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井本安制度汇编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350719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207 大小:27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花井本安制度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07页
梅花井本安制度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07页
梅花井本安制度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07页
梅花井本安制度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07页
梅花井本安制度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梅花井本安制度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花井本安制度汇编(2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梅花井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管 理 制 度 汇 编二一二年度编 制 说 明梅花井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汇编(以下简称制度汇编)是按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116号文件、神华集团班组建设实施指导意见、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建设实施指南的要求,结合本矿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编制形成的。 制度汇编用以规范矿井的安全管理,是矿井安全管理合法有序地运作及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共包括有关安全管理的52个制度,涵盖风险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激励与约束管理及辅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是矿井安全管理合法有序地运作及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适用于矿井的各级管理人员及广大员工。目 录

2、1 安全目标管理制度32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33 安全投入保障制度44 风险管理制度45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56 安全管理奖惩制度327 安全文化建设制度338 安全技术审批制度349 安全检查与监测制度4410 安全操作管理制度4511 安全矿用设备器材管理制度4612 安全管理公开制度5413 事故应急救援制度5514 安全会议制度5615 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5816 安全监督检查制度7617 矿井主要灾害预防制度8118 入井人员及车辆管理制度9519 安全举报制度9720 领导下井带(跟)班管理办法9921 班组建设制度10222 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制度10323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10

3、524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实施办法10625 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11026 安全与经济利益挂钩制度11227 安全评审制度11528 安全生产管理职务过错行政责任追究办法11629 员工准入制度11830 生产调度会议制度12031 总值班制度12132 梅花井煤矿生产影响考核办法(试行)12233 调度汇报制度12434 技术管理考核办法12735 地测防治水技术管理和保安制度12836 机电运输安全检查制度13137 矿井供电、供水和考核制度14638 无轨胶轮车辅助运输管理办法15039 设备包机制度15940 通勤车安全运输管理制度15941 矿灯管理制度16042 生产计划管理

4、制度16143 文件记录管理制度16344 班组安全活动制度16546 班前会制度16646 交接班制度16747 群安员管理制度16748 火工品安全管理制度17149 治安保卫工作制度17650 仓储管理制度17851 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制度19952 梅花井煤矿安全生产统计报表报送制度2001 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目标管理要求:总体控制、分解细化、健全机构、明确责任、绩效考核、奖惩分明、定期评审、持续改进。1.1 每年年初,要结合上年度安全目标完成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本年度安全工作目标和管理方案。1.2 根据年度安全奋斗目标,将安全指标层层分解,细化到区队,并以文件形式下发。1.3 每年年

5、初矿长与各外委施工单位负责人、各区队队长签订安全协议、安全生产责任状,队长与区队员工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1.4 管理方案制定时,必须包含目标实现所需的措施及人力、物力支持条件。1.5 每月安全管理科、经营管理科对各单位的绩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1.6 每年年末对本年度安全目标实施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制定下年度安全目标管理方案。2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1 每位员工必须依据安全生产责任制履行相应的职责,员工出现失职时安全管理科及相关业务科室要根据其性质、影响范围、损失情况对责任人进行处罚。2.2 员工有事不能上岗时,必须提前16小时与所在单位主要领导请假,相关单位负责人应安排具有同种

6、资质的人员替岗作业,严禁空岗。2.3 顶岗人员在上岗前,所在单位负责人必须安排专人结合现场实际进行培训,熟悉本岗位的危险源及控制措施。2.4 当岗位之间或某一项任务职责不明时,由现场带班队长、分管业务科室或分管矿领导进行协调。2.5 各岗位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履行职责,不能越权行事。2.6 当本岗位工作任务出现重大变化无法按规定完成时应该及时向上级汇报,说明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2.7 各岗位要积极参加本矿组织的其它义务活动。3 安全投入保障制度3.1 安全投入保障资金,按照集团公司统一规定提取,列专项资金管理帐户。3.2 专项资金的使用:安全集中资金由矿各业务科室制定计划,经营

7、管理科汇总,经矿领导审批后上报集团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后予以实施;安全自留资金由矿各业务科室制定计划,经营管理科汇总,经矿办公会议审定后予以实施。3.3 经营管理科负责协调专项资金的使用,当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资金投入不足时,经矿领导批准,及时向集团公司相关部门以书面形式反映。3.4 对所批复的资金使用不当或未按时实施而导致事故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3.5 安全管理科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4 风险管理制度4.1 风险预控管理制度4.1.1 识别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针对危险源制定有效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现场作业时员工要针对危险源进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后方可操作。4.1

8、.2 各单位技术员负责对危险源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培训,并组织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4.1.3 作业规程由区队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编制,在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在规程中要制定控制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4.1.4 当作业场所、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工作任务等发生变化时,各单位技术员必须组织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并制定通过审批的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否则不准施工。4.2 危险源辩识管理职责4.2.1 矿属各单位外包施工单位成立各自的风险管理小组,负责本单位生产活动、服务中的危险源辨识,分级分类。4.2.2 安全管理科、人力资源科(培训)负责风险管理方法的培训,对各管理标

