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926448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山》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登山》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登山》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登山》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登山》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山》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山》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登山是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记述列宁隐居在普罗宁,有一天,为了看日出主动走了一条危险的近路。下山时,为了锻炼意志,他仍旧走那条小路的经过,赞扬了列宁同志自觉锻炼意志的精神。教学目标:(一)、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品质。(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练习抓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能力。(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心思想,进行概括能力训练的课例。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练习抓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出列宁第一次登山不光为了

2、看日出,而是在锻炼意志。课前准备:师:投影片。生:阅读有关列宁同志的文章,了解时代背景。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1、 背景介绍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2、独立学习生字词,理解词意。 3、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4、联系课题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5、板书课文脉络6、质疑(通过这样质疑,想达到三个目的:1弄清了这几个问题,也就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抓主要内容作了铺垫,将文路、教路和学路结合起来。2从学生质疑入手,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探究中心的兴趣,有利于促主体性发展。3将写事文章的一般规律与具体课文相结合来质疑,既避

3、免了学生随意性,起到了导疑的作用,又能围绕重点,颇有味道。)(三)、详读分析【环节一】了解列宁第一次登山的经过,体会列宁主动锻炼意志的品质。这一过程可分三部分进行。1、抓住“就走”,了解列宁是主动选择走险路的。请学生带着问题(质疑提出的)读第二段,初步感知这段的主要内容,在交流自学情况后,教师让学生找到描写路险的句子,通过“路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和“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的比较,再利用书上插图的直观效果,引导学生体会出这条近路太窄太险。并假设如果你面对这样的险路会怎么样呢?(害怕、不走、返回)可列宁是怎么决定的呢?学生读书找出后启发学生再次比较:“我们走

4、那条小路吧。”和“我们就走那条小路吧!”在语气上什么不同?从而体会出列宁选择走这条险路的决心大,态度坚决。2、抓住“您能过去吗?”,体会列宁的勇敢。教师提出问题:当巴果茨基对列宁说:“您不能从这儿过”时,列宁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带着问题读11至15自然段。自学交流后,启发学生思考:列宁为什么反问巴果茨基呢?他的问话中含着什么意思呢?并进行填空练习“您能过去吗?您_,我_。”(您能走过去,我就能走过去。您不怕危险,我也不怕危险。)学生进一步体会出列宁是那么勇敢,那么充满自信。3、抓住“向前走”,体会列宁坚强的意志和勇于战胜艰险的勇气。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列宁跟在巴果茨基后面走,他在最危险的地方

5、停住了,他害怕了吗?巴果茨基让他“往回走”,他听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找到课文的第17自然段。教师抓住“站立了几秒钟”,“定了定神”,让学生展开想象:此时列宁会想些什么?抓住“向前走”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走?说明了什么?从而体会到列宁没有被危险吓倒,没有在害怕面前退下来,而是战胜了害怕,勇敢地走过险路,表现了列宁迎难而上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这时,通过师生合作朗读15至17自然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同时抒发学生对列宁勇敢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的赞美之情。教师启发学生体会列宁走过了险路,登上了山顶,看到了日出壮丽景色的心情,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18自然段。【环节二】、通过学习列宁第二次登山的经过,

6、体会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精神。1、抓住“仍旧走”,体会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精神。“从哪看出列宁他们走了两次这条险路呢?”引导学生对“仍旧”加以理解,再次体会列宁主动找苦吃。请学生边读第三段边找出第二次登山与第一次有哪些不同?并看图想象,下山时,列宁会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从此事,你对列宁有什么新的认识呢?2、抓住“每时每刻、随时随地”,体会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精神。为什么回来时不必走这条险路,列宁仍旧走呢?列宁是怎么解释的呢?教师由此问题导入理解中心段的学习。让学生边读边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再思考: “每时每刻”、“随时随地”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联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样“每时每刻”、“随时随

7、地”地锻炼意志的?(学生自选板书中的内容,自选句式来说。)从而体会到列宁不愧是一位革命领袖,他自找苦吃,以苦为乐,自觉地锻炼意志。并通过有感情朗读来体会。【环节三】、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抓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训练项目,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促进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练习。1、精心设计归纳段意的训练。归纳段意不是这节课的重点,却是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因此,设计了三种训练形式来归纳段意,目的是用归纳段意进一步突破难点,抓住重点,为抓主要内容铺路搭桥。课文共分四段。(1)学习第一段,请学生边读边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学生独立概括段意。(2)学习课文第

8、二段时,开始引导学生围绕着“为什么登山?怎么登山?结果如何?”自学,初步感知主要内容。最后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出示投影,让学生通过比较选择段意。第二段段意:列宁为了看日出,走了一条危险的小路,登上了山顶。(3)第三段段意是在学生读懂内容,体会中心后,采用填空练习概括的。第三段段意:下山时,()为了锻炼意志,列宁()仍旧走那条危险的小路。(4)第四段:升华中心2、精心设计抓主要内容的训练。抓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由于学生年龄小,概括能力较差,所以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发挥在引导学生在迁移中用方法,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上。为此,设计了以下训

9、练步骤。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归纳段意有哪些方法?(归并法,抓重点句,连重点词、串问题答案等)启发学生比较:归纳段意和抓主要内容有什么不同?(归纳段意是把相同意思的几个自然段段意归并在一起;抓主要意思是把各段段意归并在一起。)接着请学生把三段段意连起来说一说,告诉学生这就是登山一课的主要内容。然后出示投影,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解决办法?学生读后发现“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一句是隐居的原因,与登山关系不密切,是次要内容,可以删去。学生迁移运用了舍次留主的方法。通过几次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学会了抓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

10、可以用什么方法抓主要内容呢?学生运用了串问题答案,连重点词语等方法抓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这样的训练,开发了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潜能。 特别提出的是,要发挥板书的多功能作用,充分利用板书为教学服务。如可用左边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串问题答案的方法来抓主要内容。又如利用中间部分的板书,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自选一组内容,说说列宁是怎样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意志的。不仅体现了从整体着手的思路,而且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四)联系实际:1、辩论会列宁是否要坚持仍然走那条小路回来2、教师小结体味课文结句:“让害怕征服自己”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革命者不应该怎样而应该怎样?说说自己的想法。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3、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五)歌曲结束:全班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板书设计 4登山 起因 走小路 看日出再走小路(锻炼意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