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读《观沧海》有感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KB
约4页
文档ID:559333115
读《观沧海》有感_第1页
1/4

1.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 评析 :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该诗亦如此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赏析 (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2)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洪波涌起 (3)③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5)、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6)、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7)、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博大 3. 2.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 [评析]:“次”指旅船停泊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 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赏析 :(1)首联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2)颈联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3)尾联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4)正 、悬 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5)作者从炼意着眼,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5. [评析]: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赏析]:(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2)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6. 4.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7. [评析]:词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夏夜图首联:采用了互文修辞,指明亮的月光,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颔联: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叫的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了也表现了对农村的热爱尾联:正常语序为:“路转溪头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 [赏析]: (1)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2)“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极为动人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3)上阙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4)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清新活泼,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8. 8.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9. [评析]:比较“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该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颔联:用夸张手法突出形容泰山的高,因太高,以至于阳光不能同时照到它的两面,形成一面如同清晨,一面如同傍晚的奇观尾联:诗的字面意思是(某一天)"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视群山,群山就显得渺小了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必备心理条件,所以该诗影响深远,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赏析]:(1)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割”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道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的一个名句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10. 9.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1. [评析]:“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第一句,写国都沦陷,国家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还在,就有希望!后四句,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也隐含一种厌倦战争,思念亲人之情 [赏析](1)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 望中所见 ,颔联分写,通过 花和鸟 两种事物写春天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 (2)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12. 10.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3. [赏析]:(1)“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独”字的作用主要是:暗示老妇已被抓走 诗题《石壕吏》,但对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2)表现差吏的横征暴敛和老妇的悲伤痛苦,对比鲜明的二个字是怒、苦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抨击石壕吏的凶暴及冷酷,表达诗人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11.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评析]:颔联写诗人种豆早出晚归的艰辛,虽苦累却满不在乎描写了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尾联表现了诗人要脱离污浊官场归耕田园的心愿,也隐含祝愿自己的劳动能获利好收成 [赏析]:(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3)“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14. 12.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5. [评析]:首尾两联叙事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颈联所表现的美景)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赏析]:(1)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2)“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3)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4)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16. 13.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7. [评析]:首联:诗是送别诗,可送别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诗人自己尾联:把江水(故乡水)作为给自己送别的友人来写,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构思独出心裁 [赏析]:(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景象是立足于行舟上的所见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式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 (3)诗中描绘过荆门入楚地时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18. 14.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9. [评析]:首联:写诗人到山西村做客受到热情招待,描写了淳朴的风俗、善良的农民、美丽的风景颔联:意境优美而含蓄诗句的字面意思是山西村山环水绕,正当诗人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看见前边绿柳飘飘,花团簇拥,一个村庄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现在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生出许多希望(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尾联:中“若许”两字表达了矛盾的心情——今后,如果允许的话自己将要在这里隐居悠游了;可是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感能允许吗? [赏析]:(1)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疑”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2)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在作为成语富有生活哲理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会生出许多希望 (3)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山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也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 20.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评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

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干到底宁死不退的意思这里的“沉舟”和诗中的“沉舟”不同,“破釜沉舟”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