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文化传播人晁仲约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934239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阳文化传播人晁仲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略阳文化传播人晁仲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略阳文化传播人晁仲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略阳文化传播人晁仲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略阳文化传播人晁仲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略阳文化传播人晁仲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阳文化传播人晁仲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被遗忘的略阳文化传播人 - 晁仲约在略阳历史上,有很多值得记忆的人,象东汉元初二年间, 疏浚沮县至下辨嘉陵江航道的武都太守虞诩、 东汉建宁三年, 主 持修建析里栈道的武都太守李翕、唐天宝年间撰写宴游记的 房涣、南宋绍定年间复刻郙阁颂碑石的沔州太守田克仁、南 宋绍兴年间在仙人关大败金军的吴氏兄弟、 明正德年间修筑略阳 县城而死节的扶风县令孙玺、明嘉靖年间编撰略阳县志的知 县李遇春等。这些人,无论是在略阳任职还是寓居略阳,他们都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为略阳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受到略阳 历代士民的尊崇,他们的事迹也永远记录在略阳的历史档案中。然而,在略阳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人,他为略阳的文

2、 化建设和文化传播同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重修略阳东 池,恢复了略阳的一道景观,引来苏轼、苏辙、文同和司马光等 大家的赞赏, 为略阳文化事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最早将 郙阁颂 拓片作为地方文化礼品寄送他人, 使这个人文瑰宝走 出略阳,走向全国,为略阳文化宣传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令 人不解的是, 这个人在略阳的历代史志却很少提及, 似乎消失在 略阳的历史记忆中,他就是北宋年间的兴州太守 - 晁仲约。关于晁仲约的生平,宋代的官方资料中记载较少。据新修 清丰县志及晁氏族谱记载:晁仲约工于文学,与王安石、 苏轼、文同等都有文字交往,有文集并杂著二十五卷,只可 惜现在只有一篇文庙记流传下来,

3、收录在全宋文第十四 册中。另外,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一程公墓志铭、卷二一 程公神道碑铭 零星记载有晁仲约妻子的一些信息: 晁仲约妻, 程氏(程颐堂姐妹) ,官宦世家, 父程琳,字天球, 中山博野人, 官至参知政事。世人对晁仲约的了解,都来源于苏辙所撰的龙川别志中 的一个颇有争议的故事:北宋庆历中,晁仲约在高邮(今江苏高 邮)任知军(统理府州的军事长官) ,此时强盗张海率众将从高 邮经过。 晁仲约认为凭自己的实力无法抵御这伙强盗, 就晓谕城 中百姓,让富商大贾拿出金银布帛和牛羊美酒,摆在城外,犒劳 强盗。张海兵不血刃拿了东西,果真没有为难百姓就绕城而去。 事情过后,朝廷里的文武百官都十分生气,宋仁宗

4、更是大怒。大 臣富弼极力主张诛杀晁仲约, 后来幸亏有范仲淹出来打圆场: “ 如 果城里的兵力足以战胜这班强盗, 能守住城池, 而晁仲约不仅不 抵抗,反而贿赂他们,依法当诛。可是高邮城里既没有士兵,又 没有武器, 况且老百姓也愿意破财消灾, 对晁仲约的决定非常赞 同。如果杀了他,恐怕不符合制定法律的本意。 ”仁宗皇帝听后, 也觉得在理, 就放过了晁仲约。 躲过这一劫的晁仲约后来又当上 了兴州太守。关于晁仲约任兴州太守的时间, 史料没有记载, 只有从与之 交往的洋州 (今陕西洋县) 太守文同和大文豪曾巩身上找到一点 踪迹。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 先生。北宋梓州梓潼

