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语文科心理渗透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927982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学年语文科心理渗透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0学年语文科心理渗透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0学年语文科心理渗透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0学年语文科心理渗透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学年语文科心理渗透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学年语文科心理渗透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学年语文科心理渗透教学设计理想(一)知识目标:1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2把握诗歌意象,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二)能力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三)德育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 朗读训练。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联想想象法。学法指导:讨论点拨法。用于对重要意象、思想感情的分析。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把握诗歌的结构。 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

2、!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 1范读 。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2正音、正字、释词 。3默读 。三、感知课文内容: 1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2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3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4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5课堂发言 小组代

3、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四、研讨与赏析(上) 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

4、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

5、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布置作业:抄写并识记字词。 背诵这首诗歌。 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预习剩余部分内容。板书设计: 理想的意义(1)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 人生意义(8、9、10、11)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检查作业。 继

6、续研讨与赏析。语言运用。 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识记字词。 朗读、背诵。 二、研讨与赏析(二)1、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

7、。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体验。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8、生观和价值观。 三、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四、布置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五、板书设计: 理想 流沙河 历史意义 理想是方向 人格意义树立理想,为之奋斗 人生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