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咸水淡化技术筛选研究和示范应用.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9312712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苦咸水淡化技术筛选研究和示范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苦咸水淡化技术筛选研究和示范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苦咸水淡化技术筛选研究和示范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苦咸水淡化技术筛选研究和示范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苦咸水淡化技术筛选研究和示范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苦咸水淡化技术筛选研究和示范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苦咸水淡化技术筛选研究和示范应用.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申报书申报编号: (系统自动填写) 项目名称: 农村苦咸水淡化技术筛选研究与示范应用 申报单位: 巨野县科学技术局 协作单位: 巨野县水务局 主管部门: 菏泽市科学技术局 申报日期: (系统自动填写)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制二一年五月目录填报说明一、项目基本信息表(一)单位基本情况(高等院校以院(系)为单位填报)(二)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三)项目基本情况二、项目主要内容项目课题组成员国内外研究综述(1000字以内)主要研究内容(2000字以内)主要创新点、先进性(500字以内)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000字以内)主要技术指标 (500字以内)工作基础条件 (500字以内)市

2、场需求及产业化前景(500字以内)三、需要说明的情况(非必填项目)相关附件填报说明一 本申报书适用于山东省辖区内(青岛市属单位除外)申请“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二 本申报书只能通过Office Word 2003以及以上版本软件进行编辑,在黄色框区域内按规定如实填写。请仔细阅读系统中的在线帮助,统一使用宋体五号字。三 项目负责人姓名和身份证号需同申报用户个人系统信息一致。四 首页中的申报项目编号、申报日期由系统自动填充。首页中的申报单位、主管部门需同系统中注册单位信息一致。五 申报单位只需填写查新关键词,省科技厅统一查新,查新编号、查新机构和查新报告由中介机构查新

3、后系统自动填充。六 所有选项类型(如:技术领域)信息应当填写其相应的编号,填写内容不得包含汉字、符号、空格。Email格式为:*.*。时间的格式为:yyyy-mm-dd。一、项目基本信息表(一)单位基本情况(高等院校以院(系)为单位填报)单位名称 巨野县科学技术局 主管部门 菏泽市科学技术局 单位类型 10 01.高等院校 02.科研院所 03.国有企业 04.集体企业05.私营企业 06.有限责任公司 07.股份有限公司 08.股份合作企业09.联营企业 10.其它通讯地址 巨野县青年路中段 邮政编码 274900 单位负责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徐福平 男 1960-09 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传

4、真 372926196009093318 0530-8212406 0530-8218655 手机E-mail 13905406555 G 职工总数 18 人大专以上人员 16 人研究开发人员 7 人(二)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项目负责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徐福平 男 1960-09 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传真 37292609093318 0530-8212406 0530-8218655 手机E-mail 13905406555 G 近三年来获得专利授权数 0 其中发明专利数实用新型数外观设计数 0 0 0 近三年来获得科技进步奖励数 0 其中国家奖励数省部级奖励数市级奖励数 0 0 0 近三年承担

5、的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按影响和经费情况列出前5项,项目负责人需列项目课题组前三位)项目名称计划类别项目编号经费数量(万元)负责人 (三)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简介(200字以内) 巨野县是一个缺水大县,水质较差,浅层水矿化度在5克/升以上的面积,占总面积的80%,全县80%农村人口饮用水又苦又涩,矿物质含量超出国家标准三四倍,是出了名的“腹泻水”。本项目从巨野县实际出发,从国内现有先进的苦咸水淡化技术中进行筛选比较,研究设计出适宜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苦咸水淡化装置,并在最具有代表性的田桥镇朱烟墩村进行试点示范,为在全县及周边县区辐射推广提供最佳模式,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主要技术指标(200字以

6、内) 淡化水装置完成后达到的技术指标:日产可饮用淡水量达到200m3;淡化后的水质符合GB5749-85标准的饮用水要求;对原水中溶解性盐类的去除率达到90 %以上;对原水中胶体微生物及有机物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 创新点及先进性(200字以内) 1、在巨野县农村实行苦咸水淡化,开创农民告别饮用苦咸水的先河;2、采用目前国内领先的反渗透膜技术,辅以风能、太阳能作动力的反渗透净化苦咸水装置,装配适宜农村苦咸水淡化的设施,可填补鲁西南乃至全省农村淡化水行业的空白。 二、项目主要内容项目起始时间 2011-01-01 计划完成时间 2011-12-31 技术领域 13 01.电子信息 02.新材料

