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学复习笔记.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926068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财政学复习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公共财政学复习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公共财政学复习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公共财政学复习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公共财政学复习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财政学复习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财政学复习笔记.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公共财政学复习笔记一、公共财政公共性的具体体现:公共财政的核心是“公共性”,也是公共财政的本质使然。公共财政的公共性,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准,要求政府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事务具有以下特征:代表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事务;只有政府出面组织和实施才能实现的事务;企业和个人不愿意举办而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事务。只有满足公共需要的事务,财政才应提供资金支持。公共财政“公共性”的具体体现:1、公共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社会公共需要决定着公共财政的存在,决定着公共财政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效果。2、公共财政的收入来源由过去的“取自家之财”走向

2、“取众人之财”。3、公共财政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种财政类型。政府制定的各项财政政策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客观要求。4、公共财政的立足点是非赢利性。公共财政立足于非市场赢利性包括不介入一般竞争性领域,不应“与民争利”;公共财政活动中应做到“以支定收”。5、公共财政决策是公共选择过程,充分体现民主集体决策的特点。公共财政活动不仅仅是政府自身的行为而是全民范围的收支活动,强调的是全民参与,民主决策。6、公共财政是运行机制法治化的财政。公共财政运行机制法治化就是说整个公共财政活动都置于法治化轨道上,在法律法规约束下进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依法理财。二、公共财

3、政如何体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共财政通过公共支出例如用于公共建设、农业的支出鼓励并保障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并通过税收政策从人民的社会成果中收集合理的成分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保障等部分,通过社会再分配以及社会资金的循环利用体现公共财政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效率和公平原则贯穿这一过程的始终,效率准则即帕累托准则,而公平则可通过基尼系数和洛仑兹曲线表现出来。三、公共财政有那些职能,如何理解这些职能?西方经济学认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经济能够在自发运行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自身力量的调节,使社会上现有的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达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状态。市场竞争机制,并非在任何领域、任何状态下都能够

4、充分展开;而在另外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即使能够充分发挥,也无法达到符合整个社会要求的正确的资源配置结果。这些问题就是市场经济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固有的缺陷或不足,西方经济理论将它们统称为“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1、财政资源配置职能(AllocativeRoleoftheFinance):公共财政应为全社会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矫正外部效应和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公共财政履行资源配置职能的原因有两个。(1)纯粹公共品不同于纯粹私人品,具有效用得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收益的非排他性等特点,因此他们不能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否则容易发生公共地的悲剧和免费搭

5、车现象,因此公共财政的职能之一就是要保证全社会成员公共利益最大化,有效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2)财政部门履行资源配置职能还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所谓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到反映的成本或效益,不论是正的外部效应还是负的外部效应如果不加以纠正或抵消都会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失效,这就要求政府采取包括财政手段在内的非市场性手段加以矫正。财政履行资源配置职能还表现在对由于不完全竞争导致的市场失灵加以纠正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即可以对垄断厂商发放价格补贴要求其降低价格增加产量,也可以接管这些企业,直接规定产品低价出售,或按市场原则规范公共定价,调整产业组织形成竞争格局,以及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市场竞争的有效

6、性。2、财政分配职能(DistributiveRoleoftheFinance):政府拥有强制征税的权利,可以大规模的介入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通过税制上的巧妙安排,如征收累进的所得税,把资金从高收入者们的手中征集上来,再通过各种类型的转移性支出以及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调整收入分配在不同的人群和地区之间的差别,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3、财政稳定职能(StablizationRoleoftheFinance):政府作为市场上的一种经济力量,通过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的影响、调控经济,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宏观经济稳定目标。政府可以相机抉择的财政政

7、策维持总供求的大体平衡,还可以通过制度性的安排达到与经济逆向运动的稳定功能。4、财政监督职能(SupervisoryRoleoftheFinance)财政监督管理职能,是指财政在履行上述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等职能的过程中,对国民经济各个方面活动进行综合反映和制约的客观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性,出现经济决策的分散性和经济活动的自发性、排他性;另一方面,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又必须保证政令的统一。这就要求财政在其收支活动中还能够发挥监督管理的职能,具体说来,一是通过对宏观经济运行指标的监测、跟踪,及时反馈信息,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二是通过建

8、立健全财政、税政、财务会计法规,对微观经济运行进行监督管理,规范经济秩序,公平竞争环境;三是通过对国有资产营运的监督管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四是通过对财政工作自身的监督管理,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增强财政分配效应。四、公共品失灵:公共物品的定义公共物品(publicgoods)简单来说,是指供整个社会共同享用的物品。如公共设施、环境保护、文化科学教育、医药、卫生、外交、国防等。公共物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此有很多人具有“搭便车”的心理,企业和个人也不可能依靠定价来收费提供公共品,因此需要政府提供这部分物品。公共品的供给与私人供给比较:同一供给水平下,不同消费

