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925936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洋务运动》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洋务运动》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洋务运动》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洋务运动》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洋务运动》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洋务运动》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洋务运动》教学案例.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洋务运动教学案例主题词:洋务运动 教学案例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学稿 教学反思 案例摘要:本案例是我的一节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案例,这节课采用导学稿的形式,结合昌乐教学模式,执行新的教学理念,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老师以引导为主,是教学活动中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一种尝试。 一、教学内容简介: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社会影响很大,它是中国步入近代社会,正式学习西方国家的开始,但这场运动最终失败。其具体情况如何,为什么会失败,在当时中国社会有何作用,我们后来人从中吸取哪些教训,这是学生学习本文的目标所在。 二、学生情况简析: 根据新课程标

2、准要求,作为初中生学习、了解该运动,只能是初步了解该运动的背景、目的、经过和结果,作用几方面来认识以及从中得到的感悟,但由于初中学生对史实的陌生,认识和思维能力和世界观的局限性。因此,作为老师只有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实效。 三、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育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在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该课时取得实效,我在讲授学习该课时采用了我校各学科使用的导学稿形式,并结合高效课堂模式来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将本课的导学稿课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导学稿中的“课前导学”部分(导学稿如下)。

3、洋务运动班级:_姓名:_ 导学目标知识点:1、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2、洋务运动的性质。3、创办近代工业(代表人物创办的工业名称)。4、建立新式海军陆军。5、创办新式学堂。6、洋务运动的影响作用。7、洋务运动的目的。课时:1课时 导学方法:自主学习、讨论展示 导学过程:课前导学:(一)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二)基础知识检索、填空。1、洋务运动的出现_世纪_(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_。他们主张_,目的是_。其代表人物有_、_、_、_等,他们_。2、近代工业的创办洋务派最初以“_”为目标,创办了一批_。著名的有_、_和_等。_年代开始,洋务派又以_为目标,创办了一批_,著名的有_、_、_等。在

4、创办近代工业的同时,洋务派还建立_,创办_,1862年创办的_在传播与培养人才方面起了重要作用。3、洋务运动的作用洋务运动引进了_,刺激了_,启动了_。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_。1861年1月,清政府设立_,它的设立,有利于_,同时也加强了_。课堂导学:一、检查课前导学内容二、问题探究1、洋务派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2、洋务运动兴办的近代工厂同传统手工业相比,有什么不同?3、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对后来者有何启示?4、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三)做一做列表归纳洋务运动主要措施或活动(从类别、名称、特点等方面归纳)。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1、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起步于(

5、 )A、洋务运动B、戊戍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 )A、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B、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C、维护清朝统治D、为洋人服务3、洋务派在湖北创办的民用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B、汉阳铁厂C、轮船招商局D、开平矿务局4、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顽固派的阻挠B、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C、洋人封锁先进技术,极力阻挠D、洋务派缺乏资金引进先进设备5、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出现6、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 )A、以“民主”和“科学”为口

6、号B、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等军事工业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资产阶级的自救运动D、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7、洋务运动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主要是因为( )A、只引进西方的先进科技,未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B、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压制C、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D、国内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二)问答题:1、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有哪些?2、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你如何认识?五、课后反思 (二)导学稿说明:导学稿是我们近年来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我校各学科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它是根据教材内容,由同科老师共同集体备课而形成的一种教案,也是学生学习的学案。 (三)学生将导学稿中

7、的“课前导学”部分作业完成后,老师将导学稿收取、批阅,以此发现学生在学习该课存在的重点、疑点和难点问题,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突破重难点,学生也从预习中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初步掌握。 (四)教学活动(师生互动,以导学稿为依据,师生共同学习该课) 1、老师先板书该课的课题、学习目标。 2、导入语: 师:在上新课前,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前面了解到自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历了几个步骤? 生:四个步骤。师:哪四个步骤?生:第一步是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三步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社会

8、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第四步是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师:伴随着外国的侵略,中国的农民阶级还掀起了什么运动?生: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师:能否用一个词概括一下,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生:内忧外患。师:概括得好,可以说,当时的中国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洋务运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那么,洋务运动的具体情况如何,结果怎样,有何作用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3、学生看书5分钟,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梗概。老师同时板书该课要学习的重点问题(问题如下):问题一:洋务运动出现的时间、背景、目的和代表人物有哪些?问题二:洋务运动分哪几个阶段?口号是什么?有哪

9、些具体活动?问题三:洋务运动有何作用?如何理解? 4、学生看完书后,将黑板上的问题抄下,随后在下面自主或讨论完成,同时分小组找学生代表上台板书问题答案(10分钟)。 5、以黑板上学生做的问题为例,师生点评,边纠正,边补充,边在书上作标记。根据回答问题的优劣,老师适当给学生加分,以此鼓励,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6、师生共同完成导学稿中的问题:(1)老师先简评导学稿作业中的问题。(2)老师先找一名学生上台说出“课前导学”(基础知识填空)的答案,错误之处其他学生纠正,老师点评亮分。(3)合作探究 导学稿中的“课堂导学”中的问题,学生分组、分工讨论,事后分组依次找出学生回答其中的问题,其他学生点评、

10、补充、纠正,随后老师给回答问题的小组,学生亮分,答案略。 7、学生小结:找一位学生上台小结本课内容,师生补充。 8、课堂练习:5分钟选择题训练,当堂检测,随后找学生回答,老师强调重点及答题方法。如:其中有一个选择题的题目是“洋务派在湖北创办的民用企业是( )” 以此题为例,老师可以引导地问学生,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同学们自然会说:“湖北、民用企业”。的确如此,随后以此为例,老师可引导学生在做练习时怎样审题,抓关键词等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后评课及反思:1、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较好,教学过程流畅,师生互动,气氛和谐、热烈,时间把握得好,重难点问题突出,但由于本课内容较多,知识

11、容量大,时间略微有点紧促。“问题探究”中的部分问题有点偏难,超出了初中学生认识的高度。如有一个问题是“洋务运动兴办的近代工厂同传统的手工业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只知道二者之间的技术区别,而不知道组织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区别,这可以说是本课的难点。再如另一个问题:“洋务运动的性质怎样?为什么会失败,对后来者有何启示?”这个问题比较灵活,它可以训练学生的能力,很有实用性,但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很难抓住要点或要点全面,这也是该课导学稿中的难点所在。所以,在学习这类问题时,这需要老师引导得当,重点讲解。另一类问题如 “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你如何认识?”学生对这类问题知道是知道,但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归纳和

12、回答,这就需要老师给他们讲解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学生才知道如何去回答。此时可以告诉学生,评价历史人物时,首先要归纳的人物的历史活动,比如,人物的活动是基础,然后再在人物活动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辩证,客观的评价等等, 六、评课交流意见:1、这节课能运用导学稿结合昌乐二中高效课堂的模式规范操作,教学思路和环节完整清晰、流畅,重难点问题突出。2、在学习该课的过程中,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教师以引导为主,学生的主体性鲜明,参与意识普遍,积极性高,气氛活跃、热烈,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师生配合和谐、顺畅。3、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较好,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老师兼顾了思考问题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运用,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在练习中得到巩固与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