7、 03.先进制造 04.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05.交通运输06.现代服务业 07.化工及建材 08.轻工纺织 09.农业高技术10.农业生产 11.农业设施装备 12.农业现代产业13.新农村建设 14.海洋科技 15.资源与节约16.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7.人口与健康 18.中医药现代化19.公共安全 20.生物技术 21.城镇发展与其他社会事业 22. 高新技术创新服务项目类别 1 1.科研 2.中试 3.新产品开发研究方式 3 1.本单位独立完成 2.产学研结合 3.引进消化再创新主要优势 5 (按优势大小选择三项)1.重大理论突破 2.技术工艺创新突出 3.市场前景广阔4.经济效益显著

8、5.社会效益显著 6.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9.其它项目计划总投资 160 万元其中已完成投资 10 万元计划新增投资来源单位自筹 10 万元金融贷款 万元财政拨款 140 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拨款 0 万元省科技经费 70 万元地方政府配套 70 万元其它 0 万元新增投资中省科技经费支出预算仪器设备购置及维修费 40 万元能源及材料消耗费 0 万元场地租赁费 5 万元试验外协费 0 万元资料印刷费 2 万元调研差旅费 5 万元鉴定验收费 3 万元管理费 10 万元其它费用 5 万元项目课题组成员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职务工作单位项目中分工参加月/年 徐福平 男 1960-09 局长 巨野县科学技

9、术局 总体方案制定 7 杨孔岸 男 1962-06 高级工程师 巨野县水务局 技术方案制定 9 赵凤芹 女 1968-06 高级工程师 巨野县科学技术局 总体方案实施 10 魏言杰 男 1967-11 高级工程师 巨野县水务局 技术方案实施 11 李广生 男 1971-09 工程师 巨野县科学技术局 技术方案实施 11 曹 辉 男 1982-03 工程师 巨野县科学技术局 技术方案实施 11 查新关键词 苦咸水、淡化、反渗透 查新编号(由查新机构填写) 查新机构名称(由查新机构填写) 查新结论(由查新机构填写) 国内外研究综述(1000字以内) 水孕育了生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10、它还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医学发现,人的疾病80%与水有关。苦咸水中含有许多重金属及有害杂质,主要是口感苦涩,很难直接饮用,长期饮用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自20 世纪30年代,世界上许多国家就开始了苦咸水利用与淡化方面的研究。据IDA(国际脱盐协会)统计:全世界有15个国家的100多个科研机关从事苦咸水利用与淡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应用脱盐(包括海水、苦咸水淡化)技术,如: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美国、以色列、印度等,世界上最大的苦咸水淡化工程是美国尤马河水的处理工程,产水量37104 m3/d。在苦咸水淡化技术中,反渗透

11、(RO)占76%,电渗析(ED)占15.6%,多级闪蒸(MSF)占2%,其他占5%。很明显,膜技术占绝对优势。我国是水资源大国,同时也是人均水资源贫国。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000 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 立方米,世界名列第109 位,是全球13 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苦咸水分布总面积达1.6M(km)2,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6.7%,具有开采价值的微咸水和中度苦咸水的资源量为20.05G m3/a,其中黄河下游区和淮河、海河流域地区可开采量占全国的64.3%,山东最多占全国的32.1%。在苦咸水开发利用方面,目前我国苦咸水年总利用量为

12、7.62G m3(占全国年可开发利用量的38%),其中苦咸水淡化年利用量占年总利用量的11.5%,主要是工业用水和城市居民饮用水,其他88.5的利用量主要是农业灌溉和工业、生态用水及农村居民饮用水。目前,我国苦咸水淡化装置约3170套在运行或部分运行,日产淡水规模约2960k m3/d。苦咸水淡化装置主要采用的技术是电渗析(ED)和反渗透(RO),其中10007000m3/d大型苦咸水电渗析(ED)装置147套,北京中水新华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研发试制的甘肃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72m3/d无重力阀+双膜(UF+RO)法”苦咸水淡化农村饮水试点示范工程,属我国首创。宁夏小型苦咸水太阳能蒸馏净化集水技术获得国家专利。这些成果目前正在推广应用。巨野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