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教案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253040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教案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教案教学设计.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导学案 解放小学 何建红学习内容:练习二余下的练习。 学习目标: 1、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练习二第14题: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第题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对于求侧面积较有利。但在求底面积时,要先应用C2来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 二、实际应用 1、练习二第13题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

2、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2)学生独立完成第13题: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并指名板演。 2、练习二第7题 (1)用教具辅助,引导学生思考:前轮转动一周,压路面的面积是指什么?(通过圆柱教具的直观演示,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 (2)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9题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几个面?(侧面和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个底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4、练习二第16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尝试独立解题。 (2)集体评讲,让学生理解计算“制作中间的轴需要多大的硬纸板”,

3、就是计算硬纸轴的侧面积,卫生纸的宽度就是硬纸板的高度。 5、练习二第19题 (1)学生小组讨论:可以漆色的面有哪些? (2)通过教具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刚好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因此,计算油漆的面积就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与圆柱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 (3)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近似数。 三、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8、10、15、17、18及20题完成在作业本上。 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教学反思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我班学生的实际

4、,本节课的教学我采用了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讲解和尝试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使新课与练习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讲与练,相结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利用教材 本课教学重点是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对于圆柱体侧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我遵循主体性原则,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轻松地理解掌握圆柱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较好地突破难点。 2、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3、

5、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本节课,我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做到讲、练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使练习随着讲解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在练习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自然地进行了“进一法”的教学,使讲、练,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学生学习的知识是有效的、实用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4、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了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在做稍复杂一点的补充作业时,出错的同学较多,这说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微型课题实验圆柱和圆锥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解放小学 何建红学习目标:1、通

6、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会说出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2、在练习、讨论、合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学习重点:会说出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学习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能力。学法指导:合作交流、尝试练习。【自主学习】1、谈话引入,圆柱圆锥的知识你都学到了些什么呢?下面就请自己先整理一下本单元的知识点。【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用手中的学具合作交流,看哪个组整理的

7、既全面又合理,要求是:(1)组合作,利用教具找圆柱和圆锥特征!组长做好记录。(2)单总结出等底等高圆柱圆锥的关系。要体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共同复习公式,写出字母公式。请同学们大胆发言,看谁的口才最棒。汇报评议:推荐代表展示交流的结果,多引导学生参与评议,提出自己的意见,在评议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是整理的方法逐步趋于完善。2、各组合作动手操作,量出所需要的条件,计算圆柱圆锥的体积?只列出算式,不计算,说出你的方法来!比一比谁的口才最好!谁的方法最妙!自己动手,找出条件,列出算式,【巩固练习】判断:(1)、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V=Sh ( ) (2)

8、、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只有一条。 ( )(3)、一个圆锥的半径扩大3倍,体积扩大6倍。 ( )(4)、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 , 圆锥的体积是12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多24立方米 . ( )(5)、一个圆柱体杯中盛满15升水,把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铁圆锥倒放入水中,杯中还剩5升水 。 ( )选择:(1)、做一只圆柱形汽油桶要多少铁皮,是求圆柱的( ) A、侧面积 B、表面积 C、体积 D、容积(2)、做一只圆柱形通风管要多少铁皮。是求通风管的 ( ) A、侧面积 B、表面积 C、体积 D、容积(3)、甲乙两人分别利用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纸用两 种不同的方法围成一个圆柱

9、体(接头处不重叠),那么围成的圆柱和圆锥 ( )。 A、高一定相等 B、侧面积一定 C、侧面积和高都相等 D、侧面积和高都不相等 (4)、下雨时,给打谷场上的圆锥形谷堆盖上塑料防雨布,所需防雨布的最小面积是指圆锥的( )。 A. 表面积 B.体积 C. 侧面积 D、底面积(5)、冬天护林工人给圆柱形的树干的下端涂防蛀涂料,那么粉刷树干的面积是指( )。 A.底面积 B.侧面积 C.表面积 D.体积【拓展延伸】妙语连珠答辩赛 甲方观点:在生活中圆锥用处大 乙方观点:在生活中圆柱用的广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圆柱圆锥的特征,让学生展开讨论。小结:发现生活中圆柱圆锥的各自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正因为有了它们

10、这些音符的存在,生活才能奏出如此美妙的乐章。 【当堂检测】1、一根圆柱木材长20分米,把它截成2个相等的圆柱体,表面积增加6.28平方分米,截成后每段圆柱体积是多少?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分米,把这块木料做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求这个圆柱体的体积?3、一个圆柱在平坦的桌面上滚动,直径2米,滚动10周,前进了多少米?教学反思:查漏补缺的重要课时。如何在复习课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如果把它仅仅看作是对知识的再现与补缺,简单地将各知识点罗列出来,这样只能使学生机械地记忆、套用知识,而无法使学生系统理解知识,弄清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还会使学生觉得是炒冷饭而产

11、生厌恶感,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复习课的教学往往会因重复练习而缺少新意;因题海战役而显得枯燥无味,给复习课教学留下了一丝阴影。倒数的认识说课稿 解放小学 何建红一、教材分析 “倒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分数乘法计算的后继内容,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的先备条件,是属于承上启下的知识类型,主要包含两部分的知识:一是倒数的意义,二是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内容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理解。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我拟订了如下教学目标: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是:

12、理解倒数的意义以及带分数、小数的倒数求法。二、说教法基于教材内容比较单调,那么只有在教法上体现新、奇、特,才能让学生想学、要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始终扮演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根据小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的思维特点,联系小学生熟悉的身边实际,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真正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为此我把本节课的教法归纳为四个字:激、导、放、探。三、说学法 “倒数”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13、引导学生从发现乘法算式的特点到从特点出发认识倒数的意义,再从倒数的意义到探究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技能。四、教学程序:1、课前谈话,渗透“互为”。在课前准备阶段,我抓住“互为”二字作文章,在谈话中让学生理解“互为”应该是双方面的,例如“老师和大家互相成为好朋友”的意思,可以理解成“老师是你的朋友”,或者“你是老师的朋友”,渗透“互为”这个倒数概念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互为”的含义,从而为建构新知扫清语言理解障碍。上课铃声响起,为感谢同学们已经把老师当作了朋友,花1分钟时间表演一个变汉字的小魔术,让学生理解感受“倒”的意思,为学习新课作铺垫。2、巧设比赛,激趣揭题。首先设计一个“比一比”的环节,引出女生算的乘法算式更简单,乘积全部等于1,让学生仔细观察两个数的特点,尝试给这样的两个数起一个名字,在此基础上小结归纳出倒数的意义,板书揭题。然后抓住关键字“乘积是1”“互为”展开辨析纠错,最后质疑“为什么八分之九孤零零地站在哪里呀?”学生回答后再激趣:“你能帮它找到倒数吗?”从而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3、观察思考,探究发现。这一环节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先让学生根据“乘积是1”这一倒数的意义来求一个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