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934136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大庆第四十六中学 林丽丽关键字: 作文 生活 论文摘要:此论文针对当前初中生在写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重点从以下几方面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 一、更新作文教学理念 1、学生是作文的主体2、作文内容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3、通过写作实践提升写作素养 二、实施作文教学策略 1、生活化的命题 2、生活化的指导 3、生活化的写作过程 4、生活化的修改 5、生活化的讲评参考书 作文离不开生活,或者我们可以说作文源于生活。富兰克林说过:“空袋子难以直立。”作文教学重在从平时生活,从平常小事,从细微处获得写作素材。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很好地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有处想,有话说,应

2、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当前新课改下的初中作文教学仍表现为:应试型教法,应试型写法。考什么,教什么,写什么,学生离开了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失去了自己原有的主观能动性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学生只好硬编故事、套情节,去表现自己内心一点也没有的情感,导致作文流于形式 。我不断反思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深深体会到要想真正提高作文教学水平,让学生作文回归生活,教师重建回归生活的作文教学理念是当务之急,实施回归生活的作文教学策略是根本保证。 一、 更新作文教学理念 1、学生是作文的主体 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是作文的指导者,学生是作文的实践者。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贯穿整个语

3、文课程的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我、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是作文的主人, 教师作文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出发,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尊重学生的生活,时时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发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作文教学中来,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做到心口、心手合一。 总之,作文教学应以学生的作文实践为主,学生是真正的主体,作文教学应该回归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上来。 2、作文内容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 作文离开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将

4、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生活中,真正的作文产生过程常常是这样的:对亲身经历的事情有所感悟,觉得很有必要写出来告诉他人;把观察到的一些事物景象,读到的一些书有所思、有所想,并想把它记下来;或是通过自己的想象,将现实生活的所悟以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写作过程告诉我们,生活才是作文之源,作文教学回归到为生活而作文的状态上来。当学生的作文真正和生活联系起来之后,学生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享受,因而也乐于动笔创作。 既然作文内容源于生活,那么学生就应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更好地生活。教师在作文教学目标上,把写作确定为学生与人沟通,表达思想感情,满足生活的需要。在作文意识上,让学生在生活中情不

5、自禁地学习和运用作文表现生活的本能,积累丰富的情感、思想。在作文内容上,把能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经历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总之,作文内容回归生活,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随着融入生活的广度的拓展,深度的挖掘,随着学生思想的成熟,精神的发展,情操的升华,人格的成长而得以真正的提高。从而创作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品。 3、通过写作实践提升写作素养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获得基本的写作素养,它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具体包括:思想修养、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文化素养、写作习惯等等,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综合形成写作素养。写作素养的提升可以通过写作实践来实现,最典型的例证就是一名作家可能没有掌握太多的写作

6、理论,但他却以丰富的写作实践,提升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作家的写作实践启发我们,写作素养的提升,写作实践是一条非常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真正唯一有效的途径。长期的量的实践积累可以引发学生写作素养质的转变和提高。 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山川河流、四季更替、家庭故事、班级人物、社会热点、时政要闻、美好事物任何生活中的材料都可进入学生的视野,纳入学生的作文中来。教师可以少让学生写只能靠说假话的命题作文,多让学生投身于广泛的社会生活之中,不断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充分接触社会上的形形色色人物,让学生经历写作的全过程,从搜集材料直至完成最初写作,修改成文,在丰富的写作实践中掌握表达思想、运

7、用语言的规律,提升捕捉材料、思考表达的能力。进而创作出佳作来。二、实施作文教学策略1、生活化的命题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尽量想法设法引导学生从自身实践活动中寻找作文素材,通过讨论,交谈,提炼出既具表现力又能引发真情实感的题目来。比如在学习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学生对冬天百草园雪后的一系列活动的描写很感兴趣,恰巧我们这里又是寒冷的冬季,刚刚下了场大雪,我灵机一动, 决定发动同学们在雪天,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堆雪人比赛,看谁堆得好,堆得快,并把自己堆雪人时的心情和感受写出来,作文的题目就叫雪天里的趣事,因为此次活动都是同学们的生活经历,他们写得很真实,很畅快!不少学生写出了以前未曾写出的好文章。

8、可见,“生活化”的作文命题远比教师个人凭空想象好得多了。 2、生活化的指导经验之父常常会提醒我们:偶尔不经意的生活寻常事都会成为绝妙的写作素材。身处在有着“石油之城”称号的大庆,可以说石油给这里的人民带来了殷实的生活,是石油使这里,由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如今的“北大仓”,成为闻名全国乃至文明世界的一座美丽的城市。现如今大庆正在争创全国卫生文明城市,正好在七年级下的第三单元是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我抛开了教参中的教学内容,先用多媒体播放“文明城市” 大连的美丽风光,再带学生沿着学校的道路行走一遍,引导他们把看到的不文明画面说出来,并让他们谈谈自己对此现象改进的看法。学生们对这一生活现象十分熟

9、悉,纷纷畅所欲言,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只要我们在写作时注意“生活化”,相信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将会慢慢被成就感所代替。 3、生活化的写作过程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紧张,所做的事儿多半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越放松,事情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创设一个轻松的愉快的氛围,不要求学生作文字数一定要达到多少,否则就会有什么样的惩罚在等待他们。允许能力稍差的学生晚交。这样做目的无非是希望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能轻松的完成作文。确实,刚开始实行这个措施的时候,的确有学生想混水摸鱼,要么写不到一页就交上来,要么字迹潦草,对于前者我会把学生单独叫出把这次作文的要求写作目的重新再说一遍

10、给该生,对于后者我会把要求以条的形式转给家长让家长帮助监督完成 。几次之后,学生不再出现这种对自己作文不负责任的现象。 4、生活化的修改传统的作文的批改方式大都是教师采取在办公室独自一人批改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可是我发现教师认真批改,详细分析,仔细评分的结果往往是学生拿到发下的作文本后只在意分数,从不关注老师的点评,这样的结果我真的很难过 因此,我曾经采用很多种批改的方法,有小组互批(四人一组评出最佳作品,在课上交流),同桌互评,自评,以上方法在短时间内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从长远方向看不适合,不利于教师的讲评,教师很难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最终我决定采取和学生面对面的批改方式,每天利用10分钟

11、的时间和5、6个学生面对面找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他们一定的时间修改,再向他们提出希望下次力求比这次更好的要求。 这样的批改方法真的双方受益,值得提倡。 5、生活化的讲评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作文讲评课最好的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不管学生的作文写得如何,都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都是他们真情实感的流露,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在讲评课上教师难免带上自己的情绪讲评,学生呢?对老师的批评难于接受,面带苦涩,抵触老师, 进而,把师生关系搞得不愉快。因此,在讲评时应注意生活化,让学生针对每次作文的修改谈谈自己的收获,今后作文的注意事项。这样,讲评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学生的写作能力也都会有一定提高。综上所述,教师应以生活化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作文,让教师寓教于乐,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学生写自己真实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抒发自己真实的感情,让他们在作文的天地中自由自在的翱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