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财务启示录.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9308462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财务启示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财务启示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财务启示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财务启示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财务启示录.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财务启示录2005-3-232004年12月8日,当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柳传志对外宣布收购国际IT巨头IBM的整个PC业务(包括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时,国内媒体与业界为主一振,欢欣鼓舞,全球IT界也投来了关注的目光。但联想的此次收购是赔是赚,则众说纷纭,各执己见。IBM的PC业务,虽然年销售收入约95亿美元,业务区域遍布160多个国家,员工有9500人,其规模位居世界第三。但按照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 GAAP)计算,近几年PC业务给出M的利润贡献却是负值(2002年亏损1.71亿美元,2003年亏损2.58亿美元,累计亏损高达6.8亿美元)。而联想收购该项业务付出的代

2、价是12.5亿美元(6.5亿美元的现金和18.9%的联想集团股权),还不包括需要承担IBM的PC业务的5亿美元净负债。仅从会计数据上看,这可以说是一桩亏本的买卖。但若从战略的高度来分析,则IBM出售PC业务,对现今的联想来说,无异于是一个天赐良机。战略分析目的是识别公司利润的主要形成点以及主要的商业风险,包括对公司业务所属行业的分析和公司为获得竞争优势而采用的战略分析。联想集团所处的PC行业的情况大致如下:(1)市场被多家公司分割。国外公司如Dell、HP、IBM、东芝,等等;国内公司如联想、方正科技、清华同方、TCL、长城、实达、七喜,等等。(2)PC的成本大部分由硬件成本构成,如CPU等,

3、占总成本的600%以上。(3)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使得价格、品牌与服务成为客户考虑的主要因素。(4)进入该行业的技术门槛较低,因为绝大部分PC使用的是Intel的芯片和Microsoft的操作系统。如中国的TCL公司,原是生产和销售电视机、空调的家电厂商,现切入国内PC市场,目前销量居国内第五位上下。(5)PC的主要硬件与软件为少数厂商所垄断,如Intel的芯片和Microsoft的操作系统,其定价与市场策略由垄断厂商控制。上述因素决定了PC这一行业相对于其他IT领域,如系统集成、软件与服务,其毛利率较低。目前各大厂商的毛利率分别为:IBM约21%(根据联想的测算,财务报告中显示约10%;De

4、ll、HP等约17%;联想约1415%;国内的其他厂商,如方正、同方,其毛利率约为810%。当然,具体的毛利率水平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产品的销售对象(高、中、低端产品的毛利有较大差别);(2)规模;(3)销售方式(直销、分销或代理);(4)生产与销售区域;(5)与上游供应商的谈判能力;等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并购活动,一般认为是战略考虑引致。所有的公司都必须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开拓市场范围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新的市场和能力可以通过内部积累而获得,但并购活动加快了调整的速度。笔者认为:从战略角度考虑,以下因素促使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1、公司战略公司战略一般指多元化经营或是专业

5、化的选择。联想在2001年制定第一个三年计划时,采用的是多元化经营的战略,三年来的结果证明是不成功的。2004年2月,为抓住中国PC市场的重要发展时期,联想通过对多元化战略的反思,决定调整战略,重组业务,确立了PC及相关产品(如笔记本、服务器、外部设备等)的核心业务地位;将移动通信产品(如手机)作为重点发展业务,逐步建立井增强在最具潜力、发展最快的国内通讯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对汀服务、网络产品和软件外包等业务,则采用剥离、整合与出售的策略。2004年下半年,联想在IT服务领域与亚信的携手,可以看出其对PC专注的决心。而联想集团要在PC领域做大做强,仅靠自身的发展与积累是走不通的,必须走并购之路。

6、2、增长联想的发展,走的是一条“贸、工、技”的道路,先是做国外品牌产品的代理商,然后自己生产PC销售,再到现在具有一定的产品设计和技术开发能力。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国外PC厂商的进入,联想以前采用成本领先战略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日益受到威胁。目前联想的PC业务主要在国内,约占整个国内PC市场的27%,稳居第一的位置。但随着国内PC市场的饱和以及毛利率的不断下降,联想必须走出国门、开拓疆土,否则难以取得业务的更大、更快增长。3、无形资产原联想集团CEO杨元庆说:“在国外客户的眼中,中国公司生产的PC低价值、低成本,甚至是低质量的。”在这种情况下,联想要走出国门,不借助外力必定是步履维艰。而联想的此次

7、收购是全方位的收购,不仅取得了IBM的全部PC业务,还同时取得IBM的品牌、渠道、研究与开发、销售与管理团体、售后服务等。根据协议,在交易完成后,联想未来五年内有权使用IBM的品牌,包括IBM的Think系列商标的使用权和相关技术,涉及PC和笔记本方面的专利大部分也归属新联想。也就是说,联想实际上可以用IBM多年精心搭建的PC平台在全球范围从事PC业务,其无形的价值难以估量。4、竞争如前所述,PC行业的技术门槛较低,国内不少家电公司纷纷涉足PC业务;加入WTO后,随着市场壁垒的消除,国外PC巨头也步步紧逼、攻城掠地。中国PC市场竞争达到白热化程度。对于国内的竞争,联想不惧方正科技、清华同方的咄

8、咄逼人,也不惧TCL、清华紫光的后来居上;但不得不小心对待Dell、HP两大国际PC巨头的来势汹汹。因为Dell、HP是以全球的资源和规模成本与联想竞争。联想与IBM的PC业务,在地域、产品和客户群等方面互不重叠,各领风骚。收购完成后,新的联想将以IBM的PC产品主攻高端市场,联想产品主攻中低端市场,这不仅可以促进原PC领域的业务发展,巩固其在国内市场第一的位置,还将具备实力在全球范围内、在不同产品与服务领域内向Dell、HP等公司发起挑战。5、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影响行业利润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公司与上游供应商的价格谈判能力。从联想与Intel、AMD等芯片供应商的合作情况看,由于国内PC厂商

9、的出货量不大,联想不得不跟随Intel的价格体制与市场政策,难有自己的作为。2004年,联想出于扩大销售量和毛利的考虑,开始向三类以下的城市推出低价电脑(如在去年暑期推出的单价为2999元家用电脑),以其切入国内低端市场。这与Intel的中高端的市场策略相悖,由此双方发生冲突,联想由此而受到Intel的四处挤压。收购完成之后,联想PC销量占全球PC市场的份额将达到89%,位居第三,仅次于Dell(约18%)和HP(约16%),Intel不得不对联想刮目相看,这无疑增加了联想与Intel的价格谈判筹码。6、协同效率IBM的PC业务总体是亏损的,但毛利率却为20%,远高于联想的14%。亏损的原因主

10、要在于:(1)管理成本过高;(2)由于仅关注公司客户,销售量难有大的增长;(3)高额的质量保证费用。此次收购之后,联想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如全球采购等),利用人力资本较低的优势和规模效应(联想年产能为5003Y台,IBM年户能为1000万台)来降低成本,提升整个联想PC业务的毛利率。并且,根据协议,IBM在交易交割后的前两年会向联想就质保费用进行补偿(最多以1亿美元为限),这也会相应减少联想收购资产以后的年亏损额。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的必要性。可见,任何一项收购、重组或投资,都是一个过程,不能仅凭财务数据进行取舍,而必须从战略高度、业务角度对项目进行深入的、动态的分析。这就是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案例对我们广大财会人员的深刻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