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娟《计算机被打开后……》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932276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娟娟《计算机被打开后……》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杜娟娟《计算机被打开后……》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杜娟娟《计算机被打开后……》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杜娟娟《计算机被打开后……》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杜娟娟《计算机被打开后……》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娟娟《计算机被打开后……》教学设计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娟娟《计算机被打开后……》教学设计及反思.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被打开后南京市第一中学 杜娟娟教材分析该部分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中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该部分内容的理论部分比较多,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书本上主要利用一些图片向学生展示计算机主机中的各种硬件设备,让学生有这样的学习感悟,也就是计算机并不神秘,它只是在执行人们编制的各种程序。学生学习了该部分后,应该要了解并掌握主机中的各中硬件及工作原理。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基本上都使用过电脑,我校在开学做过调查,95%以上的学生家庭都有一台以上的计算机,但是真正打开计算机看过内部构造的学生却小于40%,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在理论课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手来

2、,因为在家中他们几乎没有动手拆机器的机会,也没有这个必要,因此要让学生对这节课真正吃透,需要让他们“动”起来。然而初一的学生和高一的学生不一样,他们的理论基础和动手操作都比较弱,因此要求也不一样,这节课上需要他们了解并掌握的是各类硬件的名称,具体深入的工作原理和插拔安装则是次要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协作和竞赛的形式,让学生熟悉各类硬件并能进行简单插拔。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带领学生揭开神秘的主机面纱,并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了小组的集体注意感和凝聚力。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硬件系统的组成及

3、工作原理。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了活动课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室中真正“动”起来,并在活动课的基础上沿用了小组合作和组件竞争的形式,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消化吸收。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了6个小组的实验机器,这些机器是以前报废的旧机器,并准备了一些声卡、显卡、网卡、内存、硬盘等。课前为本节课准备了实验卡片,抽签纸条以及总结用的填充图及连线图,详见附件1。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课题引入课堂的一开始,请同学们做一道数学题。提问: 1+1=?这个问题和答案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那么我们大脑思考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展示图片,请学生描述人脑的思考过程。我们的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和我们人类的思考过程有没有共同

4、点呢?展示图片,教师描述计算机工作过程。图片中间的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主机,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就要做一次小医生,对计算机的主机进行一次“解剖”,看看它内在的“器官”以及工作方式。学生:1+1=2学生:眼睛耳朵接收到问题,大脑思考,接着通过嘴巴说出答案。通过这样的简单数学题,激起学生的有意注意。通过类比,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提出本节课的任务,“解剖”计算机,这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分组协作上节课分好的6个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分别围坐在一台实验机器旁。实物投影仪投影教室讲台上的一台机器。教师分发实验卡片,内容如下:*1、 识别机箱中的声卡、显卡和网卡。2、 识别机箱中的硬盘、光驱、软驱。

5、3、 识别机箱中的cpu、电源、主板。4、 将桌上内存条正确插入机器中。*各组组员开始讨论,根据实验卡片上的任务要求,对机箱中的各个部件进行讨论研究和动手实践。(注意安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坐好熟悉实验卡片上的任务讨论并动手操作利用分组协作的形式进行实验,效果好。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角色是指导者。三、小组竞赛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四个小组的组名,每个组派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抽签,根据抽签上的要求,在教师实验机上进行相应操作,(大屏幕投影)其余同学对该组打分,满分10分。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学生抽签需要完成的四组任务:任务1:在机箱中正确指出硬盘、软驱和光驱,

6、并说明这些部件的用途和发展趋势。 任务2:在机箱中正确指出声卡、显卡和网卡,并说明识别这些卡的方法。任务3:正确将内存条从机箱中拔出并重新插入。教师顺势讲解ROM和RAM的区别。 任务4:在机箱中正确指出主板和电源。并小心取出cpu。学生:正确识别学生:根据卡的侧面接口进行判断。学生:拔插内存学生:正确识别并在教师指导下卸下风扇,取出神秘“cpu”。抽签的方式,既保证了公平,也让学生不存在侥幸心理,事先4个任务都要尝试。合作之后的组间竞争,激发小组的积极性和凝聚力。所有的操作让学生进行,效果比单纯教师演示的效果要好。教师出抢答题,抢答对的小组加2分。抢答1:利用教师提供的数据线,将硬盘正确插入

