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kǎn留客.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9261409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侃kǎn留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陶侃kǎn留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陶侃kǎn留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陶侃kǎn留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侃kǎn留客.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陶侃kn留客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ku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qng,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b,卖得数斛h米,斫zhu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cu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zhu、顾荣诸人,大获美誉。11.酷贫:非常贫困 2.名:名望 3.语:告诉 4.但:只5.悉:都 6.去:离开 7.已:停止 8.且:将近9.许:

2、左右 10.还:返回,回来 11.宜:应该 12.髲:假发13.斫:用刀斧砍 14.荐:草垫 15.锉(cu):同“挫”,割1【译文】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作客。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换到几担米。又把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也都不欠缺。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谢。第二

3、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1【道理】文章记叙了范逵到陶侃家做客的过程,说明了待人要真心实意才会得到别人的好评的道理。陶侃简介陶侃(259334),字士行(或作士衡),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中国东晋时期名将,大司马。初为县吏,渐至郡守。永嘉五年(311),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任荆州刺史。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他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称道

4、。陶侃是一代名将,在东晋的建立过程中,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他颇有建树。他出身贫寒,在西晋风云变幻中,竟冲破门阀政治为寒门入仕设置的重重障碍,当上东晋炙手可热的荆州刺史,而颇有治绩。他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晋书、世说新语等史书中,记载着不少有关他的遗闻逸事。他还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赞扬的,贬斥的,以及为他辩诬的人都有。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5、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因为家里贫穷不能经常得到酒。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喝醉了就离开,

6、从来不会留恋着而不肯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寒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五柳先生)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稍微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这种心态过完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感到忧愁,不极力追求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的志趣而快乐,不知道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1)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2)不详:不知道。详:清楚地知道。3)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所以,就。以,用。为,作为。以为,以之为,把当作。焉,语气助词

7、,相当于“唉”,号,别号。(4) 不慕荣利:不爱慕功名利禄(慕,羡慕;荣利,功名利禄)(5)不求甚解:古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含义,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今指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求,追求。甚,过分。解,了解。(6)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7)性:生性,生来就。(8)嗜:特别喜欢,酷爱。(9)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老朋友。 (10) 如此: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11)或:有时。(12)置酒:置办酒席。(13)招之:招待他。(14)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

8、个尽兴。造,往,到。辄,就;尽,指喝完。(15)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希望。(16)既:已经(17)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18)环堵(d)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19)短(dun)褐(h)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短 同竖、裋。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穿、洞。结、补丁。(无二音)(20)箪(dn)瓢屡空: 箪:盛饭竹器; 瓢:舀水器。屡空:时常是空的。 屡:经常。 箪和瓢时

9、常是空的。形容生活非常贫困。(21)晏(y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的样子。(22)自娱:自娱自乐 娱:使欢娱。(使动用法)(23)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24) 以:凭借。(25)自终:过完了自己的一生。终,终了,结束。(26)颇:稍微。(27)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28)黔娄(qin lu):战国时齐国的隐士。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29)戚戚:忧愁的样子。(30)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31) 其:大概,表推测。(32)兹:代词,这、此人。(33)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34)俦(chu):辈,同类。(35)衔觞(shng):喝酒喝得很愉快,陶醉其中。酣,指饮酒而乐,觞,酒杯。一说作“衔觞”,一说作“酣觞自得,赋诗乐志”。赋,创作。(36)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意动用法,以.为乐、对.感到快乐。志,心意,志向。(37)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38)欤:表疑问,相当于“吗”【主旨】通过对五柳先生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来用以自况的文章,抒发了陶渊明的志趣。文中描述了一个爱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率真自然、悠闲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