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试题库Word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925487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学试题库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犯罪学试题库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犯罪学试题库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犯罪学试题库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犯罪学试题库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犯罪学试题库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学试题库Word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犯罪学一、单项选择题1.对罪犯予以惩罚的目的是( C )A.给犯罪人造成一定痛苦,使之不敢重新犯罪B.实现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C.把罪犯改造成为新人D.满足被害人惩罚犯罪的愿望2.认为“犯罪不外是一种疾病,故刑罚不应是对既往的,而应是对将来的”,是由18世纪以前西方哪位思想家提出的( B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C.奥古斯丁 D.托马斯莫尔3.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 C )A.35人组成 B.37人组成C.39人组成 D.36人组成4.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个层面的防控措施旨在( A )A.抑制犯罪动机B.抑制犯罪目的C.抑制犯罪的机会和条件

2、D.防止已经犯罪的人重新犯罪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各部门分工协作来抓( C )A.条块结合,以条为主B.条块结合,分工负责C.条块结合,以块为主D.条块结合,统一领导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体制是( A )A.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共抓,办事机构具体指导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各负其责B.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分工负责C.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党的有关部门负责D.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司法机关具体负责7.综合治理的三个基本环节是:打击、预防和( A )A.改造 B.教育C.挽救D.感化8.犯罪预测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是指( B )A.犯罪预测的方法B.犯罪预测的价值C.犯罪的

3、预测目的D.犯罪预测的对象9.犯罪预测的方法主要有趋势外推法、因素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B )A.回归分析预测法B.专家评估法C.临床诊断法D.问卷法10.针对犯罪分子和有前科劣迹、露出犯罪形迹的人所采取的刑罚或其他惩戒性措施的预防是( D )A.改造性预防B.控制性预防C.保护性预防D.惩戒性预防11.公安保卫机关依法采取的各种预防、减少犯罪发生的专业性防范措施,被称为( C )A.社会预防B.心理预防C.治安预防D.刑罚预防12.被害的受容性是指( A )A.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顺应状态B.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加害者的诱导或容易成为加害者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征C.被害人由于自身刺激

4、的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的驱动性D.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反抗状态13.因主动实施了某种刺激性行为,招致加害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而受到侵害的人,在犯罪学理论中被称为( C )A.轻浮型被害B.受挫型被害人C.挑衅型被害人D.贪婪型被害人14.依据犯罪预防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 D )A.疏导性预防B.保护性预防C.惩戒性预防D.重点预防15.依据被害人自身是否具有某种被害性的因素,将被害人分为机会被害人与( D )A.既然被害人B.潜在被害人C.复合被害人D.状态性被害人16.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叫作( A )A.精神分析理论B.挫折攻击论C.智能

5、低下理论D.社会控制论17.犯罪的个体原因是指引起和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的犯罪人( D )A.生理方面的因素 B.心理方面的因素C.周围环境方面的因素 D.个人方面的因素18.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了( C )A.向东北倾斜现象B.向西北倾斜现象C.向东南倾斜现象D.向西南倾斜现象19.新中国社会治安最好的时期是( B )A.19501955年B.19561965年C.19661976年D.改革开放之后20.我国犯罪人居多的年龄段是( A )A.1825岁B.2535岁C.3545岁D.4560岁21.在我国,公安机关的立案数约占全部立案数的( D )A.60%B.70%C.80%D.9

6、0%22.在我国犯罪数量统计一般( B )A.以实际发生案件数为主B.以警方统计为主C.以检察院统计为主D.以法院最终判决数为主23.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了“恒比定律”( D )A.阿克斯B.安倍淳C.塔尔德D.阿道夫雅克科特勒24.下列选项是有关犯罪学学科性质的几种学术观点,其中多数人所赞同的并为教材所认可的观点是( D )A.法学观点B.生物学观点C.社会学观点D.多学科交叉的(独立的)综合性观点25.在下列方法中属于收集犯罪资料常用方法的是( C )A.问卷法B.比较法C.统计法D.分析法26.古典犯罪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是( C )A.康德B.黑格尔C.贝卡利亚D.边沁27.犯罪学作为一

