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院教育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启示.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9275333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书院教育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代书院教育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代书院教育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代书院教育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代书院教育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书院教育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书院教育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启示.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书院教育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启示Enlightenment of Classical Academy Educationon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作者简介:陈晓芳,女,汉族,1980年生人,籍贯北京宣武区,太原理工大学英语专业本科,山西大学高等教育学研究生在读,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师。通讯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030027联系方式:13834555808E-mail:摘要:书院是我国古代教育发展中不断进步和完善的产物,它具有兼容儒学经典与实用学科,培养实用性人才,和以自由讲学为主的教学形式等独特的教学组织特点,在组织机构、德育管理及经

2、费管理等方面形成了独到的组织管理模式,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兴办有重要借鉴作用。关键词:古代书院,职业教育Abstract:Classical academy,which emphasized on free lecture and academic discussion,requiring the education model of self-studying of the students,teacher-aiding teaching and public speech,using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to educate diff

3、erent students,was a pearl of continuously perfecting and developing ancient educationAn organization model was formed to benefit both teaching and academy in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 and course arrangement,school regulations,funds management,and teaching methods and has an important enlighte

4、ning role on ChinaS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Classical academy;Vocational education;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一般为当代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且大都选址于山明水秀之所,可以说,书院是我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结合得最为完美的地方,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从唐代民间书斋和官府书院的出现,历经五代、宋、元、明、清的发展,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诏令改书院为学堂,书院教育制度在中国大地上走过了1000余年漫漫历程,它对发展封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和繁荣

5、封建学术文化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将图书的收藏、校对与教学、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同样对现代发展职业教育也十分值得参考。一、书院教育的主要特点(一)教学组织特点1.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教学目的唐朝时期书院最初建立的目的只是帮助皇帝了解经史典籍、举荐贤才以及提出建议的国家图书馆,随着私人藏书和举办书院开始兴起、造纸工艺的进步与活版印刷术的发明普及,书院开始由单纯的藏书的作用,并逐渐的发展具有了教化与学术研究的功能,成为学术研究性质的私立学校。在书院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

6、功能的书院,除祭祀古圣先贤的祭祀式书院外,可以大略分为有比较固定的学生并举行教学活动的聚徒式书院,没有相对固定的学生但定期举行会讲的讲会式书院,还有专司精研特定专门学术的精艺式书院。根据主要用途或目的,又可分为读书、明道讲学、士友会讲之所,著书、刻书、藏书之区,课士之家、应试者公寓等,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从事教育研究、弘扬学术、培育人才的教学书院。一般来说,书院的教育目的可以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九个字来概括。也就是要求士人注重个人修养、笃行礼仪道德,培养博学多闻,胸怀天下,有道德学问,且能够有助于维护天下太平的实用性人才。2.兼容儒学经典与实用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各朝官学中统一限用官方许可

7、的教材不同,书院里允许广泛讲授各名儒大师的著作,自由传播各学派的思想,发表个人不同的学术观点、乃至不同政见。书院属于高等学校性质,对四书、五经一般不系统讲授,而是选择其中重要的篇章或要点加以解说阐发或深入研究。同时书院教育也并非一味执经讲道,也很注重对生徒进行实用知识的传授,课程设置宽泛灵活,内容包罗社会百科,历史、地理、天文、政治、经济、法律、军事、生物、医学等各科都有所涉及,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就很重视“博学”,在他看来,“天地万物之理,修己治人之方,皆所当学”。张栻、吕祖谦等博学大儒也主张多学科学习,提倡实用学科研究。历代的书院曾涌现出各种专科学院,其教学内容侧重点各有不同,有从事军事教育

8、的武书院,实施语言语音教育的正音书院,进行外国语言文学教育的译书院,开设医学教育并有门诊业务的医书院等等。3.自由讲学为主,兼容并包的教学方式书院的教学以聚徒讲学、个别施教和生徒自学为主,主要教学形式有名儒学者升堂讲说、名儒会讲、学术性制度化的讲会、以及分斋教学等等。登堂讲说,即山长或主讲召集生徒集体授课,是书院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讲课者不限于教师,有时也要求生徒自讲,以作为对生徒学业理解程度的考查,或由学有所得的生徒转相传授。书院鼓励生徒自学和独立思考,听讲者可以当堂质疑问难,不囿于师道尊严,师生相互切磋讨论,师友相得。名儒会讲,即会友讲学,如张栻与朱熹的岳麓之会,东南三贤朱熹、陆九渊、吕祖

9、谦的鹅湖寺会讲等等,更多的是不同学术理念或学派之间的交流、碰撞和论辩,百家争鸣,对于学者研究和书院发展都起到了巨大作用。北宋时期胡瑷开始倡导分斋教学,在统一的讲学讨论之外,针对学生兴趣与专长分斋组织自学温习和分专业教学,全面安排教学与生活,课业、德育与体育、美育并重,加强启发诱导,注重因材施教,同时注意校内知识学习与校外社会考察相结合,积极扩大知识眼界。(二)组织管理特点1.组织机构简单,生徒参与管理书院多由名儒私人创办,主持人(山长)既是组织管理人员,又是教学研究主力,仅按照日常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教授、堂长、管干、经长、引赞、学长等辅助人员,分工明确、权责清晰。一定条件下,部分优秀的生徒还有

