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诚勿扰》看电视相亲节目受众心理变化分析.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9281086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4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非诚勿扰》看电视相亲节目受众心理变化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从《非诚勿扰》看电视相亲节目受众心理变化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从《非诚勿扰》看电视相亲节目受众心理变化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从《非诚勿扰》看电视相亲节目受众心理变化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从《非诚勿扰》看电视相亲节目受众心理变化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非诚勿扰》看电视相亲节目受众心理变化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非诚勿扰》看电视相亲节目受众心理变化分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视相亲节目受众心理变化分析 从非诚勿扰看 电视相亲节目受众心理变化分析 摘录:由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掀起的电视相亲风之后,各类相亲节目遍地开花。而同样火爆的电视相亲节目还有10年前的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在这10左右的时间中,电视受众心理有了明显的变化。相比较玫瑰之约,非诚勿扰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不断创新,增加人们的新鲜感和满足人们的消遣娱乐需要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关键词:电视相亲节目受众心理非诚勿扰玫瑰之约引言今年年初,江苏卫视以非诚勿扰以高收视率一炮而红,相亲交友类电视节目再次火爆荧屏。除了各地地方台以外,省级以上频道就有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山东卫视爱情来敲门,东方卫视百里

2、挑一,安徽卫视缘来是你,贵州卫视相亲相爱等数个卫视,就有媒体称“卫视争当红娘,一周相亲七回”来形容相亲节目的火爆程度。如此高同质化的节目竞争,不仅让人想起10年前的另一档相亲节目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同样也是各种舆论、竞争伴随着高收视率风靡全国。玫瑰之约在湖南卫视一共播放了263期节目,创下了许多收视奇迹。后来在2003年因为收视率的下降,观众的流失和经济效益的滑坡,5年之后停播。而7年之后,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同样在电视上掀起了一股“相亲风”。在这将近十年的变化中,相亲节目的卷土重来,同样的高收视率,高度的关注率反映出来的受众心理却是不一样的。受众心理分析一、情感需求更为迫切:人们对电视相亲节目

3、的热衷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对情感的渴望,这是人们的一种情感需要,但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时代人们的情感需求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首先,青年人口未婚比例越来越高,“单身族群”的出现,这个现实需求导致剩男剩女对婚恋交友类节目的大力追捧。相较于10年前,玫瑰之约的问世,“剩男剩女”的矛盾远没有现在社会那么尖锐,电视相亲节目作为单身者的另外一种相亲手段显得并不那么迫切。当时社会奉行的“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帮助社会上的男女解决“找对象”的难题,它极大地满足了当时青年男女的情感需求。时隔十多年,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社会竞争空前激烈,人们的生活压力大,人们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疏远,“剩男”、“剩女”大量出

4、现。“相亲”越来越成为一个全民性的名词,无论是电影、小说的创作还是相声小品等文艺节目都将目标定在了这个社会现实问题上,现在社会竞争压力下,剩男剩女已经成为社会现象和话题。非诚勿扰的创办可谓正逢其时,它抓住的就是新时期人们的情感需要。非诚勿扰将目光放在了时下最热的“剩男剩女”单身族群上,自然大受欢迎。据统计,春节期间,非诚勿扰节目组收到了报名表约一万份,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共收到报名表6000多份,平均一天的报名人数近千人,看来这类节目的收视群很庞大。2.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和各种压力加大,使得青年无暇像以往那样悠闲地谈恋爱。现代社会的适婚男女面对着激烈地社会竞争,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而物

5、价的上涨,房子等所谓“结婚必需品”的价格无限上升,导致青年男女结婚恋爱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身心疲惫获得物质上的丰富,而人与人之前的感情却淡薄了很多。单身男女们一方面有了越来越开放的交友平台,一方面却越来越局限于自身的小圈子里,也正因为如此,反而对交友相亲有了更深的迫切的需要。3.在现在的择偶市场中,男女比例失衡的矛盾十分突出。现有的婚恋观中,男女最佳择偶年龄存在差异化错位的现象,再加上目前中国男女比是119:100,某些地区已达130:100。这些问题加剧了矛盾,也使得很大一部分未婚男女的情感需求更为迫切。因此,交友节目立足当下社会交友时尚、交友需求,以“单身族群”为核心,为大量的剩男剩女提供了

