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读书笔记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927157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读书笔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寒假读书笔记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课堂有效管理6步法【美】Marilyn L.Pge著简介:在课堂管理中如何使学生都能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何管理看上去比较混乱的班级,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益。作品以实例的方式向读者简介了6个工具:避免悬空的问题,避免匿名的问题,恰本地选择和使用课堂用语,给学生明确的指引语,用提示和暗示增进学生文明言行习惯的养成,如何让互动、合伙充溢课堂,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悬空的提问【美】MilynL.Page著课堂有效管理6步法第步避免匿名和悬空的问题读书摘要(整顿、改编)【定义】什么是悬空问题?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指向在场的任何具体的人,所提的问题就像悬

2、浮在空中,等待着不特定的某人来做出回答。【案例】某教师上课的一种环节:教师指着挂在黑板上的一幅雨量图,问道:“哪个地区的降雨量最大?”有几种反映比较快的坐在前排的学生立即大声说出了答案。“太棒了!”教师又指着地图上的一种特定位置:“这个地区的降雨量是多少呢?”还是那几种学生大声说出了答案。教师再次表扬了她们。接着不久抛出背面一连串的问题,每次都从大概同一批学生那里得到相似的答案,然后她又同样敷衍性地予以她们某些表面上的赞扬。在上面的案例中,“哪个地区的降雨量最大?”就属于悬空的问题。【分析】大多数学生还不具有教师那样的辨别能力,加之座位的因素。在少数学生大声喊出答案的时候,她们还没来得及搞明白

3、在所有喊出的答案中究竟哪个才是对的的,甚至主线没有听清晰任何答案。她们也就不会,也不能被吸引,在教师与少数一部分学生的一问一答的表演进程中逐渐被边沿化,逐渐游离于课堂之外了,成为了教师和少数学生表演过程的看客,到后来连看也提不起爱好了。于是浮现了下面的一幕:那些学生开始走神,有两三个学生把脑袋枕在桌子上,另有两个学生开始互相戳逗,尚有三四个学生像玩碰碰车同样滑动她们的课桌,尚有的学生故意让笔掉到地上。虽然那些没有动作的学生,注意力也主线不在课堂上。【后果】1、那些比较安静的和不够自信的学生不能迅速找出答案,于是退却,产生了被抛弃感,要么不再尝试回答问题,要么干脆在课堂上什么也不做。2、没有回答

4、问题的学生不仅仍然听不清答案是什么,并且由于胆子小或是主线没爱好,她们也不会去询问答案究竟是什么。3、教师其实只是给这四五个学生上课,其课堂效益可想而知。4、进入恶性循环的漩涡中,课堂情形每况愈下。【改善方略】第一步:告诉所有学生,你将叫起一种以上的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第二步:用简洁、清晰的语言提出问题。第三步:这时,别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规定学生在纸上或白板上写下自己对问题的答案。第四步:叫着学生的名字提问:“扎克,海洋的颜色为什么是蓝色的?”第五步:叫起第二个学生回答:“米歇尔,对于这个问题,你会如何回答呢?”或者:“奥巴马,你对于这个答案尚有什么补充吗?”这种做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

5、使学生可以听到两个或许不同的答案,从而引起讨论和更深层次的学习。这里和老式提问方式不同的是,我们老式的提问往往是在提问之后而不是问之前叫出学生的名字。我们觉得如果一开始就叫了某个学生的名字,其他学生就会处在观望状态,或是走神。但这样做的最大弊端在于,你一旦提出问题,还没等你叫出学生的名字,那些争强好胜、反映敏捷的学生就已经喊出的答案,从而控制了你的课堂。【好处】1、能制止课堂混乱。、能让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其中。3、能增强那些需要某些时间思考的学生的自信心,由于她们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你的问题,并加工解决怎么回答。她们不再感到自己反映慢或是能力局限性,不及她人。4、能迫使反映快的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去进

6、一步思考。【本读者观点】讲的的确有道理。提问对象要有具体指向性,而不能悬浮着,否则就会因少部分学生的抢答导致课堂的混乱,并且这样久了,还会使得其他学生不再参与到课堂中来,被忽视,被边沿,因无所事事而制造“课堂事端”。特别是改善方略中提出的“提问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将点名回答中的“点名”环节调节到提出问题的前面。但仍令人疑虑的是这样做究竟会不会导致其她学生处在观望的状态呢?作者没有明确讲,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去观测验证。另一方面, 是不是所有提问都要让学生把答案写下来呢?还是复杂的写,简朴的不写呢?此外,在写答案的过程中,反映快的学生会不会不久写好答案而无所事事,“惹是生非”,导致新的混乱局面呢?

