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课例分析.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935086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课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课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课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课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课例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课例分析 嘉兴三中 张俊军 曹林芳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高中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我市数学骨干教师的队伍建设,本学期举办高中数学教师培训班,培训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专家引领,分别听取沈新权、沈顺良、刘舸及吴明华四位专家的专题报告,第二阶段:同伴互助,分别在海盐元济高级中学和南胡高级中学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上课、听课、评课),探究高中教学核心知识突破,第三阶段:自学研修,通过学习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课例分析及课件制作。本课例就是这次培训的学习内容之一,恳请专家及学员指导。课堂再现:课题: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一、复习引入:1、指对数互化关系:2、 的

2、图象和性质(填表)3、我们研究指数函数时,曾经讨论过细胞分裂问题,某种细胞分裂时,得到的细胞的个数是分裂次数的函数,这个函数可以用指数函数=表示现在,我们来研究相反的问题,如果要求这种细胞经过多少次分裂,大约可以得到1万个,10万个细胞,那么,分裂次数就是要得到的细胞个数的函数根据对数的定义,这个函数可以写成对数的形式就是,如果用表示自变量,表示函数,这个函数就是二、新授内容:1对数函数的定义:函数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2对数函数的图象先由学生用描点法画出的图象,然后同学之间对照修整,再由教师几何画板作图,让学生仿照指数函数的学习方法,即图象的对称性来描的图象,教师演示图

3、形变化,从而得到的完整图形。3对数函数的性质由对数函数的图象,仿照前面复习的指数函数的性质能否把上表图形换成对数函数图象,填相应的性质。 a10a1图象性质定义域:(0,+)值域:R过点(1,0),即当x=1时,y=0 时 时 时 时在(0,+)上是增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三、讲解范例: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 (2); (3)分析:此题主要利用对数函数的定义域(0,+)求解例2 课本例8 ,巩固单调性的基本应用。例3 函数是否为对数函数?它的图象与的图象有何联系?函数呢?四、练习:1.画出函数y=x及y=的图象,并且说明这两个函数的相同性质和不同性质.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

4、y=(1-x) (2)y=五、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对数函数定义、图象、性质六、课后作业:1课后练习1,2(3)(4),32课后习题7课堂实录: 从本节课内容来看,核心知识主要有:1 通过复习和实例引出对数函数的定义2 用常规方法得对数函数的图象(借助几何画板)3 仿照指数函数的性质归纳对数函数的性质4 通过例题对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单调性进行初步巩固,通过例3对概念、图形的变换作延伸。 从本节教学方法上看,主要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按部就班的学习新知识,教学顺序与课本内容基本相同,部分内容运用类比指数函数学习的方法学生容易掌握。课例分析: 经过听课、评课及讨论,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建议

5、如下:1 本节课的核心知识为:对数函数的概念(尤其是定义域的求解);对数函数图象的获得,及图象的变换;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及性质的简单应用。本节内容为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的第一课时,不宜综合性太强,对含参的不等式及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可放在第二课时,例9的应用题在本堂课也不用讲,对基本概念适当强调,本堂的目的是巩固单个的知识点。2 本堂课各知识的宽度、深度及教学方法上要有所区别对待:对数函数的概念在教学上可直接给出,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对对数函数的定义域让学生辨别;对数函数的图象的形成也不需要象指数函数那样花很多时间,运用类比的办法可以简单化,而在图形的变换和同一坐标系下图形的比较上多训练,对数形结合的数

6、学思想得到渗透。对数函数的性质的归纳可有学生自行完成,让后让学生比较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性质上的区别和联系,以便为后面的反函数打下埋伏;性质在比较大小中的简单应用完全类似指数函数,不需多练,能完成练习就行。本堂课书上知识本节基本以学生讲练为主,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隐含在基本知识下的函数的一些实质。活动反思: 通过此次高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感受颇深,收获很多:1 听取专家的报告后,使我们的一线教师得到理论上的提升,把专家用长期教学经验提炼的学术报告和我们的课堂教学相结合,使我们对新课程的教学和教材等方面的把握更上一层,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2 通过学习和参与,让我们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追求,对课堂教学后的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及课例分析有了全新的理解,对什么是一堂好课和什么是一位好教师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辨别。3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做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师,不能一味的埋头做事,更需要抬头看天,把一路的美好风景好好品尝,做一名会思考的智慧型教师,让我们的学生值得做我们的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