9、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思路、方法给予相应指导。4.2.3 安全管理科、人力资源科(培训)负责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的制定,并负责监督指导。4.2.4 各业务科室负责对风险管理要素的审核。4.2.5 各单位技术员负责组织本单位员工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及分级分类。4.2.6 对不同类型、级别的危险源,各单位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落实到相关的作业人员,制定切实可行预防和控制措施。职能科室、安全管理科进行跟踪监管,使其始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中。4.2.7 调度室根据各单位职责合理划分井下责任区,明确危险源管理责任。4.2.8 各业务部门和安全管理科必须熟悉本科室监管的所有危险源,并负责对危险源的监测,督促各单位对危险源进行

10、完善和补充。4.2.9 安全管理科每年年初要组织各单位对危险源进行全面审核,负责危险源的增减和升降级管理。4.2.10 各单位负责制定本单位员工岗位风险辨识计划,充分利用班前会组织当班人员进行本岗位危险源辨识。4.3 工作前风险评估制度4.3.1 工作前风险评估是根据进入作业状态前,根据当班的工作任务、作业环境、设备设施、所使用的工器具、个人技能、个人防护等,评定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4.3.2 根据评估出的风险,要相应制定改进或防范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实现安全生产。4.3.3 工作前风险评估工作在每天的班前会上进行,生产班由当班带班队长负责组织工作前的风险评估,辅助生产班、检修班及其

11、它作业班组,由机电副队长或技术员组织进行工作前的风险评估,评估后要认真填写风险评估记录。4.3.4 保留日常风险评估记录,必要时及时追加到正式风险概述中。4.3.5 经评估有危害人员及设备运行的重大隐患,要立即向调度汇报,经相关业务科室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后方可进入现场进行作业。5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对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包括对不安全行为的检查(互检、自检、抽检)、识别研究、评审、处罚、分类、分级等。5.1不安全行为检查5.1.1 安全管理科作为安全监督检查机构,负责对全矿井生产过程中各类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管理。矿、区队各级管理人员,以及各类生产作业人员对人不安全行为均负有监督检

12、查、纠正的义务。现场作业中首先要确保个人按章作业,同时也要互相监督提醒其他人员不违章作业。5.1.2 执行定期检查和动态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定期检查每旬一次,遇有特殊情况增减检查频率时具体调整;动态检查由安检员,机关科室检查、跟班人员实行24小时不定时的对各作业点进行巡回检查,检查要覆盖生产全过程、全方位。5.1.3 定期检查每旬与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检查相结合,具体由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办公室召集,检查线路、人员安排由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办公室安排。5.1.4 动态检查除矿领导及各业务部门、专检人员日常随机进行检查外,还要以“小分队”的形式组织突击抽查,“小分队”的检查具体由工会负责牵头组织,根据检查范围

13、和专业,随时召集相关业务部门人员组成。5.1.5 “小分队”不定期对矿井各生产作业环节进行检查,要突出中夜班薄弱管理环节的检查频率。5.1.6 检查必须对照煤矿安全规程、规程措施、岗位标准、岗位责任制等进行,要高标准、严要求。5.1.7 检查要把重点放在采掘、“一通三防”、顶板管理、机电运输、单岗作业等现场管理上,对于井下重点工程和搬家倒面、打眼放炮工程、大型器材长距离运输等易发生不安全行为的作业环节进行重点监控。5.1.8 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作业行为,应现场予以纠正,并根据情节给予当事人及责任单位罚款处理,情节严重的不安全行为组织进行责任追究,提出经济处罚、待岗培训直至行政处理意见,并及时

14、在全矿范围内通报。5.1.9 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不安全行为,涉及人身安全或者作业区域存在无法保证人员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或者停止一切作业活动。5.1.10 各单位每周由单位第一责任人牵头组织一次定期的针对现场不安全行为的纠正巡查工作,巡查要覆盖所管辖区域生产作业全过程、全方位。5.1.11 带班队长负责对每班人员的作业行为不定时的进行巡回检查,特别对重点的岗位、关键的作业环节要采取重点监控。对本单位不安全行为人员要给予处理,对情节严重的不安全行为要上报安全管理科进行处理。5.1.12 区队要建立自检记录,要详细记录检查时间、存在问题、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期限

15、及复查整改落实情况。区队要建立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台帐,对不安全行为要有分析改进计划。5.1.13 班组长为本班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随时了解掌握本班员工的工作生活情况,察觉他们工作中的情绪变化。不定时对全班人员作业行为进行抽查,随时提出要求,提醒注意事项,超前预控不安全行为和事故的发生。5.1.14 班组成员要相互关照,发现不安全行为立即提醒或给予警告并及时纠正,必要时停止其生产作业。班组作业岗位各自分工负责、责任明确,又相互制约,必须形成无隐患、无缺陷、无违章的作业氛围。5.1.15 每周班组要在区队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开展一次安全活动,组织讨论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日常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班组成员要客观的指出,力求今后工作中杜绝。5.1.16 各单位每月召开一次不安全行为管理分析会,对本单位出现的不安全行为从制度、岗位职责、人员家庭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防范措施。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