7、机箱内,并说明插入方法。教师打比方:主板是母亲,硬盘是孩子,那数据线就好比是什么?母亲(脐带)孩子主板(数据线)硬盘抢答2:思考,为什么机器关机若干天后,再次打开,其中的时间是正确的呢?教师介绍CMOS电池工作原理,给学生拓宽知识面。根据各小组的打分,评选出本节课的优胜组,给与表扬和鼓励。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xxxxxxxx学生抢答并上台演示操作学生:脐带学生抢答,指出COMS电池学生鼓掌这样的类比,生动形象,让学生清楚的知道两者间的关系。对于程度好的学生来说,这样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四、师生总结今天我们解剖了一台计算机的主机,看到了机器内部的一些部件,除此之外,生

8、活中还有很多外接设备,比如键盘、鼠标之类,那么在这些设备中,哪些属于输入设备,哪些属于输出设备呢?教师给每组分发填充图和连线图,组员合作完成。填写部件的名称及放置位置。小组合作,尝试完成填充图。对本节活动课进行总结。填充图对本节课的内容是一个很好的总结。将图中所对应的内容进行连线。教师将最先完成小组的纸张进行大屏幕投影,学生讲解完成的过程,对本课进行总结。小组合作,尝试完成连线图。小组派代表上台操作并讲解连线图的设计,让学生对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有更多的了解,对于书本上的知识也是一种扩展。学生的讲解,也就是教师本节课的总结,这样的总结形式对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效果更好。教学反思本节课上下来,整体

9、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们在活动中基本上都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下面我把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一下。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回顾、总结和提高。1、 如何很好地引入课题?我利用了一道简单的数学题1+1=?,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通过人脑工作原理和计算机工作原理的图片进行类比,引入计算机工作的过程,从而提出本节课的打算“解剖”一台计算机,学生的兴趣都很浓,这也为后面的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2、 如何设计活动任务?通过给每个活动小组分发实验卡片,卡片上的4个任务就是本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识别计算机中的这些硬件,具体拔插以及组装计算机则不是重点。3、 如何很好的做到小组协作?在前一节课中就已经将学生分好了组,这

10、样每个组既有男同学又有女同学,操作起来不会太拥挤或太散漫。因为后面会有小组竞赛的部分,因此这样每个小组的组员都必须认真面对,否则本组的成绩就会落后。实际情况看下来,6个小组中,每一个小组的热情都很高涨,组员间的合作都非常的融洽。4、 如何做好组间竞争?有合作就会有竞争,我通过在黑板上列出四组的组名,进行竞赛,这样的竞赛形式更能激发各个组的能动性,课堂效果很好,初一学生的积极性高,这样的竞赛形式非常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5、 如何让学生积极掌握所有的实验内容?如果给每个组事先分配任务的话,大家为了得分高,都会事先准备这一个任务,一节课上会有很多内容学不到,于是我想到了抽签的形式。这样,既保证了

11、竞赛的公平性,并且每个组赛前一定都会认真准备这四个任务,不会产生任何的侥幸心理。实际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每个组的同学都把教师分发的活动认真完成。6、 怎样做好课堂总结?我们的课堂终了经常是教师屏幕广播进行总结,这样的形式有点生硬,而且学生并不是很能接受。这次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完成连线图和填充图,并让第一个完成的小组上台讲解,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复习巩固了本节课,并且通过学生的描述,对本课进行了很好的总结,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实验证明这样的总结形式效果更好。附件一:键盘数码相机用以把计算机处理的结果用人们能识别的形式呈现出来扫描仪输出设备音箱显示器输入设备打印机用以将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能接收的数据鼠标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1、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将下图中各部件的名称、图片及功能归属进行连线。2、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将下图表格完善。图例名称连接位置(填数字)124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