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工艺与设备》习题.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9338271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纱工艺与设备》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纺纱工艺与设备》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纺纱工艺与设备》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纺纱工艺与设备》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纺纱工艺与设备》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纺纱工艺与设备》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纱工艺与设备》习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纺纱工艺与设备(上)课程习题一、填空题:1. 纺织品按其用途可以分为服饰用纺织品、装饰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类,称为纺织行业三大支柱。2. 纺纱生产过程中的回花、回条、粗纱头、皮辊花等称回花3. 为了获得较好的织物综合质量,化学短纤维的长度L(mm)和线密度(dtex)的比值一般为23左右。4. 棉包的排列原则是避免同一成分原料重复抓取,既排包时做到轴向错开,周向分散,打手轴向不同位置各成分的平均等级差异尽量减小,使平均等级接近。5. FA022型多仓混棉机采取逐仓喂入原料,梯度储棉,同步输出,多仓混棉,在混棉通道内不同时间喂入的原料获得混和,即“时差混和”。6. 开棉机根据开松打击状态,

2、分为自由打击开棉机和握持打击开棉机两种。在工艺上一般先安排自由打击开松,再安排握持打击开松。自由打击的作用特点是:开松作用缓和,纤维损伤少,大杂质不易击碎,但除杂效果稍差。7.梳棉工序的任务是分梳、除杂、均匀混和 、成条8. 刺辊部分落杂区的划分:给棉板至第一附件间的空挡为第一落杂区,第一附件至第二附件间的空档为第二落杂区,第二附件至第三附件间的空档为第三落杂区。9.梳棉机后固定盖板的作用是对进入锡林盖板工作区的纤维进行预分梳,减轻锡林针布和回转盖板针布的梳理负荷。前固定盖板的作用是使纤维层由锡林向道夫转移前,再次受到分梳,以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和改善生条质量,即整理分梳。10. 为了便于纤维的

3、分梳和转移,盖板针布针齿较深且稀,锡林针布针齿密而矮,道夫针布高而稀工作角小。1. 牵伸区内,纤维由慢速变为快速时头端所处的位置称为变速点。对纤维变速点的要求是靠前、集中、稳定。2. 皮辊的压力增加,钳口内摩擦力界长度扩展,且摩擦力界强度分布峰值增大 。3. 并条机新型牵伸型式目前常见的有压力棒曲线牵伸、多皮辊曲线牵伸。4. 在由两个牵伸区组成的牵伸装置中,一般牵伸倍数主要由前区承担,称为主牵伸区;后区承担较小的牵伸倍数,主要为主牵伸区的高倍牵伸做准备,称为准备区。5. 并条机的主要牵伸型式为三上三下压力棒曲线牵伸;粗纱机的牵伸型式为三(四)罗拉双短皮圈牵伸;细纱机的牵伸型式为三罗拉长短皮圈牵

4、伸。6. 目前,牵伸装置的加压机构类型主要有弹簧摇架加压、气动摇架加压等。7. 精梳机上,有两种给棉方式:一种是钳板在前摆过程中给棉,称为前进给棉;一种是后摆过程中给棉,称为后退给棉。8.粗纱捻系数的选用,主要依据原棉品质和粗纱定量,同时参照细纱机牵伸型式、细纱用途及车间温湿度等条件而定。9. 粗纱卷绕的条件:管纱的卷绕速度与卷绕直径成反比 、筒管与锭翼有相对运动 、 筒管的升降速度与管纱的卷绕直径成反比 、升降龙筋的升降动程逐层缩短 。10. 细纱工序的任务是牵伸、加捻、卷绕成形 。11.细纱后区采用较小的牵伸倍数,适当提高粗纱捻系数,对降低细纱断头,提高成纱均匀度是有利的。12.平面钢领主

5、要有三种,纺超细特纱和细特纱常用高速平面钢领PGl2型;纺细特、中特纱常用高速平面钢领PGl型;纺粗特纱用普通平面钢领PG2型。13.钢丝圈重量用钢丝圈号数表示,以每100只钢丝圈的重量克数为标准。14. 细纱管纱采用圆锥形交叉卷绕形式。细纱的卷绕成形是通过钢领板升降运动来完成的,钢领板上升慢,下降快,钢领板上升时卷绕密度大,称为卷绕层,下降时卷绕密度小,称为束缚层。1. 后加工工序的任务: 改善产品的外观质量 、改善产品的内在性能 、 稳定产品结构状态 、 制成适当的卷装形式 。2.捻线的实质是通过改善纱线中纤维的受力状况来提高纱线的品质。3.转杯纱的结构由芯纱和缠绕纤维两部分组成。转杯纱的

