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区八年级期中测试卷.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925428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台区八年级期中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金台区八年级期中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金台区八年级期中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金台区八年级期中测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台区八年级期中测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台区八年级期中测试卷.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台区八年级期中测试卷(题)命题人:金台中学 韩姝宏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其中书写分3分)一二书写分总分26272829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将正确的答案填入表格中。)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题号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1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的近代历史人物是:A、关天培 B、魏源 C、林则徐 D、张謇2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是错误的,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是正确的,认识到战争的实质 是为英国殖

2、民者进行辩护 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A BCD3、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饱受屈辱。下列侵略战争曾经攻占炮轰北京城的是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 B、 C、 D、4.“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A.英德联军 B.德法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5.马克思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的好处更多”这种“好处”主要是指A、获得巨额赔款 B、割占我国大片领土 C、强迫开放

3、通商口岸 D、在华办厂合法化6.“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 :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关天培抗英 D、林则徐虎门销烟7.一位工人进日本在重庆开设的工厂做工,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甲午中日战争后8甲午中日战争中,率致远舰冲向日舰,最后壮烈牺牲的清军将领是A丁汝昌B邓世昌C丁日昌D林永升9.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略史,一份份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与下表相对应的是开始沦为大大加深完全陷入A、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南京条约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4、辛丑条约C、辛丑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10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中考资源网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中考资源网”诗中的“割台湾”指的是哪个条约的签定?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11.这是某一个派别的观点“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请你选择: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12.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李天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张地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麻子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

5、”唐天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历史事实。A、李天B、张地C、唐天D、王麻子13.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小白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重大事件相关史实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B、八国联军在廊坊遭到义和团和清军奋勇抵抗C、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D、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14、李明同学搜集了有关五四运动的标语和口号,并从里面获知了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一条,它是A、外抗强权,内除国贼 B、还我青岛C、废除“二十一条”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5.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查找“

6、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资料,应首选的刊物是A、新青年B、中外纪闻C、湘江评论D、觉悟16、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味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 B、 C、 D、17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一位老人出生于民国23年,请问他出生于公元多少年A1934年 B1936年 C1938年 D1939年18某地拟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在辛亥年间首先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等事,这一地点应该是A广东广州 B江苏南京 C日本东京 D湖北武昌19.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A平型关大捷的

7、战斗情景 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20. 下列是小东同学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单元作业,其中搭配错误的一组是A红军长征中国革命转危为安B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C遵义会义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D八一南昌起义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21标志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共“一大”召开22.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得到的最重要教训是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必须把工作的重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C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23、你参加假期“红色之旅”,目的地是中国共

8、产党“一大”,旅行社应带你去 A 杭州 B 绍兴 C 瑞金 D上海24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根本原因在于A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使两党合作具备了政治基础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两党的共同目标C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D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 25中共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主要体现在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目标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 A B C D二、非选择题(26题11分,27题12分,28题13分,29题11分,共47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林则

9、徐的强力禁烟给国家招惹了战祸如果不是林则徐,令中国人痛彻肝脾悔断肠的那场战争就打不起来。” 网易网网民亦忱的林则徐是民族英雄还是国家罪人?材料二:“日本四面环海,若以海军进攻,则易攻难守永远难免国防之危机,故在大陆获得领土实属必要不能不首先染指中国与朝鲜。”摘自1887年日本外务卿副岛种臣的大陆经略论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战争”指什么战争?(2分)你同意这位网民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2分)(2)这一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深刻变化是什么?(3分) (3) 材料二中的“染指中国与朝鲜”的叫嚣后来演变为什么战争?(2分)中国在这次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7阅读材料,问答问题:材

10、料一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起一股“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的热潮,创办了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材料二 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上百道变法法令,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以除旧布新。材料三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两次重大历史事件?(2分)(2)材料三是什么组织提出的?“民国”是通过什么历史事件建立的?领导人是谁?(3分)(3)材料四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指什么?它们出现于什么时期?(3分)(4)以

11、上材料反映出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的四件大事,它的总体特点是什么?(4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材料二: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1)材料一的口号出自什么运动?(2分)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2分)(2)材料一中的“国贼”指的是哪些人?(请试举一例)(1分)(3)材料二中的“党”指的是什么党?(2分)她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2分)(4)材料一的那场政治运动与材料中的党的成立有何关系?(4分)29、请看下面的歌谣,回答问题:“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

12、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湖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会,创建四军建奇功。”请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近代史上的哪些事件?(3分)各有什么意义?(8分) 金台区八年级期中测试卷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将正确的答案填入表格中。)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CBBCBBDBBBBDCA题号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BADCDCBDBC二、非选择题(26题11分,27题12分,28题13分,29题11分,共47分)26. 鸦片战争(2分);不同意,因为英国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方针是既定的,而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只是英国挑起战争的一个借口(2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分) 甲午中日战争(2分);以慈禧、李鸿章为代表的清朝统治者的妥协退让(2分);27 (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2分)(2)中国同盟会,(1分)辛亥革命;(1分)孙中山。(1分)(3)民主与科学;新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