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校课改情况看课改之得失.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9267608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我校课改情况看课改之得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我校课改情况看课改之得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我校课改情况看课改之得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我校课改情况看课改之得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我校课改情况看课改之得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我校课改情况看课改之得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我校课改情况看课改之得失.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校课改得失之我见2011年举国欢腾,中国终于有人获得诺贝尔奖”了,他就是莫言。但我想中国的教育界应该高兴不起来?为什么呢?莫言更他不是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来的,他只读过几年的小学就因文革而辍学了,记得他在一次公众场合讲过:“我非常的庆幸,我只读了几年的小学”,这是对我们的学校乃致中国的教育极大的打击和讽刺。一直以来,我们都是这样上课,课堂上老师是课堂的绝对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讲话的时候学生不能有半点声音;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这种角色,导致老师上课一言堂,学生因角色的被动而导致学习缺少主动探究的爱好,课堂沉闷。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往往都是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他们只会做一些书本上的死题目

2、,动手能力不强,更谈不上什么创新精神。这也就能合理的解释我们国家的中学生在什么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能获得好多好多的金牌,而真正科研方面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却是一个也没有。由此可见中国的教育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境界,改革也就是形势之必然。前些年“课改”犹如一阵春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赞美之声不绝于耳。我校正式开始接触课改是从2010年,先是校级领导到杜郞口等地学习,接下来又将全校所有一线教师共120多人分两期到株洲市景弘中学进行为期一周的蹲点学习,而且为此花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可见决心之大,真让人佩服。回来以后马上轰轰烈烈的开展课改工程,首先在教室四周钉上黑板,学生的位置改成了学习小组形式,教师

3、也匆匆忙忙的赶做导学案,新的教学模式就这样在我校这样诞生了。从此老师卸下了“权威者”的光环,学生成了课堂上的主人。老师从一上课就讲个不停,变成了只能讲几分钟,让学生们自己分析、自己学习,大部分的时间老师只能是站在旁边听学生热热闹闹的说个不停,这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我们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了“三步五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前预习、课中合作、课后整理三步,解读目标、合作探究、展示、点评、精讲点拔等五个环节。也就是从那时起,从此我校就正式成为了我县当时唯一的初中课改学校。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就打破了我们学校往日的宁静,今天有教育局的领导来听课,明天又有兄弟学校来学习。我校班级人数本来就多(几乎每个

4、班都80多人),加上外来听课的十多名老师、专家连同本校同一科目的老师,黑压压的一片,有时边站脚的地方都没有,只能爬在窗户外面听,生怕有学生的精彩发言没有听到,场面真的好不热闹。经过这些日子,我们学校老师的不断探索,共同努力,课改之路走得艰辛却充实,确实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学生的主体地位上来了在过去教学中,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这样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现在是学生自己探索、讨论学习,让所有的人都参与进来,让原来死气沉沉的课堂挥复了生机。原来老师在课堂上讲得挥汗如雨,学生睡觉一大片的情况几乎不见了。2、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新课改的教

5、学模式要求学生先预习,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又要却新的知识进行初步的学习,课前每一位学生都要做一份导学案。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将会慢慢的得到提高。3、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在课改模式下,学生需要更多的合作和交流,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你身边的人,这就成了每一个小组成员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小组之间需要探讨,组与组之间需要交流,特别是上台展示、点评,更给了学生一个锻炼口才的绝佳的机会。在这样一种大的环境之下,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再是孤独的个体,而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整体,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的提高了。4、老师之间开始合作了原来的老师都是各写各的备课,各人想各人的方法进行教学,课改

6、后这种形式被彻底打破。以我们学校数学教研组为例,按年级划分为3 个备课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每个组5至6名教师。集体备课常抓不懈,为了能充分挖掘各人的潜能,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每周至少有一次集体备课的时间,在集中之前,大家先必须钻研教材内容,然后对导学案、教学重点难点如何突破、对如何掌握例题讲解的深浅程度、习题的选用等等发表个人的见解和意见,大家一起学习、研究、取长补短,最终制作出相对比较满意的导学案,并整理在数学组办公室的电脑中,每个老师都可以下载使用。每个老师一个学期一般只需要编写一章左右,而且到现在我们的导学案从七年级到八年级九年级都已经全部完工,只要教材不改,导学案只需稍加修改就

