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加减法(一)》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926076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加减法(一)》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分数加减法(一)》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分数加减法(一)》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数加减法(一)》教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加减法(一)》教材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分数加减法(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会找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10以内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能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在探索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约分等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会用所学新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3、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二、教学内容:单元

2、内容和知识分析三、单元教材分析和解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小数加减的意义及其计算法则,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要把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并应用这些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学生通过应用,认识这些规律的普遍意义,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并通过运算法则与运算定律的联系,加深理解和掌握。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约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五、单元学与教建议、突破措施:1、优化知识体系,使知识结构的安排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传统教材将有关因数和倍数的所有知识点集中在同一个单元学习(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然后是倍数

3、、公倍数、最大公倍数),这样编排一是将一系列的概念一股脑的端出,加大了学生学习的困难;二是传统教材将这些概念集中安排在一个单元单纯地来学习概念,将概念的学习与解决问题分割开来,没有突出体现学习这些知识的必要性。而我们的教材在编排上很科学,一是将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提至三年级下册作为整数除法的一个拓展,分散了此部分知识的难点。二是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约分与分数加减法的学习融为一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到加法了而在进行分数加法计算的过程中又需要约分,因此就要学习怎样约分,这样就体现了学习约分知识的必要性。2、在现实的情境中教学概念,让学生通过操作领会公倍数、公因数的含义。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拼摆学具等活

4、动直观地理解和探索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意义,是本单元教材的另一个特点,大家知道,传统教材学习此内容时,采取的是灌输的方法,教材直接出示两个数的几个因数,让学生找他们共有的因数。而青版教材则是在现实情景中学习公因数和公倍数。如:学习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时,从“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这一问题切入,引导学生用边长不同的正方形纸片去拼、去摆,通过操作,发现边长分别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才能正好将长方形纸片摆满,且无剩余。找出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内在联系,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这样,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感性经验,有利于直观地理解概念。学习公倍数何最小

5、公倍数的意义时也体现了这一点。3、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新理念,也是我们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之一,这一理念在前面几册教材已经有所体现,但是,这一单元应该说体现的更充分,我们不妨来浏览一下这一单元,在学习找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时,教材均呈现了2种方法(列举法和短除法);在学习约分的方法时,教材也提供了两种法方法(间接约分和直接约分),有倍数、约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找法,有倍数、因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找法。六、教具准备:实物投影、纸卡等。七、本单元建议课时数:910课时。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职业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