6、捻度比环锭纱多20%左右二、名词解释:1. 配棉:根据纺纱实际要求,合理选择多种原棉搭配使用,充分发挥不同原棉的特点,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稳定生产、降低成本的作用。这种搭配使用原棉的技术工作称为配棉。2. 安装角:尘棒工作面与过顶点至打手中心连线的夹角称为尘棒的安装角。3. 除杂效率:落棉中杂质的重量与喂入原料中杂质重量之比的百分率,反映单机或工序的除杂效果。4. 落棉含杂率:落棉中杂质的重量与落棉重量之比的百分率,反映单机或工序落物内容。5. 给棉分梳工艺长度:指给棉罗拉与给棉板握持点到给棉罗拉(或给棉板)与刺辊最小隔距点间的距离。6.踵趾差:每根盖板与锡林两针面间的隔距入口大于出口,踵趾面与

7、盖板针面不平行,扁平部截面的入口一侧(趾部)较厚,而出口一侧(踵部)较薄,这种厚度差叫踵趾差。7. 四快(锋)一准一光洁:梳棉机的主要机件刺辊、锡林、盖板、道夫的针布要锋利,各主要机件之间的隔距要准确,针布、纤维通道要光洁。8. 凝聚作用:道夫单位面积上的纤维取自于锡林许多个单位面积称为凝聚作用9.清梳联:将开清棉联合机输出的散棉,直接均匀地输配给多台梳棉机,由此组成的联合机称为清梳联合机,简称“清梳联”。1. 实际牵伸倍数:牵伸前后须条的线密度或定量之比 机械牵伸:输出罗拉与喂入罗拉线速度之比2. 牵伸效率:实际牵伸倍数与机械牵伸倍数之比的百分率称为牵伸效率。3. 浮游区长度:指皮圈钳口到前

8、罗拉钳口间的距离,常以皮圈销前缘到前罗拉中心线的距离表示。原始钳口: 是弹性钳口上、下销之间的最小距离,其大小依据粗纱定量以不同规格的隔距块来确定。4. 奇数原则:细纱机牵伸倍数最大,有利于消除后弯钩,为了使喂入细纱机的粗纱中后弯钩纤维为主,在普梳纺纱工艺中,梳棉与细纱之间的工艺道数应按奇数道配置,有利于弯钩伸直。 5. 偶数原则:梳棉生条中,纤维以后弯钩状态居多,而精梳机对于伸直纤维前弯钩有利,为了提高纤维伸直效果,减少精梳时纤维的损失,梳棉与精梳之间准备工序按偶数配置,使喂入精梳机的多数纤维呈前弯钩状。 6. 钳次:精梳机的钳板前后往复运动一次(或锡林转一转),称为一个运动周期或称为一钳次

9、。7. 捻陷:如果在须条的喂入点和加捻点之间有一物体与纱条接触,由于该物体对纱条有摩擦阻力,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捻回自加捻点向握持点的正常传递,结果使位于握持点与物体间纱条的捻度小于正常捻度,这种现象称为捻陷,摩擦物体与纱线的接触点为捻陷点。8.假捻效应:在运动的纱条上设加捻点,使输入端有捻,而输出端无捻,这种现象称为假捻效应。9. 管导:筒管回转速度大于锭翼回转速度的称为管导。10. 细纱断头率:一千个锭子每小时的断头根数。11.落棉隔距:在精梳机上,当钳板摆动到最前位置时,下钳板钳唇前缘与后分离罗拉表面间的距离称为落棉隔距。12.梳理隔距:在精梳锡林梳理过程中,锡林针尖与上钳板钳唇下缘的距离

10、称为梳理隔距。13.锡林定位:也称弓形板定位,其实质是锡林末排梳针通过锡林与分离罗拉最紧隔距点时间早晚。14.顶梳的高低隔距:顶梳在最前位置时,顶梳针尖到分离罗拉上表面的垂直距离。顶梳的进出隔距:顶梳的进出隔距是指顶梳在最前位置时,顶梳针尖与分离罗拉表面的隔距。15.有效输出长度:每一个工作循环分离罗拉实际输出长度为总顺转量与总倒转量的绝对值之差,此长度称为分离罗拉的有效输出长度。1. 捻比:单纱合股加捻时,股线与单纱的捻度比,简称捻比。2. 倍捻:锭子转一转使纱线加上两个捻回,称为“倍捻”。三、选择题:1. 配棉时选择若干队性质相近的原棉为主体成分,一般主体成分占70%。一般以( A、B、D

