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27369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走进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走进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走进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走进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进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走进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背景:“清明”首先是一个地理名词,从地理学上来说,它属于二十四节气之第五节气,在4月4日或5日,表示天气晴朗温暖,草木返青。它也是一个文化名词,因为负载着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它被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赋予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对于个体的人来说,它更是一个节日,因为在这一天,可以肆无忌惮的思念故去的亲人。挖掘清明节这一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由来、习俗、诗歌等知识,在缅怀中体验生命的美好,在思念中学会珍惜身边的亲人,在追念先烈中感受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而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清明作为中华民族习俗的一部分,与语文教学有着

2、千丝万缕的联系,挖掘中国的传统习俗,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清明这一深厚的文化内涵,还可以拓宽教学的知识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活动设计思路:从清明是一个节气,同时又是一个传统节日这两个方面展开活动,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活动成果。清明是一个节气,主要从“一年四季有哪24个节气,以及有哪些清明的农谚”这两个方面展开,这是次要方面。清明是一个传统节日,主要从清明节的起源、习俗、饮食、诗歌这四个方面展开活动,其中重点介绍清明节的习俗。课前,要让学生完成清明节的节气、传统节日这两个方面的调查表格。活动目标: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

3、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理解清明的基本知识,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2、通过本次活动,了解清明节应该文明祭扫,而不应该铺张浪费,同时也要注意安全。3、回顾春游的快乐时光,让学生感受春游能亲近大自然,陶冶情操,同时要注意爱护环境。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关于清明的资料,并制作成课件;搜集关于清明节的诗歌、文章,推荐给学生;同时找一些关于清明的音频、视频,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2、学生准备:搜集关于清明节的资料,整理成文字稿,课上与同学交流。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朝大诗人杜牧传诵千古的名篇-清明。清明是一个节气。人们常说,过了清明天

4、气就变暖了,再也不会冷暖无常了,所以老师从小就把清明当作冬和春的分界点的习惯。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这样一个节日走进清明节。二、清明是一个节气 1.同学们,你知道清明节是哪一天吗?(出示)每年4月4日,4月5日,4月6日,这三天中的其中一天。今年清明刚过去,是哪一天呢?你还记得吗?4月4日。2.师,同学们,清明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但它同时又是一个节气。同学们,你知道一年四季有多少个节气吗?24个(板书)。是哪些节气,我们来看一下。课件出示(1)开火车读。每一个同学读一个节气,读得既快吐字又清晰,老师给你们计时。看看要多长时间,准备好了吗?(2)知识抢答。那这些节气你都记住了吗?看那一小组同学能

5、把握住机会,不准出声。要举手发言。(3)下面挑战越来越难,请一位同学背一背。大家给他掌声。2.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节气,在指导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每一节气都有与之相关的农谚。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了有关清明节的农谚,谁来汇报一下。生说,课件出示。(1)从这些关于清明的农谚中,你读懂了什么?(结合具体一句谈)(2)你观察这些农谚,你发现了什么,一句农谚的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字数相等,而且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美美地读一读(3)同学们,你知道今天什么节气吗?生,谷雨。谷雨谷雨,天要下雨。看来,农谚挺灵的。三、清明是一个传统节日 1.清明节是一个节气,但清明节也是我国传统节日

6、,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关于它的起源、习俗、饮食、诗歌不计其数,形成了特有的清明文化。课前,老师让你们从起源、习俗、饮食、诗歌、画画这五个方面开展活动。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汇报你们的活动成果。 下面,我们先来交流一下清明节的起源,这两组是清明起源组,他们最幸福,任务最轻,关于起源的资料,老师已经提供给他们了,但同时,你有没有发现,这几位同学是我们班朗读比较差的同学,老师让他们比赛朗读,一人读一节,看谁读得好。你们要来当裁判。认真听。起源:1.生汇报,师出示以下内容(可请两个学生读一读) 清明,曾这样走来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位叫介子推的大臣,他为

7、了救他正在逃难的太子重耳,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烤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做了君主,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都被介子推拒绝了。于是重耳亲自去接,可是只见介子推家门紧闭,他已经带他的老母躲进了绵山。重耳仍不罢休,为了请介子推出来,他决定放火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才熄灭,可是介子推一直没出来。重耳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8、: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2.学生读,课件出示,评。3.思考题 读了清明节的起源,你觉得介子推是一个怎样的人?习俗1.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它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关于清明的习俗有很多。课前,你们已经收集了清明节习俗的资料。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 2. 生汇报(1) 扫墓

9、。(哪位同学收集扫墓的)学生介绍。4月1日,我们全校师生就去贾奶奶烈士墓去扫墓(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了解贾奶奶吗?我们为什么要到贾奶奶烈士墓扫墓吗? (简单介绍) 贾奶奶是一位革命烈士,为建立新中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去贾奶奶烈士墓去扫墓,是为了对贾奶奶的缅怀之情,表达我们不会忘记革命烈士,勤奋学习,为建设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师,清明节这天,全家人还要到逝去的亲人的坟上给他们烧纸钱,现在,纸钱也是五花八门。你看到哪些纸钱呢?(生说)出示图片。师,同学们,你们说一说像烧纸钱这种扫墓方式好不好呢?不文明,污染环境,会引起火灾,浪费钱。出示文明扫墓的图片。他们在干什么呢?解放军叔叔在沙滩上写上

10、缅怀烈士的语言,插上鲜花。你知道哪些文明扫墓的行为。生说。板书:文明祭扫 (2)清明节,还有哪些习俗呢?生汇报,师出示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讨论,古代的妇女们在郊外开开心心地玩了一整天,她们回到家,会想什么呢?今天是星期五,老师特别高兴,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高兴吗?放风筝。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

11、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交流:古人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有诗为证,出示村居。师,上个星期三,我们全校师生就去创新江边春游。出示图片,你能说一说你在创新江边最开心的一件事吗?请两个学生说一说。饮食1. 师,清明节还有丰富的饮食文化,你又收集了哪些关于饮食文化的资料呢? 生介绍。 生出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诗歌师,清明节有2500多年的历史,关于清明节的诗歌不计其数,课前你收集了哪些诗歌呢?老师,请诗歌小组同学来汇报一下。学生汇报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清明节,从节气、传统节日两个方面汇报了自己劳动成果。感受到清明既是一个节气,又有自己丰富的文化内涵。下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杜牧的清明,结束今天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全体起立,有感情地朗诵。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