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家思想对日本近代企业文化的影响.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9279152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儒家思想对日本近代企业文化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析儒家思想对日本近代企业文化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析儒家思想对日本近代企业文化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析儒家思想对日本近代企业文化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析儒家思想对日本近代企业文化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儒家思想对日本近代企业文化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儒家思想对日本近代企业文化的影响.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ttp:/ 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懂事长托马斯沃森说:“一个企业的基本哲学对成就所有的作用,是远远超过其技术和经济资源、组织结构、发明创造和时机等因素所能起的作用的”。这里的哲学就是指企业的文化,特别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方略。而虽然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是美国人提出来的,它的最早实践者却是日本人。二战中日本国内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世人都以为它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不久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当日本产品迅速铺向全球,特别是电视、汽车等在美国市场拥有超高的占有率时,美国研究起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发现,日本企业文化成为日本企业高速发展的首要原因。而日本企业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带有浓厚

2、的儒学色彩,儒家思想在日本企业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尝试从儒学这个角度对日本企业文化粗浅的解析,以把握日本企业文化的实质。一、 儒家思想与日本近代企业的融合(一) 儒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 中国儒学自闯入日本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儒学已在日本发扬光大、深入人心。从历史上看儒学在日本的传播,可以发现两个极具代表性的发展时期:一是公元7世纪初,由圣德太子大力推广而带来的第一个传播高峰。而是16世纪中叶至198世纪中叶,由德川幕府大力推动而带来的第二个传播高峰。(中略)(二) 日本近代企业的发展及企业文化的形成 基于传统的生存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日本民族特别渴望成为强者、

3、成功者(而这里的强者、能者往往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成功团体、民族),崇拜强者、能者,鄙视弱者与无能者。1853年美国舰队轰开了当时是较为落后的日本国门,日本人并不把它当成一种耻辱,反而拜美国为师,吸收西洋文化,终于在1868年发生了明治维新的划时代变革。日本企业的现代化从明治维新开始,为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政府把大量企业廉价卖给私人。此时,武士阶级的特权也被废除了,大量的武士进入工商界,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武士投身于工商业活动,”忠君奉公“思想逐渐转化成忠于公司、忠于职位,成为企业的凝聚力和企业发展的动力。而正是这种带有儒学色彩的思想融入。催生了日本近代企业文化的形成。 日本文化厅最近进行过一项民

4、意调查,结果表明1988年重视精神生活的人占50.3%,重视丰富物质生活的人占32%,国民思想的这种变化反过来影响到经济活动,在产品不足的时代,产品只要性能好就能够卖出去,而现在则要求产品具有文化价值。文化活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企业通过文化活动树立自己的形象,密切与地方、与民众的感情,获取信息,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增加职工的自豪感,这又促进企业本身的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企业文化作文企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三) 日本企业文化的支柱-儒家思想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随着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按照日本学

5、者神岛二郎在近代化的精神结构中的分析,战后,日本人将对国家的忠诚转变成了对公司的忠诚,使公司具有了一种神圣的地位。儒家思想的“忠”深刻的融入日本近代的企业文化。事实上的日本,公司规模越大,去的的成绩越显赫,它的实践活动就更加明显的建立在吧儒家思想与企业自身的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基础上。 日本企业家认为,物质精神需求是人的两大需求,物质需求通过大量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得以满足,精神需求则要依靠对文化的信仰。当然,这种文化信仰并不是以西方的宗教信仰模式加以表现,它可以理解为一种追求、理想或境界。而儒家文化的落脚点是“人”,以至于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儒学文化就是“人学”,是一种关于人的学问,日本企业将儒学

6、的这种民本思想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之中,提出人即资本的观念,使员工获得到尊重,得到精神需求上的满足,从而逐渐将信仰转移到企业文化上来,形成了对企业的忠诚思想。这时的企业空前团结,变得像一个大家族。这种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的家族思想,在日本企业的后来经营管理中,便形成企业文化的三大支柱:一是创始于明治维新时代至二战后得以全面推广的终身雇佣制。者虽不是法律规定,确实日本社会约定成俗的一项默契。二是年功序列工资制。这种工资制度保证了职工与工资的同步增长,起到巩固终身雇佣的作用。三是企业参与制。这种参与制表现为通过国恳谈会、提案制等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事项,实行集体决策、会议决策,必须通过多数员工

