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北师大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9341270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北师大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东汉末年,在军阀混战中,_控制了汉献帝,取得“_”的有利地位。思路解析:曹操在东汉末年的诸侯混战中,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为统一北方获得了有利的政治条件。答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2.200年,曹操打败_,取得了_的胜利,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思路解析:首先明确时间:200年,然后得出此次战役是官渡之战,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袁绍,占据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答案:袁绍官渡之战3.填表:战役名称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思路解析:该题将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内容诸要素以表格的形式对比进行分类综合,有

2、助于比较记忆与理解。答案:200年曹操与袁绍袁绍战败208年孙刘联军与曹军曹军战败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东汉末年,曹操招贤纳士,_,实力日益增强,占据了_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形成与_隔黄河对峙的局面。思路解析:曹操重视人才的招纳,实行屯田制,发展经济,增强了实力,为统一北方提供了经济条件。答案:实行屯田黄河袁绍集团2.曹操为统一北方曾与袁绍进行了一场战役,这就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长平之战思路解析:200年,曹操为统一北方,在官渡打败了袁绍,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答案:A3.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_,孙权巩固了在_地区的统治。思路解析:赤壁

3、之战中曹操大败,孙刘联军取得胜利,曹操实力受损,由此对整个社会局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答案:四川长江中下游4.220年,_废掉汉献帝,改国号为_,定都_。思路解析:三国时期曹魏是由曹丕建立的,注意曹操并没有废黜汉献帝。答案:曹丕魏洛阳5.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是()A.曹操与袁绍B.曹操和刘备、孙权C.袁绍和刘备、孙权D.刘备和孙权思路解析:208年,曹军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答案:B6.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重要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思路解析:208年,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孙权巩固了在长江中下

4、游的地位。答案:C快乐时光“只有我没笑”老师常在课堂上教育大家说,当看到别的缺陷和不幸时,千万不要嘲笑。一天,小布朗对老师说:“今天校园里有一个孩子掉进水坑里,大家都大笑,只有我没有笑。”“你做得对。”老师表扬道,“是谁掉进了水坑里呢?”“是我。”布朗回答。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东汉末年,河南、河北诸侯割据混战,其中占据河南一带的军阀是()A.袁绍B.曹操C.刘备D.孙权思路解析:东汉末年,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地区,实力雄厚。答案:A2.曹操在蒿里行中描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其主要原因是()A.黄巾起义的破坏B.东汉政权瓦解C.封建军阀的割据混战D.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5、思路解析:东汉末年,军阀互相攻战,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答案:C3.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A.淝水之战B.赤壁之战C.官渡之战D.昆阳之战思路解析:200年,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此后,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答案:C4.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改国号_;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仍以_为国号;222年,孙权称王,国号_,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思路解析:该题考查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有关内容。答案:魏汉吴5.我国古代史上发生于208年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马陵之战思路解析:208年,孙刘联军以不足5万的兵力打败了近20万的曹军,

6、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答案:B6.官渡之战中,袁绍10万大军输给了只有三四万人的曹军;8年后,曹操20多万大军输给了只有5万人的孙刘联军,相同的原因是()A.骄傲轻敌B.天意为之C.借助东风D.不习水战思路解析:袁绍和曹操自恃兵力强大,骄傲轻敌,错失战机。答案:A7.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A.魏、蜀、吴B.蜀、魏、吴C.吴、蜀、魏D.蜀、吴、魏思路解析:263年,魏国灭蜀;266年,司马炎废魏帝改国号为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答案:B8.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A.200年B.208年C.220年D.222年思路解析:220年,曹丕称帝改国号为魏;221年,刘备称帝

7、,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答案:D9.下列三个历史人物称帝或称王的先后顺序是()刘备曹丕孙权A.B.C.D.思路解析:220年,曹丕称帝改国号为魏;221年,刘备称帝,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答案:A10.阅读下列材料: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请完成下列问题:(1)“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其中“人

8、谋”指的是什么内容? (2)“然操遂能克绍”说的是哪一次战役? 思路解析:该题考查了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和重要战役。答案: (1)“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注意招贤纳士,招收和提拔人才。(2)官渡之战11.读下图:请完成下列问题:(1)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填出国名。A._;B._;C._。(2)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思路解析:该题考查了三国鼎立形成的有关内容。答案:(1)魏蜀吴(2)提示: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逐渐形成了曹操和袁绍两个对立的强大军事集团。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官渡之战后,曹操逐步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208年,曹军与孙刘联军决战于赤壁,曹军大败,退守北方,无力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占据四川,并取得汉中。20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