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古代数在发展方面的贡献的补充——数字杂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9278712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中国古代数在发展方面的贡献的补充——数字杂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中国古代数在发展方面的贡献的补充——数字杂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中国古代数在发展方面的贡献的补充——数字杂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中国古代数在发展方面的贡献的补充——数字杂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中国古代数在发展方面的贡献的补充——数字杂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中国古代在数发展方面的贡献的补充数字杂谈一、教学目标:1、学生阅读材料体会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数学史的贡献; 2、从身边的数说起使学生了解世界数学数的发展史。 3、感悟数学的博大精深,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破除数字迷信。二、教学过程:学生阅读书本材料“中国古代在数发展方面的贡献”,让学生体会古代中国的文化方面的博大精深,然后引申开来,扩展学生的眼界。师介绍:“即使目不识丁的人,通常也会数数,诸如一棵树,两本书,三元钱等等。不过,纵然是饱学之士,倒也未必尽识数字的身世,数字的情趣,乃至数字的遗憾。”“数字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路程。大约4000年前,地中海东岸的肺尼基人发明了字母表。它在传播的过程中,或

2、多或少地发生了种种变化,例如,古老的希腊字母和希伯来字母就不太一样。但是,古代希腊人和希伯来人都曾用字母表中的字母依次代表数字。后来,人们也曾用英语字母代表过数字,例如依次用 A B、 C D代表 1、 2、3、4,I、J、K、L代表9、10、20、30等等。大约2000年前,古罗马人统治着整个地中海周围跨越欧亚非三洲、直达大不列颠岛的辽阔地域。他们创立了一套书写数字的独特方法:用I、11、III、V、X分别表示1、2、3、5、10,IV和VI分别表示4和6,其中的奥妙是:“若较小的数字紧靠在较大数字的左侧,则表示两者相减;苦紧靠在较大数字的右侧,则表示两者相加”,所以 IV表示 V(即“ 5

3、”)减去 I(即“ l”), VI则是 V加上 I;同理,VII和VIII分别表示“V加II”和“V加II”,即表示7和8;IX和XI则分别表示“X(即10)减I”和“X加I”,即9和11。代表数字的符号,在书写时的顺序非常重要。在罗马记数法中,还用L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代表“1000”。所以,1994用罗马数字书写,就是MCMXCIV,其中从左到右依次为: M(即“ 1000”), CM(“ 1000”减“ 100”,即“ 900”), XC(“100”减“10,即“900),以及IV(即“4”)。要是把这些数字符号重新排列一下,变成MMCXCVI,那么它就不是表

4、示1994,而是代表2196了。创造出这些记数方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然而,它们毕竟还不够方便。比如说,今天在全世界广泛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就要比使用罗马数字简便很多。有趣的是,发明“阿拉伯数字”的并不是阿拉伯人,而是印度人。两千多年前,印度人首先使用了1、239这九个数字;他们书写时,用最右边的数字代表有多少个“一”,其左边的数字代表有多少个“十”,再左边的数字代表有多少个“百”,如此等等。例如,1994就表示一共有4个“”、9个“十”、9个“百”、1个“千”。这在今天,就连小学生也是非常熟悉的了。这种写法有一个缺陷:比如说,它很难将“3500和“35000”区分开来。公元8世纪前后,

5、印度人又发明了一个代表“根本没有”的符号:“ 0。于是,就可以很清楚地用3005来表示3个“千”、没有“百”、没有“十”和5个“一”了用这种印度数字进行数学运算,不知要比用罗马数字或用字母符号方便多少。因此,它渐渐地传遍了全世界。阿拉伯人首先将印度数字传到了西亚、北非和西班牙,这就是欧洲人称它为“阿拉伯数字”的原因。”“我国广泛使用“阿拉伯数字”迄今尚不足一个世纪。然而,数字在我国却有着独特而悠久的发展史。在距今7000年至5000年的半坡文化遗址中,一些彩陶上刻画的简单符号很可能就是最原始的文字和数字。在距今3000年前的殷墟甲骨上,已有代表“一、十、百、千、万”的专门数字。距今约3000年

6、的西周钟鼎文中还用到了隔位字又”,例如“六百又五十又九”,即659。后来,我们中国人又创造了表示空位的符号“0”,它与“阿拉伯数字”中的0相比,可谓大同小异。数字之妙远远不局限于数学王国本身。它的概括力使人易于记忆,便利交谈。“二十四史”“三十六计”“九大行星”“三好学生”“世界七大奇迹”“四项基本原则”“七十七国集团”诸如此类的例子,委实不胜枚举。更何况它在文化生活中还给人以无穷的乐趣。例如,在灯谜中,“十(打日本一政治家),谜底:田中”,“ 9 9(打一字),谜底:白”,皆系雅俗共赏的上乘之作。在对联中,古往今来令人拍案叫绝的“数字对”亦不乏其例:上下联中均嵌入诸多数字,一相对,浑然天成。

7、如以五行和五方与十个数字相对、巧妙地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旧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上革交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然而,数字却也有自己的苦恼,本来和它毫不相干的事情,偏偏总有人硬往它身上安。过去人们用字母代表数字时,有的数字写出来就像是一些单词,例如,人们曾用英语字母E代表5,用O代表60,用W代表500,于是,565写出来就是WOE,正好和英语单词“悲哀”的拼法完全一样。因此,人们认为565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古希腊人和希伯来人甚至创造了一套方法,故意让用字母表示的数字带有一定的含义,这就是所谓的“占数术”。其实,它和“占星术”一样,纯系无稽之谈。分外可悲的是,“占数术”这种骗人的鬼话,居然在今天的中华大地上再度看好走俏。君不见,有人如痴如醉地想弄上8888168这么一个电话号码期盼着“发发发发,一路发”;君不见,有人视 7424994这个号码如丧门之神,仿佛那真会害得他“妻死儿死舅舅死”。如今,人们仿佛对这种畸形的文化现象已经见怪不怪了。其实,数字和“发”或“死”又有什么关系?”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