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9258779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奠定幸福人生,为幸福中国加油。 据有关部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大部分学生在创造力方面的能力远低于国外的孩子,这跟我们的老师有很大的关系。教师是否具有创造意识将直接影响中小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和创造力水平的提高。因而我们的老师要自己能够打破传统定势,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如何提高教师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策略一:开展有益于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社会积极互动,体验积极心理品质个体是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发展自我、表现自我、证明自我的。鼓励教师努力去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更积极、更有效地去维系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体验在建

2、立和维系自己的支持系统的过程中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作用。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会让个体变得更为乐观、自尊、自信和自强,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又提升了个体参与社会的自信心和适应力。通过与学生积极互动,践行积极心理品质教师在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中,诸如热情活力、诚实品质、友善、爱与被爱、洞察力、兴趣和创造力、社交智力、多维度看问题、勇敢坚持、审美、宽容、公平、希望和信念、热爱学习等积极的心理品质才能得到更好的彰显和肯定。学校要组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践行积极的心理品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之下,关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就能更明晰和有效的感知个体所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对学生发

3、展的重要影响,从而认识到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策略二:培养创造力的流畅性品质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较多的联想和想象,作为教师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比如家里的一些旧衣服,旧杂志,废弃的饮料瓶等等,你可以想象它们还有那些用途。一堂课上完可以再思考,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等。策略三:培养创造力的变通性品质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思维的灵活性,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要学会打破思维定势,突破思维功能固着及问题表征。学会变通,学会多角度、灵活的去解决遇到的问题。 策略四:培养创造力的独特性品质思维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的创造力上,新颖是指不墨守成规、破旧立新、前所未有。独特是指不同凡俗、独出心裁,独特性新颖性是创造力的根本特征。 策略五:头脑风暴法个人头脑风暴法又叫个人BS法、个人智力激励法。这是一种将头脑风暴法应用于个人领域,提高个人创造性的方法。通过学习并掌握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激发人的灵感,发明许多具有创造性的事物。它实质上是列举法、二元坐标连对法和焦点法的综合运用。如果我们的老师在实践中能灵活运用此法,将能极大地提高自身的创造性。策略六:分享我们的老师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要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充分利用集体学习,集体备课,集体聚会的机会向他人讲述你的创意。获取反馈并寻求帮助。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学会分享,收获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