长度网状弹力绷带,剪取范围为桡动脉压迫器宽度加上上下各3cm长度,套入前先用消毒液清洗压

7、迫器附近皮肤,之后予压迫器外部套紧,然后与对照组一致,将小夹板反向固定于术肢手背。1.4 研究观察终点患者自身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于非医护人员操作下的桡动脉压迫器移位,松脱,人为破损,若出现上述情况,则定义为桡动脉压迫器失效事件。1.5 统计学分析本观察研究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本文资料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及原因2.1 桡动脉压迫器失效事件 见表1表1 桡动脉压迫器失效事件的比较 (例)组别N失效事件汇总止血器移位止血器松脱止血器人为破损对照组11213931观察组12522008.364.17-P0.010.050.010.01在该

8、237例患者中,桡动脉压迫器失效事件失效事件百分比,观察组(11.6%)显著高于对照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 桡动脉压迫器失效事件原因从列表中可以看出,术后桡动脉压迫器移位(64.3%)是失效事件首要原因,其次是压迫器松脱(21.4%)及压迫器人为破损(7.1%)。桡动脉压迫器失效后及时观察到及处理,未造成其他不良后果。2.3 患者舒适度 两组患者舒适度基本一致。3 失效事件原因分析 在图中14例失效事件中,患者睡眠时意识不清(50%)及未能耐受压迫器压力(50%)为桡动脉压迫器主要原因,而患者老年痴呆(21%),烦躁(14%),也一定程度上使患者桡动脉压迫器固定不牢靠。3.1

9、 睡眠时意识不清因患者在深睡眠状态时潜意识中未能控制自己行为,在睡眠时对桡动脉压迫器进行牵拉撕扯导致压迫失效。3.2 未能耐受压迫器压力因患者对术口压迫不适感忍受能力较差,患者私自调节止血器松紧及位置导致。3.3 老年痴呆症患者老年痴呆间歇性发病,在发病时忘记自己身处的地方与所患疾病及所做治疗,未能听取医护人员建议进行治疗,同时发现桡动脉术口处不舒适而私自拆除或移位,导致桡动脉压迫失效。3.4 烦躁患者因疾病不舒适及依从性较差,自行调节桡动脉压迫器压迫导致压迫失效。4 讨论4.1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相比于股动脉同路的最大优势在于血管并发症较少,患者术后更舒适从而得到更高的生活质量。而产生

10、此优势的主要原因其能减少发生出血的事件,然而桡动脉入路的术后并发症并不罕见,所以避免发生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关键在于合理选择止血措施及具有相关经验。常规使用球囊压迫器加小夹板反向固定于手背的方法,球囊压迫桡动脉术口为点式压迫,压迫器止血压力来源于压迫器内侧固定一密封小气囊,通过采用专用注射器向气囊注入空气,使其膨胀,由于外侧被压迫器护手环固定,气囊通过膨胀产生压力压迫桡动脉穿刺点而达到止血效果4。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术后手腕过度活动易导致球囊压迫器着力点移位导致压迫失效,而压迫力度太大则使某些耐受力较差患者自行移动甚至拆除止血器;对于肥胖患者,压迫器存在绷带短及粘合处容易掀开移位及松脱的情况;同时由

11、于压迫器两端搭扣缺乏安全保护,两端搭扣为开放式魔术贴,拆除压迫器时只需要直接撕开即可,这样虽然是可以便于医护人员操作,减轻工作量,但是也存在着魔术贴松脱或者被患者自行解除压迫器的安全隐患。其在于对于睡眠时意识不清患者来说,魔术贴碰到床档或其他质地较硬物品时容易松开移位甚至脱出,而术后患者无体位限制,患者变换体位时可能导致魔术贴碰到床档。另外,患者撕开魔术贴容易,老年痴呆症患者未能清楚了解自己身处环境及所做治疗,未能记起术后注意事项,易有撕脱随身物品的行为发生;而烦躁患者依从性差,不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及治疗,未能耐受压迫器压力患者,意志力薄弱,未能忍受压迫器加压包扎后肿胀等不适感觉,为了增加舒适可

12、能解开搭扣,使压迫器移位松脱,从而导致压迫失效甚至出血。4.2 随着经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术后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方法越来越引起关注,目前是术后护理工作观察的重点。经桡动脉介入术后临床广泛应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作为桡动脉创口止血工具,由于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固定及止血效果较传统方法效果好,牢固且并发症少,容易被医护人员忽略,在临床上患者介入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桡动脉压迫器失效的案例时有发生。本研究观察中观察组予球囊止血压迫器加压固定及用小夹板反向固定于术肢手背后,使用网状弹力绷带套于压迫器外,使患者不易于无意识中使压迫器移位或拆除,而且网状弹力绷带表面有众多网状小孔,因此介入术后使用网

13、状弹力绷带行二次固定并不影响肉眼对患者术口出血及瘀斑肿胀等情况的观察。同时,网状弹力绷带的低张力特性使患者术口及附近的压迫力度不受影响,不会影响压迫器压迫效果,不降低患者舒适度,另外医务人员拆除止血器时只需先移走网状弹力绷带即可,方便可行。本研究观察表明,网状弹力绷带于经桡动脉介入术后的使用能降低桡动脉压迫失效事件发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使患者更好的康复。1林小丽,陈笑银,陈娟,等.心脏介入治疗后切口渗血16例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8):105-106.2罗思妮,冯艮娇,刘新荣,等.QC活动在降低CAG术后出血并发症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2):283-286.3马保新,李银福,史雷忠.等.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弹力绷带小夹板反向固定止血临床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23(1):56-59.4田芳,孙红梅,陈海君,陈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TRBand止血器压迫止血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5):1265-12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