11、 )为主体。A 产地 B 线密度 C 含杂 D 长度 E 短绒率2. 不同纤维原料混纺的混和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当涤纶与棉混纺时,采用的是( B )。A棉包混和 B棉条混和 C称重混和3. 原棉中所含杂质的去除,由开清棉和梳棉工序合理分担,开清棉工序主要去除( C、D、E )。A 细小杂质 B 与纤维粘附性强的杂质 C 体积较大的杂质 D 金属等硬杂 E 容易碎裂的杂质4. 尘棒( B )小,尘棒间隔距增大,落棉率增加,落棉含杂率降低。A 工作角 B 安装角 C 清除角5. 棉箱给棉机(FA046、A092AST等)的主要作用是( C )。A 开松 B 除杂 C 均匀给棉 D 混和6. 加工含

12、杂率中等的细绒棉的开清棉联合机组,现改加工含杂率低的长绒棉,打手速度应( C );打手至给棉罗拉之间的隔距应( A );尘棒间距应( B );打手至尘棒间距应( B )。A 增大 B 减小 C 提高 D 降低7. 如图所示的给棉罗拉与给棉板配置属于( A )A 顺向喂入 B 逆向喂入8. 梳棉机上,最主要的除杂区域是( A )。A 后车肚落杂 B 盖板花除杂 C 锡林大漏底落杂9. 当盖板速度较快时,每块盖板的盖板花量( A ),盖板花的含杂率( A ),总的盖板花重量( B ),除杂效率( B )。A减少 B增加10. 生产实际中,( B )是调整盖板花量的主要工艺参数。A 盖板速度 B 前

13、上罩板上口与锡林针面间隔距 C 前上罩板的高低位置11. 目前新型梳棉机采用的剥棉装置一般为( B )A 斩刀剥棉 B 三罗拉剥棉 C 四罗拉剥棉12. 梳棉生条圈条时一般采用( B );并条圈条一般采用( A )。A 大圈条 B 小圈条13. 梳棉机上,为了纤维转移的顺利进行,( A )之间必须保证一定的速比关系,并应根据所纺纤维长度不同而进行调整。A 锡林刺辊 B 锡林道夫 C 锡林道夫14. 梳棉生条中,纤维以( B )形态为主。A 前弯钩 B 后弯钩 C 伸直状态 D 两端弯钩1. 随着牵伸倍数的增大,对于同一牵伸装置而言,牵伸后纱条的附加不匀会( A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14、2. 当引导力( A )控制力时,浮游纤维由慢速变为快速。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3. 假设两道并条的并合数相同,若头道并条牵伸倍数小于二道并条的牵伸倍数,称该工艺为( B )。这种工艺有利于( C )A 倒牵伸 B 顺牵伸 C 纤维弯钩的伸直 D 纱条条干均匀度的改善4. 牵伸倍数越大,对( B )的伸直效果越好。A 前弯钩 B 后弯钩5. 罗拉握持距应主要依据( C )来确定,并根据喂入纱条定量及结构综合考虑。A 纱条中纤维的最长纤维长度 B纱条中纤维的最短纤维长度 C 纱条中纤维的品质长度 D 纱条中纤维的主体长度 6. 精梳前准备工艺流程有以下三种,其中,( B )工艺流程适于纺特

15、细特纱。A 预并条机条卷机 B条卷机并卷机 C预并条机条并卷联合机7. 下列精梳机的作用中,最重要的是( A )A 排除一定长度以下的短纤维 B 排除杂质和棉结 C 平行伸直纤维 8. 钳板是在( D )开始闭合的。A 锡林梳理阶段 B 分离前准备阶段 C 分离接合与顶梳梳理阶段 D 梳理前准备阶段1. 与纺中特纱相比,纺高特纱时钢丝圈的重量应( C )。A 减轻 B 可不变 C 加重2. 细纱卷绕管底成形时,从空管卷绕开始,绕纱高度和级升( A ),直至管底卷绕完成。A 由小逐层增大 B 由大逐层减小 C 均保持不变3. 细纱断头主要发生在( B )A 成纱前 B 纺纱段 C 气圈段 D 卷绕段4. 两根纱线合股加捻,股线的强力( A )单纱强力的总和。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四、简答题:1. 写出精梳纯棉股线加工工艺流程,可选择成卷和不成卷工艺,要求:(1)写出各工序的名称,工序之间用连接;(2)写出各工序所用设备名称;(3)写出各工序半制品的名称。工序:原料选配开清棉梳棉精梳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