6、一个交友的平台,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互动。即便是自己没能到现场参与这一节目,也可以从其他嘉宾的选择中给自己提供一点“择偶指南”。这相比较十多年前的玫瑰之约,受众更希望在相亲节目中获得有利于自己的信息。相亲节目的节目在受众方面的变化在情感需求方面主要体现在新时代因为更加开放的风气,更为强调的个性,更为严重的社会单身男女现象,更加严苛的择偶条件,以及需求差异错位的现象导致相亲类电视节目在十几年后再次火爆荧屏。二、电视观众的角色由被动变为完全掌握了主动权,对节目的创新力和娱乐性的要求更高,而非诚勿扰的策划则完美地结合了娱乐和创新的要素。1.电视观众角色的转变,电视观众获得主动权的同时,对电视节目的创新

7、性要求更高。十多年前,随着市场经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进一步构建,消费、娱乐的时代主题越来越凸显,电视受众的地位已经初步完成了从“受教育者”到“观赏者”、“消费者”的转变,收看电视的目的不再是“为看而看”,在心理上电视受众也不再总是保持着迫不及待、急不可耐的神秘好奇之感。因此,电视受众的角色由被动的“沉默的羔羊”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的观赏者角色。因此,观众的思想不再像之前那么墨守成规,开始试着接纳新鲜事物。而此时也正是一个各种综艺类节目开始爆发的时期。正在这个时期,综艺大观、春晚等一批承担着传统的老牌综艺节目走向没落,而以湖南电视台快乐大本营为首的一系列综艺节目横空出世,让观众们发现,综艺不一定就是

8、晚会,也不一定就是非得唱歌、跳舞,参加的嘉宾也不一定是要演员、歌者,也可以是普通的群众,纯粹简单的娱乐形式不再承担着严肃的教化功能,也不再高高在上,彻底拉近了于观众的距离。此时,观众们对玫瑰之约的相亲节目,抱有很大的热情和好奇心。即使只是相同数目的男女交流也吸引了中国观众,将爱情这一主题直接搬上荧屏,由普通男女来充当节目主角,完成了“星本位”向“人本位”的转换,让百姓成了传媒的主体和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者。观众成为爱情的参与者、见证者,甚至节目成为观众的一种心理寄托。十多年前,玫瑰之约创下了湖南卫视的收视奇迹,掀起了我国婚恋交友类节目的第一个热潮,虽然在开播5年后停止播出,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获得

9、了巨大的成功。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创新性要求更高。而同时,随着同质化节目的出现,观众的新鲜感便渐渐消逝,早期的电视相亲节目也慢慢地消失在电视荧屏中。2.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消费主义兴起,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娱乐性要求变高。时代的发展带来了一个电视节目的全民娱乐的高潮。形式老套的相亲节目对人们的吸引力大大下降,人们在观看电视节目除了获得各种信息,同时还希望得到娱乐,放松心情。非诚勿扰节目性质则是一档相亲的娱乐节目。3.今年重新兴起的电视相亲节则更注重娱乐性和创新性,对观众的吸引力更进一步。2010年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相较于以往的相亲节目有了很多的创新,它打破了婚恋交友类节目的原有束缚,开启了一对二

10、十四的全新婚恋交友类节目模式。不仅仅是男女嘉宾简单的对话,而更多的是给嘉宾自由表达的空间,这样同时也折射出当代年轻人的婚恋价值观,引出更广泛的话题。比如是否和愿意和父母同住,是否同意婚前财产公证,是否要孩子等,都成为相亲男女的话题焦点。为正确引导话题走向,非诚勿扰还特别设置了心理专家乐嘉的点评。这样的创新模式,使得配对悬念和可看性增强,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人们的新鲜感。相亲节目的定位随着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而转变。满足人们的消遣娱乐需要,这是电视相亲节目不同于相亲活动的重要区别。电视作为一种家用娱乐媒体,承担者提供家庭娱乐消遣的功能越来越明显,人们消费它主要是为了消遣娱乐,收看电视节目时为生活提

11、供娱乐,满足了人们消遣娱乐的需要。刚开始播出的玫瑰之约突出情感和爱,当时的玫瑰之约目的性很明确,就是奔着结婚去的。而非诚勿扰的成功和不同于玫瑰之约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加节目的娱乐性和可看性。二十四位女嘉宾是经过严格挑选出来的,同时,非诚勿扰非常注意营造节目的戏剧性和为自己制造有趣的话题。非诚勿扰将感性类型的节目作出了娱乐的效果,激起观众的好奇心,满足了他们“看热闹”、消遣娱乐的需要,这便是它成功之所在。三、受众对新兴话题呈现高度关注,而新兴的更为务实的择偶观的出现则长期保持着争议性。1.受众对于争议话题保持高度关注,婚恋观则是一个一直以来就备受争议的话题。非诚勿扰作为一个展现各种婚恋观的观点的