7、的同意,甚至尽可能一致通过,使普通的职工能在不同的程度上参与决策和管理。 这三大支柱概括了日本企业文化的全貌,构成了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使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得到从分的展现。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可以是员工在物质上得到满足;年功序列工资制又认可了企业员工的地位和他们所作的奉献,使他们从精神上得到满足;企业参与制从分的体现了民主、自治、平等,这时儒家思想极力推崇的人文情怀,成为日本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 儒家思想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一) 儒家思想与企业目标 有人说,如拿日本企业作比喻,“仁”就好比是企业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礼”则是为了达到这种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 儒家以“仁”

8、构筑起来的哲学体系,又两个基本内容,即“修己”与“安人”,这两个方面都是关于“人”的学说。如何规范人的本质以及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儒家那里被成为“立人极”也即是要建立认得标准,人只有达到人的标准才可以算是一个真正的人。儒家以“仁”为人极,实际上就是把社会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内化为人的本质,从而使人不是被动的遵守社会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二是主动的自觉的化作人的本质“仁”来行事。这时人便有一个礼仪规范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循礼而行的主体,自觉的对自己加以约束,即人达到“修养”的境界。“学礼一约之以礼一自觉循礼行事”是儒家倡导的“即礼求仁”的三个阶段。人一旦达到循礼而行,“礼”就不在是一种外在于人的行为规

9、范自我行为的准则。孔子把这一“即礼求仁”的途径,扼要的概括为“克己复礼为仁”,其中“仁”是实质性内容,“礼”是外在的形式。日本企业管理者通过将儒家思想中的“礼”“教”思想用于指导员工的行为、塑造员工的人格,是企业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的团体。并为企业目标的达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日本,忠诚被认为是存在于各色各样的种类和境遇的人们之间的道德纽带,认为国家是先于个人而存在的,个人是作为国家的一分子而诞生的,因此个人就应该为了国家和它的正统的掌权者奉献生命。正因如此,日本式社会的价值系统是以政治价值优先为特征的。表现出来就是对国家、对天皇的忠诚。而“忠”的思想正来自于儒家文化的忠孝思想。所以在大多数日本企业

10、的经营哲学中,巨额水不会将“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个任何企业都必须达到的目标放在首位,相反,他们更多的强调企业的责任,强调企业对大河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责任。在企业经营信条中,55%受调查的国家、社会作贡献作为企业的基本目标,如松下电器公司吧“产业报国放在第一位;日产精神是:“社会的富裕作贡献”;三越百货店:“为了社会大众”;东芝精神是:“为了人类和地球的明天”;花王肥皂公司的“清洁时国民强盛”,索尼公司的“提升日本文化的价值和国际地位”。丰田汽车则明确提出:“尊崇佛教,心存佛教,为报恩感谢而生活。”(二) 儒家思想与企业哲学探求日本商魂的企业文化魂魄,我们会深深的发现日本企业文化中所体现的民族精

11、神(如忠孝国家精神、和亲一致精神),道德理念(感激报恩、克制谦让、坚守义务、长于忍耐),行为方式(谙于谦恭、善于沉默、长幼有别、等级分明)等特质中,无时无处不体现着儒家传统文化的精华。此外在日本式的经营管理中所凝聚的士魂商才得目标追求、义利合一的经营理念、坚守信誉的道德传统、人本主义的管理哲学、家族式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谐有序的团体艺术无一不渗透和昭示着中国儒家文化的神奇魅力。日本企业家涩泽荣一被誉为日本最伟大的儒商“日本企业之父”、“日本近代经济的最高指导者”、“日本现代文明的创始者”,对日本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卓越贡献。1867年涩泽荣一岁政府使节参加了巴黎万国博览会后,对法国和欧洲各先进国进行