5、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 名画家、诗人。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 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曾在洋州 演绎了“胸有成竹”和“含笑喷饭”两个成语典故。文同于北宋 熙宁五年(1072)调任兴元府(今汉中)知府,次年三月赴任。 熙宁八年(1075)十月,任满后调任洋州知州。元丰元年(1078), 文同受调回朝见神宗,次年正月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并 于赴任途中病逝于陈州(今河南淮阳)驿舍。就在文同在洋州任职期间, 晁仲约在兴州任太守,新开了兴 州东池并修建晴碧亭。据文同年谱载:文同于熙宁十年(1077) “解洋州任,冬赴京师”。此次奔赴京师,

6、经兴州,走故道,过 大散关。路过兴州时,曾与晁仲约相见并为东池作诗。文同丹 渊集载:“余过兴州,太守晁侯延之于东池晴碧亭,且道其所 以为此池亭之意,使余赋诗。”又据曾巩文章全集卷五十汉 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载:“盖嘉佑之间,晁仲约质夫为兴州,还京师,得郙阁颂以遗余。”由此判断,晁仲约任兴州 太守的时间应该是嘉佑至熙宁间。晁仲约在兴州任上,在紧靠外城的地方新开东池、修建晴碧 亭,为兴州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百姓们称赞不已, “自言 官长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文同作诗相贺,甚至司马光司 马文正公传家集有寄题兴州晁都官东沼,沼上有唐郑都官诗刻石、苏轼有寄题兴州晁太守新开古东池、苏辙有兴州

7、新开古东池等诗都对其大加赞赏。这些文人墨客的诗作,不仅 极大地提高了兴州的知名度,也为兴州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文同来兴州时,晁仲约还向到访的墨竹画家文同赠送了地 方文化特产一郙阁颂拓本。文同丹渊集卷十七“梁洋诗” 拙诗六韵奉寄兴州分判诚之蒲兄遂有记录:“乳柱石窟寺, 不辨文字古。主人好事者,乃我诗酒侣”,自注:“郙阁汉铭。” 另外,晁仲约还于嘉佑年间向当时著名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的曾巩奉送了该拓片。 事后曾巩对拓本认真校勘, 甚至 纠正了欧阳修将西狭颂主人公“李翕”误为“李會”之讹, 这不能不说有晁仲约的功劳。根据以上分析,参考全宋文卷五九八中的记载,对晁仲 约生平描述如下:晁

8、仲约,字延之,生卒年不详,先世为瀆州清 丰(今河南濮阳)人,后徙家彭门(今江苏徐州)。祖父晁迥,妻程氏(程颐堂姐妹,中山博野人程琳之女)。庆历二年(1042) 进士及第,庆历三年(1043)任高邮(今江苏高邮)知军;嘉佑(1056-1063 )中,累官屯田员外郎;嘉佑年后期至熙宁十年(1077)前后任兴州(今陕西略阳)太守。工于文学,与王安石、 苏轼、文同、司马光、曾巩等人俱有交往。新修清丰县志卷 九载有晁仲约文集并杂著二十五卷,其传世作品文庙记 收录在全宋文第十四册中。苏辙在龙川别志收录有其在 高邮任知军时“以金贿盗”的故事。其在兴州任上,曾新开东池并建晴碧亭,受到当地百姓的赞许和众多文友的

9、诗贺,为兴州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晁仲约,略阳人不该忘记的文化建设者和传播者。晴碧亭想象图附录一:苏辙龙川别志关于晁仲约的记载:庆历中,劫盗张海横行数路,将过高邮。知军晁仲约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市牛酒,使人迎劳,且厚遗之。海悦径去,不为暴。事闻,朝廷大怒。时范文正公在政府,富郑公在枢府,郑公议欲诛仲约以正法,范公欲宥之,争于上前。富公曰:“盗贼公行,守臣不能战,不能守,而使民醵钱遗之,法所当诛也;不诛,郡县无复肯守者矣。闻高邮之民疾 之,欲食其肉,不可释也。”范公曰:“郡县兵械足以战守,遇贼不御,而又赂之,此法所当 诛也。今高邮无兵与械,虽仲约之义当勉力战守, 然事有可恕,戮之恐非法意也