7、门独立学科问世的标志是( C )A.古典犯罪学派的诞生B.刑法学的诞生C.实证派犯罪学的诞生D.现代犯罪学派的诞生28.被视为犯罪学鼻祖的是( A )A.龙勃罗梭B.菲利C.加罗德洛D.保罗费尔巴哈29.推导出著名的“犯罪饱和法则”的犯罪学家是( B )A.加罗法洛B.菲利C.萨瑟兰D.弗洛伊德30.下列选项是对相对暗数的几种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D )A.是指实际发生并被纳入统计的犯罪数量B.是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C.是指没有被察觉而实际发生的犯罪数D.是指已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二、多项选择题1.在体质生物学理论观点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8、 ABCD )A.天生犯罪论B.体格性格分型说C.内分泌腺功能失调说D.脑组织损伤说E.染色体畸变说2.依据被研究对象所包括的范围、特点的不同,犯罪调查可分为( ABCD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个案调查E.立体调查3.犯罪学研究中常用的具体分析方法有( ABC )A.比较分析法B.统计分析法C.心理分析法D.观察分析法E.文献分析法4.依据行为的性质,可以将犯罪分为( ABCDE )A.财产犯罪B.暴力犯罪C.智能犯罪D.风俗犯罪E.破坏犯罪5.改革开放以后犯罪类型结构的特点是( ABD )A.财产型犯罪突出,犯罪性质趋向重化B.暴力发展向恶性化发展C.青少年犯罪增多D.新

9、型犯罪不断出现E.集团犯罪突出6.现阶段,使无组织的自然监督弱化的因素有( CDE )A.静态管理 B.动态管理 C.城乡人口流动D.城市居住环境的变化 E.利益主体的分化和多元化7.依据犯罪预防作用对象的不同,犯罪预防可以分为( DE )A.罪前预防 B.罪中预防 C.罪后预防D.一般预防 E.重点预防8.犯罪学研究中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有( ABCDE )A.访谈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D.文献法 E.临床诊断法9.80年代前,中国有关犯罪原因的主要观点是( CE )A.成本论 B.代价论 C.残余论D.经济论 E.外来论10.对于“犯罪”的概念,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界定,对犯罪学影响较大的

10、学科是( AB )A.法学 B.社会学 C.心理学D.生物学 E.经济学11.犯罪学必须关注研究的关于犯罪现象课题有( ABCD )A.犯罪现象属性B.犯罪的基本状况C.犯罪特点D.犯罪规律E.犯罪对策效果12.我国改革开放后,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 BCDE )A.敌对分子犯罪突出B.暴力犯罪向恶性化发展C.发案数剧增D.流动人口犯罪突出E.新型犯罪不断出现13.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在于促进( ABCDE )A.犯罪预防 .犯罪学学科的发展.治理犯罪D.从深层次上认识犯罪现象E.犯罪人的改造14.我国帮教工作的原则有( ADE )A.平等原则B.强制原则C.真诚原则D.区别对待原则 E.联系实

11、际原则15.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国外犯罪预防理论开始注重犯罪预防的( ABCE )A.实际效果B.平行性C.具体性D.抽象性E.操作性三、名词解释1.犯罪率是指一定时空内犯罪案件或经刑事诉讼程序的犯罪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2.犯罪条件是指在犯罪情境中那些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各种因素。3.犯罪规律指在一定条件下犯罪升降变化和发展演进的必然趋势。4.犯罪现象是指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称。5.犯罪特点指特定时空条件下犯罪现象的特殊性。6.犯罪预防是指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和养活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7.文化冲突是指在文

12、化传播过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规范不同的异质文化接触、碰撞而产生的对抗现象。8.贝卡利亚是古典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在1764年发表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和刑法人道化原则,他认为刑罚的目的是对犯罪的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9.犯罪后果是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一般是指其造成的具有危害性的结果。10.物防是指没有科技含量或科技含量较低的加固目标措施。11.犯罪动态是犯罪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一般是指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结构等方面的变化。12.环境预防从研究犯罪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出发,在环境设计上堵塞犯罪的可能,或者造成一种不能实施犯罪的环境,达到限制消除犯罪目的的预防理论。13.犯罪学的学科性质犯罪学主要是以社会学和法学为基础,并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