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细节提升教学的有效性.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9283714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细节提升教学的有效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注细节提升教学的有效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注细节提升教学的有效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注细节提升教学的有效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注细节提升教学的有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细节提升教学的有效性.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细节 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南屹中心校尧沙小学 林九姑摘要:成就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要关注细节。关注文本细节,要咀嚼品味,巧妙切入;关注问题细节,要精心设计,巧妙提问;关注生成细节,要合理取舍,巧妙利用。有效教学源于有效的细节。语文课堂要追求有效的细节,不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阅读教学 / 细节 / 有效课堂所谓“阅读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中,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通过学习,有所习得,有所收获。”我认为:成就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可以从关注细节开始。一、关注文本细节咀嚼品味,巧妙切入“文字是一道桥梁,通过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碰撞

2、,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课堂中,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阅读呢?解读文本是有效阅读的前提,但文章中值得品味的语言很多,有时,一句话中的阅读点也很多。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细读文本,反复咀嚼品味,找准切入点。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切入时,我先出示据第一自然段而制作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品读“树木郁郁葱葱,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一组词并说说如果你住在这样的村子里,你的感觉怎样?尔后出示大雨暴降,村庄消失的画面,说说这时你的心情怎样并质疑:为什么这个美丽的村庄会消失?这种切入文本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效果非常明显。又如在执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从父亲临别前与“我”的一个约定切入:

3、凯旋的那一天,父亲要送给儿子一顶“蓝盔”,儿子则要捧着最美的鲜花去迎接父亲。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父亲凯旋时,你将看到怎样的情景?当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叙述父亲凯旋时的激动与幸福后来个转折:(师悲情叙述)现在爸爸给“我”的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在强烈的对比中,学生在上课伊始就体会到了“我”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从而为感悟文本的“和平”主旨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调。二、关注问题细节精心设计,巧妙提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效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它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激发学生情感

4、的火花,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课堂效率。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一般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率仅为56%。即教学中有近一半的提问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这样的阅读教学能有效吗?至少是不能算高效的。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设计的问题,要统领全文,要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展开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实现与文本的交流,这样的问题才是有效的问题,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才能设计出更有效的问题?认为要把握好“两个性”。1、针对性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思考的课才是高效的,因而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课文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下面是一面五星红旗教堂中两个不同的提问思路:设计一:A:

5、我为什么非常想吃面包?(我很累,很饿)B:老板为什么不要我的新大衣?(因为他不喜欢)C:我为什么会拒绝面包老板提出的用红旗换面包的要求?(因为我很爱国)设计二:A:漂流时我遇到了什么危险,此时的我处境怎样:找出句子读一读(生读:“当我醒来的时候大山里转来转去。”并从中体会我又累又饿,身无分文)B:面包店的老板听完我的介绍后,原先的态度是怎样的?(漠然、冷淡,讲求公平交易)后来的态度又怎样?(感动,无私帮助)C、老板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找出有关句子边读边体会(生抓住文中的解下、展开、久久凝视、摇头、吃力穿上大衣、趔趔趄趄向门外走去等词句反复品读体会我的爱国之情)

6、。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第一种设计,教师所提的问题,其实只是简单的情节梳理和主题揭示,没有深入到语言内部中去,这样的提问是相当粗略的,没有实质性价值。而第二种设计,紧扣“爱国之心”设计问题,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处境、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从而感悟到了“我”的爱国情怀。从上述可以看出:课堂上所提的问题要突出重点,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使问题击中要害,紧扣精心设计的问题与文本充分对话,使学生像听了无声的指挥一样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2、开放性课堂提问应具有开放性,要突破“标准答案”的束缚,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一文最后一段话中写

7、道:小燕子口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向人类致谢。教学中,我启发学生思考:即将离开的小燕子会怎样向人类致谢?生1、小燕子扑扑翅膀,对前来送行的小贝蒂说:“谢谢你冒着生命危险救护了我。明年我还会回来和你作伴。”生2:小燕子对前来送行的老人说:“谢谢您老人家的爱心,我们会记住您的救命之恩。我们永远是朋友。”生3:小燕子叽叽地叫着,仿佛在为送行的人们唱歌,以感谢瑞士政府、居民的爱鸟之心。接着,我又问:“如果你就在送行的队伍中,你会对即将远行的小燕子说些什么?”学生们纷纷表达:生A:小燕子,天气寒冷,你要多保重身体,我会想你们的。生B:小燕子,明年别忘了回来看我们呀,这里永远是你们的家。生C:小燕子,祝你们

8、旅途愉快,生活开心!设计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的创造想象提供了平台,有效地挖掘了教材空白,对文本意义展开了创造性建构,丰富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独特体验。三、关注生成细节合理取舍,巧妙利用。关于课堂教学,有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课堂教学之所以成为教学艺术,是因为课堂实施中的不可预知性。淡化课前预设,关注课堂生成,是新课标准理念下一道亮丽的新景观,但面对生成,我们也应合理取舍,有效地筛选,合理利用有效的生成性资源为我所用,绽放课堂精彩。案例:我不是最弱小的生:老师,读完课文,我想用一个词来表达我的感受。师:噢(故作惊讶状),是什么词?生:我认为是“爱”字。因为正是出于爱,妈妈、萨沙才会

9、去保护弱小。师(高兴地):说得多好呀,其它同学又想用哪个词来表达你心中的体会呢?为什么?生1:我认为是“幸福”一词,因为有爱的地方,就会有幸福。生2:我想是“雨”字,如果没有这场雨,就不会有这个动人的爱的故事发生了。生3:我想用“爱满人间,爱心无价”来表达我此时的心情。说得多精彩呀!当学生提出想用一个词表达体会时,老师便机智地把握住这个生成点,并引导学生展开交流,绽放出未曾预约的精彩。案例2: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时,我请学生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并请学生点评。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生:他把“树木抽出新的枝条”读成了“树木长出新的枝条”。师:用哪个词更好,为什么?生:用“抽出”更恰当,因为“抽

10、出”写出了枝条旺盛的生命力,而“长出”却没有这种效果。师:再读读这句话想一想树木抽出枝条时的样子。生:品读师:谁来说说,抽出来的枝条看到春天时会怎么说,怎么做?生:展开想象生A:枝条揉揉眼睛,笑着说:“多么美丽的春天呀!多么香的花儿呀!”生B:枝条拍拍妈妈的肩膀,开心地叫起来:“我终于看到春天了,原来春天这样美丽。”生C:枝条向雪水招招手,说:“这么好的时光来了,请你为大家唱支歌吧。”这个环节我巧妙利用学生把“抽出”错读成“长出”这个细节,引导学生对比想象,展开说话,学生说得富有童真童趣。因为关注了生成,课堂上获得了意外的收获和惊喜。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中指出:“细节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教堂行为的改变。有效教学源于有效的细节。让我们追求细节,不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参考文献:(1) 美 加里D鲍里奇 有效教学方法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易东平译.(2) 吴效锋主编 新课程高效率教学 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年12版.(3) 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新华出版社, 2007年4月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