9、者的满足程度不一。消费者所愿支付的公共产品价格不同(对税收的支付意愿不同),导致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不同。受益者负担。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是社会成员诚实地按实际享受程度支付税收加总。不完全性失灵:(1)市场的不完全性是针对完全竞争市场而言的其他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具有竞争的完全性,信息的完全性和成本的内在性等特征。私人市场不能提供所有产品满足所有的需求的领域主要有:保险市场,资本市场,互补市场。保险市场:老年人健康保险,贫困者的医疗保险资本市场:大学生教育贷款,中小企业贷款互补市场:交易成本市场不完全性还体现在信息的不完全性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会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2)不完全信息:既指

10、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还指“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市场机制本身不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并有效地配置它们。信息的不完全性主要表现在: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不对称的内容:有关交易的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不对称,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信息;交易双方对各自信息占有方面的相对地位是清楚的。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逆向选择是在交易之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发生的,即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典型的旧货市场)“逆向选择”现象造成产品质量下降,价格下降的恶性循环,交易

11、量减少最终可能出现市场萎缩或消失。逆向选择保险市场:投保人清楚自己的情况,但保险公司对投保人的情况难以全面了解。最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所有想购买保险的人都是不健康的人。这样保险公司出售保险无利可图,保险市场萎缩。逆向选择劳动市场:雇主为信息劣势方,雇员为信息优势方。随着工资的变动,雇员人数在减少,能力结构发生变化,低效率的雇员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应对逆向选择的方法之一是利用市场信号机制作用,这一概念是美因经济学家斯朋塞1974年提出的。市场信号指市场上卖方向买方发出信号,以令人信赖的方式显示交易对象质量,从而减少和消除信息不对称影响。例如:商品市场:说明书,质量合格证,产品防伪标志,国家权威机构鉴

12、定证书等;劳动市场:学历证明,技术证书,学位证明等。道德风险发生在交易之后的问题,拥有信息多的一方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优势谋求自己利益而可能造成对另一方的损害。主要是由于其中的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难以监督或难以获得对方的信息而导致对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发生,使得自己的利益受损。例如保险市场,装修市场,劳务市场,资本借贷市场等。信息不对称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造成劣货驱逐良货、使市场缩小或不存在、造成不公平交易或不公平竞争)信息不对称的政府解决:政府通过法规和政策强制生产者向消费者提供足够的商品信息;政府以法律形式制定各种商品的质量标准;政府规定生产者和商家必须对商品提供三包服务;政府对利用信息优势

13、进行不公平交易和不公平竞争的行为进行处罚;政府制定和实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政府制定和实施经济合同法;政府搜集和提供某些信息五、公共选择的内涵及基本的理论假设:政府决策是非市场决策,决定是由集体作出。政府行为具有很强的公共性,政府决策必须经过特定程序集体作出,每一个公民都可以某种方式参与决策,因此,政府行为是一种公共选择的过程。公共选择,即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决定公共品的需求和供给,是把个人选择有效地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公共选择决定了公共品的供给。公共选择理论是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政治市场上的主体(选民,利益集团、政党)的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公共选择理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

14、初,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行为假设是,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人。六、政府选择讨论的是谁的决策过程?七、政府失效的原因及体现:西方传统的经济学和政治学认为,政府是由一些追求社会福利或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政治家统治的,这些政治家或者如同慈善家一样,是乐善好施的;或者是超个人主义的,一心为人民谋福利。公共选择理论则认为,面对社会成员的偏好和不同的利益集团的压力,政府不可能计算出社会福利函数的最优解。政府机构的组成人员和其他社会机构的组成人员一样,都是由具有个人动机和个人利益的个人所组成的;由这些个人组成的政府自然要把个人利益带

15、进政府和政府决策中。于是,政府失效就是必然了。政府失效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一下五个方面:信息的有限性使得政府的许多计划和结果难以预测;政府对其活动作用于私人经济可能产生的反应难以完全控制;官僚机构的可控性总是不尽人意;官僚机构的反应滞后性;政府活动的低效率;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指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对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行为自身的局限性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产生的新的缺陷,进而无法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在公共政策失效、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内部性与政府扩张、寻租及腐败等方面。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和产生的原因,给我们的启示是:1单纯依靠市场和过多依靠政府干预都是行不通的,必须两者互相制约、协调,才能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2政府的管理和干预必须是适当的,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的范围、权限,同时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使市场自身而不是靠政府去发挥作用。3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体制的改革顺利进行。4加强各项法律、法规的建设,使政府的决策过程和管理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