12、了详细考察,深入了解了西方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尤其是经济和企业方面情况,并根据自身对包括儒学在内的日本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提出了建立集小资本成大资本的“合本组织”即株式会社、或股份公司的良策。但为了使这种“合本组织”顺利发展,它认为要扫清两种思想的障碍,一是日本传统的修身养性,不讲物质欲求和经济利益的求“义”观。二是西方近代商业和企业活动中出现的尔虞我诈、不讲道德的求利观。他认为扫清者两种思想障碍的重要法宝是孔子的思想,应“以论语就实业界”(涩泽荣一传记资料41卷373页),于是针对前者,他对孔子的论语“义利观”作了新的诠释,为纠后者,他又提出“道德与经济合一”(论语和算盘一致)的思想。(中略)从

13、涩泽荣一开始,日本企业文化便将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一个主要内容,积极汲取其中有利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思想。而儒家思想也对企业的哥哥层面起到重大的影响。三、 儒家思想对企业文化的统摄(一) 儒家思想与企业的日常活动日本企业从宏观上强调儒家思想的“和”对企业历史使命的意义;在微观上,也利用日本人的报恩意识,灌输儒家思想的“忠”,对员工进行思想意识的引导。这种思想教育的成本很低,效率确实极好。对企业的“忠诚”体现在吧自己所属的企业,看成自己的“家”,作为自己一生的依靠,看作是利益攸关、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他们向别人自我介绍时,总是先说自己是哪个公司的,然后才说自己是干什么工作,或者直说自己是哪个公司的,

14、当企业兴盛时员工感到高兴、自豪;当企业面临危机是,员工则齐心协力,纷纷献计献策,有的员工则在额头上缠上印有“前进”、“顺利”之类的战斗口号的带子以示赤胆忠心。日本人吧“忠”体现在自己的劳动观中。日本杰出的评论家山本七平认为:对日本来说,劳动不仅经济成就的问题,而且是一种信仰和锻炼。做一件工作,帮组自己公司成长、繁荣,就是我们生活的意义使生命值的活下去的东西。显然,这种说法自然带有儒学中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献身的人生观精神。重视礼仪也是儒家思想的表现之一。在日本重视礼节乃是他们的传统,而在企业里,日本企业也很自然的要求他们的雇员处事待物彬彬有礼,以保持企业内的中庸和谐。例如,礼貌和谦让、谢意被作为

15、松下公司的行为准则的“七点精神”在每天的朝会上反复宣讲。无论是频繁使用敬语还是在外国人看来十分繁琐的礼节,他们体现的来自儒家思想的“礼”和“和”。(二) 儒家思想与企业决策从儒家思想的忠孝思想出发,日本企业对家族名誉持高度尊重的态度,这就要求日本企业在决策时倾向从长远观点出发,以提高基层水平的方式进行投资。即是说,相对于欧美公司,日本公司是以长期为指向的。无论是开发新产品还是进行财务决策,日本公司都倾向于以长期计划为基础。这种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的非理性因素和短期行为,然而,它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财务上的长期增长指向不利于企业的并购行为,而长期的新产品的开发计划则不利于短期盈利能力的提高

16、,迅速有效的抢占市场。在寻求社会利益和自身利益和谐发展的过程中,题本企业集团是日本公司间组织的一般形式,很多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子啊制造业中,具有战略联盟性质的企业集团相当得普遍。日本的企业集团是基于地方化的密集交易网络、一种稳定的交易结构和定期的集体形式。日本的公司间关系最突出的是它的持久性以及它们的准道德特征。日本的关系订约的基本原则是在不利时期损失共担,在有利的时期收获共享,承认每一个伙伴在关系中的作用,并避免利用自己的地位优势来谋取利益。在保持这些长期关系的过程中有时存在推动其短期分配此奥率的可能性,然而这些代价已经由于其长期的利益而从总体上得到了补偿由于在贸易伙伴陷入困境是援之以手,就能子啊企业落魄时能寄希望于得到贸易伙伴的帮助。者无疑是企业长期行为的表现。当这种关系被当事者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