7、所有这些均有待通过实验进行检查。课堂上匿名的提问【美】Mariy Pge著课堂有效管理6步法第2步避免匿名和悬空的问题读书摘要(整顿、改编)【定义】什么是匿名问题?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指向在场的具体由谁来回答,而采用“任何人”、“有人”、“每个人”、“所有”、“谁”等匿名代词。因此学生都被匿名了,没有人懂得你在跟谁说话。她们也不懂得该不该做出回答。例如:谁能告诉我弗吉尼亚州的首府在哪里?每个人都准备好了吗?有人懂得为什么叶子会变色吗?有人可以解释一下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因素吗?你们都明白规定了吗?【分析】在班上,没有谁的名字叫“谁”、“每个人”、“有人”或“你们”。她们不懂得你在跟谁说话,也不

8、懂得该不该做出回答。和使用悬空的问题导致的后果同样:很少数学生喊出问题的答案,并控制课堂。其他学生则被课堂抛弃,她们毫无安全感和信任感,她们不再集中注意力,有些学生觉得自己被忽视了,索性开始捣乱,课堂越来越混乱。【改善方略】先向学生阐明你至少会叫两名同窗来回答问题,然后叫出一种同窗的名字并提问。再叫出第二个学生的名字并规定她对前一种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或阐明。如:雪莉,你能告诉我弗吉尼亚州的首府在哪里?约翰,请解释一下为什么叶子会变色吗?克林顿,可以解释一下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因素吗?明智地选择和使用课堂用语【美】Marilyn Page著课堂有效管理6步法第3步明智地选择和使用课堂用语读书摘要(整

9、顿、改编)在这一步里,作者针对教师在课堂上下意识地使用口头禅以及非专业化的语言给课堂带来的麻烦,提出了改善措施。此外,还针对“教师不得不靠大声喊叫才干使学生安静下来的,甚至还是不能安静下来”这一较为常用的现象提出了改善措施。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无意识地使用口头禅和非专业用语,作者觉得其危害重要在于:它不仅会打断教师的发言和思路,注意力缺失。更容易导致学生的思路被打断,还会使学生感到无聊,给学生的不良行为发明绝佳的环境,从而滋生混乱和破坏性。作者提出的改善措施是:1、彻底避免使用诸如“奥”、“好的”、“对吧”、“嗯”等等口头禅。、彻底避免使用“伙计”等非专业化的课堂用语,取而代之以“各位”、“同窗们

10、”、“女士们”、“先生们”这样的专业语言进行体现。3、要尽量使用“合伙”、“感谢”、“恰当的”这样的文明用语,对学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作用。4、尽量使用“请”和“谢谢”,对于培养学生的礼貌行为大有协助。、说话的语速、语调、节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语调要根据语言的内容富有变化,从头到尾的同一语速或同一语调会让人感到疲倦。(我想到的)此外,作者还提供了三个管理课堂的小工具:1、如何让吵吵嚷嚷的教室不久安静下来:我们常常用到,也曾自己亲身经历过这样的状况:当你站到教室门口或已经走进教室,发现学生对你的到来熟视无睹,她们仍旧大声吵嚷着,下位子的仍旧没有坐上位子,大声谈论的仍旧大声谈论,在她

11、们眼里你就像隐身人同样。这时,我们常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大喊。但愿通过比她们的声音更大的叫声吸引她们的注意力,控制住混乱局面。作者觉得,这只能阐明我们的课堂管理出了问题。作者觉得,向学生大喊不仅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也不能减少学生干扰性和多余的行为。它只能使这些状况临时发生变化或干扰行为临时停止,但不能持续起作用,或是制止其他情形、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因此,这样做不仅没有必要,并且会给学生做出不良示范,让她们感到沮丧,使课堂进展不顺利,甚至招致学生的对抗、敌对、悲观合伙和更为糟糕的体现。作者告诉我们:抓住学生注意力最简朴的措施就是默不作声地站在教室前面,然后和学生一种接一种地进行眼神交流。学