7、可使用,大大的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以上说了那么多课改带来的好处,那是不是课改给我们学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一个崭新的新时代了呢?在这里我只想说事情并没有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应该说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老师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学生也很配合很喜欢这种新的模式,但是慢慢的一些弊端也显露出来了。1、与学校自身的矛盾我校是县城里的重点初中,全县的学生都想方设法进入我校,导致我们学校班上的人数严重超编,一般70多人算是小班,普遍都有80多甚至是90多人一个班。学生连坐的位置都成问题,要想在一起合作交流就相当的困难。这样就不能像其它学校那样方便学生聚在一起进行交流,大大限制了课改的优越性。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复印

8、导学案,一个学生每天至少有5节新课,如果每节课一张导学案的话,我们学校的两千多学生,也就是一天一万张,一个学期下来就差不多是100万张。因此购买纸张是一个非常不小的数字,而且学校里只有一个专职的油印员,每天忙个不停,怨声载道。一体机这样高负荷的运转,经常出问题,隔三差五要请人来维修。所以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要导学案的时候没有,只能拿着书本去上课,等上完课后,油印室又捧出一大堆的废纸。2、与学生方面的矛盾学生一天要上6节新课,也就是说他除了上课外,还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完成6节课的预习完成6张导学案,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一张导学案最少需要20分钟,6张就是120分钟,整整两个小时,老师还经常布

9、置一些其它的作业,学生苦不堪言,最终导致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和做题速度慢的学生为完成任务只能是去抄他人的,而成绩较好的优等生也没有多少时间能帮助别人。从这个方面来看学生的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此外学生每个年龄段的心理是不一样的,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成果,从而得到老师语言上的肯定和表扬。但到了高年级的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对事物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开始冷静下来思考问题。因此在课堂上以往那种热火朝天的场面不见了,争着展示抢着答题的情境被学生的沉默所替代,每个人忙着自己的思考与计算,对合作交流越来越漠视,最终只能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3、与教学任务的矛盾教学进度慢教学任务完成不了。

10、以七年级生物下册为例,学校每周只设两节课,扣除节假日,和每月的月考等,一个学期下来大约只有26节课,而全书共的6个大章节,一般情况每章都需要4、5个课时,也就是说正常情况勉强能把内容完成。但课改开始后,一张导学案学生讨论来讨论去,一节课下来,只能完成一至两个知识点,离教学任务相差甚远。导致形成一个怪圈,一有专家和领导来我们学校听课的时候,任课老师就认认真真的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而一旦没有人听课后,又回到原来的模式,而且经常为赶进度一节课要上两节课的内容。有些教学内容它本身就不适合课改模式,比如说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第一节课,在这一节里,要学生对勾股定理历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还要能掌握至少一种证明方

11、法。如果说它的历史我们的学生通过查阅一下书籍或网络还可以完成,但这一定理的证明要想通过自学或者是课堂上同学之间交流一下完成,那几乎是不可能的。4、与心理认知的矛盾课改使某些新课变得索然无味了。很多的时候老师在上新课的时候都会设计一个相当有趣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但学生通过预习并完成一张导学案后早对书上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就好比看一部电影一样,早就把故事的结局看了,试问他这部电影还会感兴趣吗?电影吸引人的地方,往往是情节的波荡起伏,人物命运的生死攸关,结局并不是最重要的。如在九年级的数学“圆与圆位置关系”,在课堂上一问,它们的关系会有哪些呢?马上有学生准确的说出了它们的五种位置关系,并且连如何判断都说出来了,所以之前所准备的如何引入,如何探究等有趣且是很重要的环节都好像变得多余。教育改革是历史的必然自任重道远,但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不同,每个学校也有各自的特点,盲目的照搬别人的东西肯定是不行的。好在我们学校的领导也已经意识到目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正在想方设法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的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