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研究性学习”.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929112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研究性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研究性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研究性学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研究性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研究性学习”.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而物理实验对于建立物理基本概念和理论及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学习方法及抽象思维能力都还没有形成,因而,从加强学生实验着手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知识与经验并重的主体性研究性活动,实现自我发展,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精神的一种自主性学习方式。它跟接受性学习功能各异,相辅相成。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某一知识或规律产生或发现的过程,将当初科学家们研究这一问题的过程适当地重

2、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进而掌握某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才是物理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作为一名物理学科教师,如何通过自己的实验教学活动和引导,使这一教学目标最终实现呢?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因此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要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对于物理学科而言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最近几年初中物理教材在不断的更新,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融入了许多研究问题的实验和方法,最后的结论都没有直接给出,这就更有利于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推广这

3、样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我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在教科书的框架内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尽可能多的扩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的教科书已经给定了学生学习的知识框架,作为教师就应该在这个框架内尽可能多的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首先要注重启发学生对某一知识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问题和猜想。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实验都可以用来培养这一能力,如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的一些实验: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对于这一类实验的研究,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出对于一个问题的最终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提出的猜想其中可能有一些是不正确的,或者说存在概念错误,还有

4、可能某些真正的影响因素他们根本没想到,这时我们教师千万不可单纯为赶进度,将这一过程留于形式,而应该耐心仔细的引导学生根据他们平时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知识进一步分析,从而提出更多的猜想,这样对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其次,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自主选择解决问题和验证猜想的方法、途径和工具。在刚刚的事件中,我们已经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了许多猜想,随后再根据各自的猜想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引导各个小组的学生自主的选择验证各自猜想的方法,可以通过自己设计小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对于学生设计的某些典型的实验教师还可将它介绍给其他小组,其他小组的学生还可以提出改进意见,这就充分发挥了他们学习的

5、自主性,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研究学习自主性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鼓励学生从事实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去验证自已的猜想,最后不管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都应该鼓励他们大胆地把他们的亲身体验小结成结论或经验。以“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为例,开始讨论“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时有部分同学认为其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有关,后来他们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发现滑动摩擦力大小有时与物体重力有关,有时与物体重力无关,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他们进一步分析得出何时滑动摩擦力与重力有关,何时滑动摩擦力与重力无关的结论,虽然这样的结论并不是非常全面,但对于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是

6、非常有帮助的,当然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再引导学生做更为深入的分析,最终去伪存真,综合分析得出更科学的结论。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中扩大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空间的另外一种做法也值得一提,那就是采用类比法促使学生将所学到的新知识与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在通过实验研究重现进行类比,扩大他们思维的空间,以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在现行教材中适合采用这种方法的教学内容非常多,电流可比作人流或水流、电压可比作水压,再通过实验研究,重现类比的物理现象,这些形象的类比是将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有效的融入课堂,对于某些抽象知识的理解非常有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打一些恰当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可以引

7、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来打比喻,加深理解。比如在学习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猜想对电阻大小可以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哪些,然后采用控制变量法对一个个因素逐一研究,然后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用比喻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有几位同学在讲解电阻随导体横截面的增大而减小时,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将电荷通过导体比作千军万马过桥,若桥越宽则军队越容易过桥,阻碍越小,那么电荷通过导体时导体横截面积增大,电荷通过时受到的阻碍也会越小,电阻越小。经过许多这样训练我认为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类比能力,同时还可以检验学生的理解是否出现偏差,效果十分理想。(2)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一

8、些体验性的实验研究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让学生充分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丰富体验,构建知识。如:1牛的力是多大,20牛的拉力是多大,这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实验研究以亲自体验:用手托起两只鸡蛋所需的力约为1牛顿,用手拉开易拉罐所需的力约为20牛顿。再如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在开关门的研究实验过程中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三要素的关系;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时测力计要保持静止,这一点也可以让学生将测力计加速上升或加速下降进行具体体验,显然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要比在牛顿的著作中或在一本教科书中搜寻答案更有意义,这种“真正的研究实验体验活动”不仅可以

9、让学生获得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能力,而这正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宗旨。 以上就是我在物理学科教学的实验研究过程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做法,这里我谈了许多研究性实验学习的优点,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原因有二:第一,教学时间不允许;第二,每一种教学方式都各有所长,“研究性学习”在积累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而“接受性学习”在积累间接经验、传递系统性学科知识方面,其效率之高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因此这两种学习方式在学科教学中都是必要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绝对不能以此来反对或摒弃其他学习方式。我相信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研究性实验学习”的思想,使它的优势充分发挥,我们最终的学科教学必将变得丰富多彩,教学成果必将无比丰硕!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