12、生会不久、很安静地把信息传播开去我们需要保持安静和集中注意力。一般在0秒之内,全班就会安静下来,转而把注意力投向你。如果不奏效,你只要叫出正在发言的一两个学生的名字,并且说:“莎拉,请你.我在等着你呢。(稍停止一下)谢谢。”、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抓住她们注意力的措施:当学生在小组活动时非常专注,固然这也是我们想要的。可是,为了让她们把注意力转到教师的解说或者转回统一的课堂模式上来,有些教师要一声高过一声地大喊才行。【的确如此】如果此时学生正高度专注于自己的任务,向她们喊叫只会让她们恼火,还会把你累的口干舌燥、疲倦不堪。针对这种状况,作者给我们提供一种简朴的措施:教师先走到一组学生身边并悄声说:

13、“目前我需要你们保持安静,我们即将恢复集体上课,谢谢。”然后走到另一组学生跟前反复刚刚的话。这样,只要走过一组或者两组之后,其她各组一旦听到别的小组安静下来,她们也会停止发言,并把注意力转向教师。3、“安静”并不能使课堂安静当我们但愿教室里安静下来的时候,往往会说“请安静。”我们会发现,效果并不好。其实,不是学生不听你的,而是学生对“安静”的理解和教师对“安静”的理解是不同样的。我们教师将“安静”理解为没有一点声音。但学生却不是这样理解的。有些学生觉得可以低声耳语,有些学生觉得可以轻声说话,有些学生甚至毫不在乎由于她们觉得自己已经很安静了。因此,如果你但愿此时学生沉默不语,就要使用“不出声”一

14、词。由于,任何人都不会对这个词产生误解。给学生明确的指引语【美】Marlyn L.Pge著课堂有效管理6步法第4步避免给出让学生困惑不解的指引语读书笔记(摘记、整顿、改编)。问题现象:在开展比赛、辩论等活动的时候,常常会发现,有不少学生并不能按照教师提出的规定、规则去进行,一而再地跺脚、叫喊、大声说出答案或做出其他违规行为,课堂一片混乱;在开展小组讨论的时候,尽管教师似乎已经非常明确地讲清晰了规定,但还是不断有学生接二连三地提出问题,教师不得不一遍遍地解释、解说,并且多次打断活动的正常进行;有些学生则懒得向教师提问,她们会戳戳某个同窗向她提问,干扰了其她学生;有些学生虽然努力尝试解决问题,可一

15、旦困惑不解就会心情暴躁并以某种干扰课堂的方式发泄出来;有些学生由于并没有完全领略教师的规定,操作中遇到问题又懒于设法解决和提问,心不在焉地做起其他事情。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因素分析:1、在教师讲述的时候,有些学生主线没有用心听。2、那些听了的,由于大多数教师)都是口头所述指引语(阐明、环节、规定、规则等,并没有写下来,致使诸多学生在活动时就忘掉了大部分的规定3、有些学生虽然认真听了,也记住了,但由于教师讲得并不是十分明确、全面,学生所理解的和教师的本意也有很大区别。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学生不能按照教师的指引完毕学习活动。改善措施:第1步:向学生阐明:在给出指引语(活动规定、环节、规则等)后会规定她们用自己的话再次阐明(复述),然后让她们在执行任务之前提出问题。任务开始后,教师将不再回答任何问题。第2步:让两名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过程。第步:口头讲述(具体、明确、简洁的)指引语(活动规定、环节、规则等)。第4步:用幻灯片直观地演示或用分发下去的纸张清晰地展示任务的指引语。第步:叫一种学生名字,并规定她用自己的话重新阐明任务指引语。第6步:再叫另一种学生的名字,规定她再次阐明指引语的内容,或者对前一种学生所述的内容进行阐明、扩展。第步:如果发现学生的理解不够完整和进一步,干脆从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