10、。小民之情, 得醵出财物,而免于杀掠,理必喜之,而云欲食其肉,传者过也。”仁宗释然从之,仲约由此免死。既而富公愠曰:“方今患法不举,方欲举法,而多方沮之,何以整众?”范公密告之曰:“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轻坏之?且吾与公在此,同僚之间, 同心者有几?虽上意亦未知所定也, 而轻导人主以诛戮臣下, 它日手滑, 虽吾辈亦未敢自保 也。”富公终不以为然。及二公迹不自安,范公出按陕西,富公出按河北,范公因自乞守边。 富公自河北还,及国门,不许入,未测朝廷意,比夜徬徨不能寐,遶床叹曰: “范六丈,圣 人也!”附录二:曾巩文章全集卷五十金石录跋尾十四首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汉武都太守

11、、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 :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字伯都,以郡之西 狭阁道通梁、益,缘壁立之山,临不测之溪,危难阻峻,数有颠覆 坠之害,乃与功曹吏李 定策,敕衡官掾仇审治东坂、 有秩李瑾治西坂, 钅巽烧大石,改高即平, 正曲广厄。 既成, 人得夷途,可以夜涉,乃相与作颂刻石。其文有二,其所议一也。其一立于建宁四年六月十 三日壬寅,其一是年六月三十日立也。又称翕尝令渑池,治崤之道,有黄龙、白鹿之瑞。其后治武都,又有嘉禾、甘露、木连理之祥。皆图画其像,刻石在侧。盖嘉佑之间,晁仲约 质夫为兴州,还京师,得郙阁颂以遗余,称析里桥郙阁,汉武都太守、阿阳李翕,字伯都之所建,以去沉没之患。而“翕”字残缺不可辨

12、得,欧阳永叔集古录目跋尾,以为李会,余亦意其然。及熙宁十年,马城中玉为转运判官于江西,出成州,所得此颂以视余, 始知其为李翕也。永叔于学博矣,其于是正文字尤审,然一以其意质之,遂不能无失。则古 之人所以阙疑,其可忽欤!近世士大夫喜藏画,自晋以来,名能画者,其笔迹有存于尺帛幅 纸,盖莫知其真伪,往往皆传而贵之,而汉画则未有能得之者。及得此图,所画龙、鹿、承 露人、嘉禾、连理之木,然后汉画始见于今,又皆出于石刻,可知其非伪也。汉武帝元鼎六 年,以 陇西南接于巴蜀, 为武都郡, 及其后始分而为兴州、 为成州, 成州则武都之上禄也。 郙阁立于建宁五年,翕治崤 、西狭、郙阁之道,有益于人,而史不传,则颂

13、之作,所以备 史之阙,是则传之亦不可以不广也。附录三:文同、苏轼、司马光及苏辙的诗作1、余过兴州太守晁侯延之于东池晴碧亭且道其所以为此池亭之意使余赋诗文同郑谷题诗处,荒凉不复知。使群来问日,景物欲归时。崖巘供清溜,亭台绕翠漪。主人怜过客,借与傲炎曦。2、寄题兴州晁都官东沼,沼上有唐郑都官诗刻石 司马光 名郎游胜地,心迹继风流。 昔为题诗著,今因好事修。 四山相照映,五马屡淹留。 相见波光净,依然一片秋。3、寄题兴州晁太守新开古东池苏轼 百亩新池傍郭斜,居人行乐路人夸。 自言官长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 纵饮座中遗白帢,幽寻尽处见桃花。 不堪山鸟号归去,长遣王孙苦忆家。4、兴州新开古东池苏辙 山绕兴州万叠青,池开近郭百泉并。 昔年种柳人安在,累岁开花藕自生。 波暖跳鱼闻乐喜,人来野鸭望船鸣。 西还过此须终日,为问使君行未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