10、机会充任自堂长至引赞等各项管理工作,这一先进管理手段成为书院组织管理方面一大特色。2.德育为先,规范管理道德品质教育是书院教育管理的核心,而书院道德规范的有力手段即各书院普遍制订颁布的学规与章程。学规中通常详细规定了书院的培养目标,进德修业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以及书院教学生活的基本守则等,主要用以规范和约束书院师生的言行、举止,励善规过,是书院特色与先进性的又一集中体现。书院有史以来最为系统、完整,最具权威性的学规莫过于宋代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也称白鹿洞书院学规),各地书院均以之为教育的总纲领,同时还补充制订了一系列规约和学则。3.严立课程,循序渐进朱熹认为,“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即

11、在教学上一定要有严格的要求,要按照学习规律制定细致的计划,并且应当忠实地执行计划,有次序地逐步推进。书院发展以来,不同时期与地域在课程设置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均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基础课程主要有儒家经典、历史、诗词、诸子百家等,同时倡导实用技术精研掌握,鼓励结合当时的学术进行研究。特别重视在知识的学习中加强实践,张栻曾云“于践履中求之”,“若如今人之不践履,直是未尝真知耳”。(张栻:南轩集卷三答朱元晦)4.经费自筹,学术独立书院在组织管理上是独立的,经济上一般是自给的,因而在学术上也较为自由。书院经费的形式主要有学田和钱粮,一般由山长自主筹集,来源主要有家族继承、私人捐赠、以及官府或官员拨给等。

12、书院一般采取自行经营房铺和学田,或将之出租收金的方式营收,并委派有专职人员(管干)进行收支管理,遵循量入为出的原则,广泛用于教学、日常开销、房舍修缮建设、书本与教学设施购置、祭祀等方面,其中教学费用包括山长主讲等的薪俸、生徒膏火费、考课奖赏等等。史载最为完备的开支计划见建康府志中江苏明道书院山长周应合所录开支明目。(邓洪波:中国书院史,P176)二、对职业教育的启迪(一)深化教学改革1.产学研结合,教学相长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是书院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学制度的灵魂所在。书院的创建者和主持人多为鸿儒大师,在学术上都有着极为精深的造诣,他们以书院作为传播自己学说和培养后继人才的

13、基地;在书院的公开讲学与会讲过程中积极从事学术理论的研究探讨,不断完善、发展自己的学术主张和理论体系。书院从南宋起几乎一直都沿着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相结合的道路发展,并且历史上也有许多著名的书院都承担着教学和研究双重任务。职业学校具有其特殊的实践要求,在注重加强学研结合之外,还应当大力发展校办产业,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增强职业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各级政府应当大力扶持职业学校兴办校办产业,在财政投入、银行贷款、科技开发项目安排上给予优惠,在税收上按照国家有关减免的政策规定加以照顾,在实践中锤炼,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2.完善课程设置,重视因材施教参考书院宽泛灵活的课程设置原则,职业学校

14、应从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目标出发,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要安排搭配好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循序渐进、详略得当;在专业设置上要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办学思路,贴近当地经济发展,坚持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定向于受教育者所从事的职业来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使其既能围绕学员的本职工作教授某种急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又能反映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以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武装劳动者。另一方面应注重因材施教,顺应学生程度与学习规律,随时灵活调整学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广泛开展技术创新和专业培训,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职业教育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最新要求。同时,应利用师生联系密切、管理范围小、情

15、况熟悉等特点,随时抓住各种机会对学员进行思想教育,树立“以德为先”的思想。在讲课、自学、考试等环节上,有效地针对学员进行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学问和德行能并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3.提高师资力量,改善教学质量书院的成功离不开术业有成的知名鸿儒大师的巡回讲学,因而要提高职业学校影响力,改善教学质量,就要切实加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工厂和科研院所学习进修,支持和鼓励职业学校从企业、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中聘用专职或兼职教师,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实行定岗不定人,由学校领导根据专业设置情况

16、来决定专业师资的聘用。鼓励本市职业学校之间学术交流,支持确因需要实行本地专业教师跨校兼职任教,以谋求各职业学校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教师也应随时充实自身知识素养,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二)加强组织管理1.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鼓励学生参与管理参考书院的机构管理经验,职业院校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与设计,适当精简机构,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应鼓励和培养部分优秀学生或贫困学生出任部分管理岗位并适当减免学费,减轻学生学费压力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充分锻炼实践管理能力与应对各种事务能力的机会。2.倡导学术自治,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书院数千年发展下来,能在官学之外自成一格,关键在于它的学术独立性较强,不以科举为主要教育目的,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