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第一学期第12课《东亚、南亚文明》教学设计上师大附属经纬实验 叶劭文【内容主旨】 地处东亚的朝鲜与日本积极学习隋唐文明,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逐步创生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文明成就;印度在莫卧儿帝国带来的军事征服与伊斯兰的文明后,开创了南亚次大陆的特色文明它们都体现了对外来文明的吸收,既加速了本地区文明的发展,也促进了区域文明内部的传播与交流教学目标】 1.通过表格梳理与阅读相关地图,知道朝鲜、日本与印度文明的地理位置、大致历史沿革和主要文明成果 2.利用图片和文献等材料,分析与汲取相关历史信息,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制度文明等视角,归纳朝鲜、日本与印度的文明特征;通过理解、迁移与模仿,提炼从文明成果、基本特征和文明成因等视角对文明诠释与评价的基本方法和路径 3.体验与感悟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外来文明的优秀成果是推进自身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重点难点】 重点:从不同的视角了解朝鲜、日本与印度文明成果与主要贡献 难点:能从不同角度,用建模的方式,认识与分析朝鲜、日本与印度等古代优秀文明教学过程】环节1:出示朝鲜、日本与印度民族服饰图片(见资料附录1),了解民族特色,明确地理概念,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以民族服饰的对比作为切入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理解东亚与南亚的地理概念,为之后的学习打历史空间概念基础 环节2;结合《坤舆万国全图》(局部)与《朝鲜历史沿革图》,(见资料附录2),梳理朝鲜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补充材料5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分析历史资料,形成一定的时空概念,学生能够基本理清朝鲜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通过对文献史料的解读,初步认识朝鲜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外来助力 环节3:梳理教材内容,结合历史图片与文献资料(资料附录3-4),归纳朝鲜文明的主要成果,利用地图,从人文环境的视角分析朝鲜文明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归纳朝鲜文明发展的相关信息,给予学生建模示范,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和教学难点的突破创造条件 环节4;借助地图册中《坤舆万国全图》(局部)与《日本历史沿革图》,知道日本地理位置特点,梳理日本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 设计意图:学生以《朝鲜历史沿革表》为基础,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通过完善《日本历史沿革图》,进一步积累经验,为最后突破难点创造条件 环节5:梳理教材内容,结合表格、历史图片与文献史料(见资料附录5-9),归纳分析日本文明的主要成果。
利用地图,从人文环境的视角分析朝鲜文明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与文本等资料,在建模思维下,从文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归纳观点,渗透“论从史出”的史学思想,培养学生整合信息与一定的建模意识,归纳观点的能力 环节6:汲取教材信息,利用图片,小组合作,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以及人文环境等视角梳理印度文明的基本信息 设计意图: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与引领,对如何从不同角度分析文明特征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适度迁移将之内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 环节7:通过对比朝鲜、日本与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从文明成因的视角讨论并归纳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共性与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与讨论的方式,汲取信息,形成对历史文明诠释评价的建模方法,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诠释评价能力 环节8:朝鲜、日本与印度对外来文明的学习与吸收,不仅促进了区域文明内部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也加速了本地区文明的发展我们今天通过建模的形式,能从不同角度了解独特的区域文明成果布置作业(详见作业设计)作业设计】1.阅读《古代亚洲区域文明示意图》,根据要求完成填空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分别是哪四个亚洲古代区域文明的文明成果,将编号填入准确位置。
A B C D2. 《后汉书·东夷列传》“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据上述材料中的记载,日本与中国的最早接触不会晚于( )A.公元1世纪 B.公元7世纪 C.公元10世纪 D.公元前1世纪3.观察图片,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图片一: 材料一: ……他们的体系是独特的,它既不是佛教也不是儒教,它是日本的——既有日本的力量也有日本的弱点 ——摘自《菊与刀》【美】露丝·本尼迪克特等著,晏蓉 姜波译,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第2页 问题: ①图片中所反映的内容是哪个民族的特有文化?除此之外,它还拥有哪些重要的文明成果? ②这位美国作家所叙述的文明具有怎样的特征?其是否属于原创?请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③我们还能从哪些视角,用具体的史实来认识与评价其文明?【教学策略】 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能够从不同视角,分析朝鲜、日本与印度文明的基本特征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框架,然后通过教师的示范与建模,尝试让学生在有条件的前提下进行模仿与迁移,“从扶到放”,通过实践逐步掌握学习和分析的方法,以此突破难点。
如果学生在模仿与迁移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从文明的成因与历史的异同,进行适度指导提示结构板书】【资料附录】资料1:资料2:——《坤舆万国全图》(局部)【意】利玛窦材料3:——《训民正音解例本》,收藏于首尔涧松美术馆资料4:——《龙飞御天歌》,正统十二年(1447年,世宗二十九年)初版资料5: 秀吉死,诸倭扬帆尽归,朝鲜患亦平然自关白侵东国,前后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中国与朝鲜迄无胜算至关白死,兵祸始休,诸倭亦皆退守岛巢,东南稍有安枕之日矣 ——《明史·日本传》 资料6:隋唐制度与“大化改新”新设制度对比表 国 家内 容日 本隋、唐中央行政制度两官八省制度三省六部制度土地管理制度班田收授法均田制法律制度五等、六议、八虐五刑、八议、十恶教育制度京都设太学,地方设国学中央国子监,地方州学、县学——资料椐汪高鑫、程仁桃著《东亚三国古代关系史》P92-93内容整理资料7:日本遣唐使派出表时期年代次数著名人士第一时期舒明天皇时期(公元629——641年)到齐明女皇时期(公元655——661年) 4第二时期天智天皇时期(662——671年) 2第三时期文武天皇时期(697——707年)至孝谦女皇时期(749——758年)4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 第四时期光仁天皇时期(770——780年),到仁明天皇时期(834——850年)3空海 ——数据据《日本遣唐使简史》池步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编资料8: 《贫穷问答歌》——《万叶集》,京都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料9: 富岳三十六景·东海道吉田 富岳三十六景·相州仲原——葛饰北斋作,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资料10:——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志,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