12、舞台,则长期保持高度的话题性。在社会急剧转型价值观混乱,物质至上的婚姻观和择偶观据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而此时,非诚勿扰的节目流程安排,迎合了当代观众的需求,也是节目受到热烈的欢迎。节目就像一个平台,把人们关于爱情、婚恋、择偶的一些看法、观念搬到了大庭广众之下,将这个本来是私下谈论的话题变成了公开讨论的主题,并且大家还各抒己见,毫无顾忌,有一种大吐为快的感觉。比如非诚勿扰节目组设定的10个问题中,就涉及到了在现今男女交往婚恋中出现的比较多的问题,比如“是否愿意和父母同住”“是否愿意生育小孩”以及消费观等等。而女方关注的问题也大部分是在“是否有房有车”“月薪工资”等经济实力方面的问题和兴趣看好

13、等。节目将真实社会心态以新颖的写照形式传播于广大受众以迎合世俗的人性需求。80后、90后成长起来,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婚姻恋爱观引起了社会各不同年龄层次人的关注。广州日报报道,由市妇联主办的广州地区首届女大学生论坛发布了广州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红皮书,调查了近一千名女大学生,结果显示,近六成女大学生表示愿意嫁给“富二代”,理由是可少奋斗很多年。而在非诚勿扰的节目现场,女嘉宾称,“宁在宝马车里哭泣”和摸一次手要20万,以及要求对方有房有车等,这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择偶观。物质至上的婚姻观和择偶观有人严厉批评,有人誓死捍卫,而这也显示出了社会急剧转型当中的一种价值观的混乱,这种混乱则在观众群众制

14、造了无数的话题,使得节目一直受到社会各层的高度关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下青年男女的择偶观甚至是价值观,围绕着他们的争论,是社会心态的真实写照。在节目里,“富二代”、“宅男”等炒作热点一个都不放过,彻底迎合了世俗心理与人性本真,让它成为观众借以感慨或唏嘘的平台。2.伴随着网络媒体的传播,受众在观看电视节目的同时,也在网络上关注各种热点话题。非诚勿扰的话题性很大程度上是伴随着网络上各种评论,而现代社会的受众很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对于网上热炒的话题或者节目保有高度的关注度和兴奋度。非诚勿扰保持高度话题性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一些嘉宾的突出表现。无论这些嘉宾的表现是真实的还是纯粹炒作的,至少这些嘉宾

15、,比如马诺、马伊琍、谢佳等等这些话题人物牢牢地锁住了观众的目光。而网络则把这种效应扩大了很多倍。一方面,电视媒体受到了网络媒体的受众分流的威胁,但是网络媒体也将一些电视节目推向了更大的高峰。四、消费时代“私人领域”的公共化以满足当代人对快感文化的消费。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消费主义兴起,人们更加注重浅表层的感官享受。消费文化是一种快感文化,人们的情感、生活、欲望、理念、热情冲动、激情都成了可供消费的对象。在这样的文化状态下,大众文化生产者会吸纳一切具有消费潜能和娱乐价值的资源,包括人们的生存、人际关系以及感情。电视大众文化以其平面性、游戏性,批量复制着类似快餐食品的“快餐文化”,提供给大众

16、可以方便易取、但不一定营养丰富的“文化快餐”。近年来各大卫视歌唱类、选秀类节目泛滥,观众这些传统选秀类节目产生了审美疲劳,因此一种新的全民参与类节目已成为众望所归。新的交友节目相比于传统的PK“选秀”更温情,抓住了速食时代的快节奏和时下男女的情感热点开“秀”,少了残酷的厮杀和比拼,技术含量低,没有要求什么特殊的才艺和特长,整体上感觉更草根、更轻松。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特别是现代物质的冲击,使得择偶观变得愈加务实。而此时,非诚勿扰的节目流程安排,迎合了当代观众的需求,也是节目受到热烈的欢迎。节目就像一个平台,把人们关于爱情、婚恋、择偶的一些看法、观念搬到了大庭广众之下,将这个本来是私下谈论的话题变成了公开讨论的主题,并且大家还各抒己见,毫无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