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学导论_复习笔记.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9251781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生物学导论_复习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现代生物学导论_复习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现代生物学导论_复习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现代生物学导论_复习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现代生物学导论_复习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生物学导论_复习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生物学导论_复习笔记.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生命基本特征:基本单位:细胞基本功能:新陈代谢,生长,运动通过繁殖延续,遗传基本物质:DNA个体发育,系统进化适应性2poly U 全部苯丙氨酸内含子 外显子不编码蛋白,原核无 编码蛋白翻译:5-3表达调控:转录水平 前体加工 核膜向细胞质运输 细胞质中稳定性 mRNA选择性调节蛋白质活化和后处理3基因文库的构建将总DNA包含的基因组各片段分别克隆在质粒或噬菌体载体上,便构成了该生物的基因文库。费时费事 内含子序列逆转录:以mRNA为模板,以短的寡核苷酸(oligo(dT))分子作引物,加入dATP, dTTP, dGTP和dCTP, oligo(dT)与mRNA分子的多聚A(polyA)尾

2、巴碱基配对。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的Klenow片段的作用下:人工合成互补子链互补DNA(cDNA)。转录产生编码特殊蛋白的mRNA。用cDNA方法获取的DNA片段往往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目的基因PCR技术酶促反应大量扩增(包括分离)目的基因。4种物质: (1)模板DNA;(2)(目的基因两条链5端互补)DNA引物(短DNA单链);(3)TaqDNA聚合酶;(4)dNTP(dATP, dTTP, dGTP和dCTP变性:解链;退火:配对;延伸:合成2n个4限制性内切酶:200多EcoRI特异识别GAATTC及其互补碱基组成的双链片段, 粘性末端 T4连接酶载体:常用包括细菌质粒、l噬菌体、cosm

3、id质粒等。检测:酶切:利用lacZ基因的插入失活筛选重组质粒lacZ表达半乳糖苷酶,含IPTG和X-gal,X-gal被半乳糖苷酶水解成兰色,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鉴定大小不等的酶解片段, 磷酸基团带负电荷载体法转化农杆菌介导法基因的直接转移(1) 高压电脉冲电激穿孔(2)基因枪法(3)微注射法5人胚胎干细胞包括人胚胎来源的干细胞、生殖细胞起源的干细胞和通过核移植所获得的干细胞。用于研究的人胚胎干细胞只能通过下列方式获得: (一) 体外受精时多余的配子或囊胚; (二) 自然或自愿选择流产的胎儿细胞; (三)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所获得的囊胚和单性分裂囊胚; (四) 自愿捐献的生殖细胞。利用体外

4、受精、体细胞核移植、单性复制技术或遗传修饰获得的囊胚,其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6被转移的氢原子所携带的能量储藏在新化学键中XH2 (还原型底物)NAD+X(氧化型底物)NADHH+XH2 (还原型底物)NADP+X(氧化型底物)NADPHH+XH2 (还原型底物)FADX(氧化型底物)FADH2还原态的NADH和FADH2等还可将所接受的电子和氢传递给其他传递体如细胞色素、辅酶Q等。NAD: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INADP: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辅酶IIFAD: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琥珀酸脱氢酶是唯一嵌入到线粒体内膜的酶线粒体的内膜上含有电子传递链及ATP酶

5、复合体由葡萄糖到丙酮酸的糖酵解过程中,所有的中间产物都是以磷酸化合物的形式来实现的。糖酵解发生在细胞质中的10步反应,前5步为准备阶段,需要消耗2分子ATP 来启动,后5步为产生ATP的贮能阶段,共产出4分子ATP,还形成2个高能化合物NADH 。糖酵解将六碳的葡萄糖分解成2个三碳的丙酮酸,净产生2个ATP,生成2分子NADH。参与化合物是葡萄糖,ADP和磷酸,NAD+。需要10种酶的参与,大部分酶需要Mg2作为辅助因子。但丙酮酸需先转变成乙酰辅酶A后才进入三羧酸循环 。该循环过程中的第一个化合物为柠檬酸;循环的最后产物是草酰乙酸。分解1分子丙酮酸形成3分子CO2、 4分子NADH和1分子FA

6、DH2及1分子ATP。电子传递链又称呼吸链,主要成分是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包含了一系列的电子传递体。通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将高能电子从NADH 和FADH2最终传递给分子氧,生成水。随着电子能量水平的逐步下降,高能电子所释放的化学能就通过磷酸化途径贮存到ATP分子中,这个过程也被称为氧化磷酸化过程。在磷酸化过程中,相关的酶将底物分子上的磷酸基团直接转移到ADP分子上。整个糖酵解中ATP的形成都是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反应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电子从最上游的经呼吸链传递到分子氧:每分子NADH释放出的能量可产生2.5分子ATP;每分子的FADH2可产生1.5分子ATP。糖酵解:底

7、物水平的磷酸化产生4个ATP,己糖活化消耗2个ATP,脱氢反应产生2个NADH,经电子传递链生成3或5个ATP,净产生5或7个ATP;Krebs循环:底物水平的磷酸化产生2个ATP,脱氢反应产生8个NADH和2个FADH2,8个NADH经电子传递链生成20个ATP,2个FADH2经电子传递链生成3个ATP,净产生25个ATP。整个有氧呼吸过程净产生30还是32个ATP取决于糖酵解阶段产生于细胞质中的NADH穿过线粒体膜进入呼吸链时是否消耗能量。CO2是通过三羧酸循环形成的;而H2O则是在电子传递过程的最后阶段生成;三羧酸循环过程中释放的CO2不是直接来自于氧气,而是靠氧化底物中的氧和水分子中的

8、氧来实现的;生物细胞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和与电子传递系统偶联的磷酸化2种途径合成ATP。底物水平的磷酸化是相关的酶将底物分子上的磷酸基团直接转移到ADP分子上。与电子传递系统偶联的磷酸化涉及化学渗透过程。7Fe :所有的生物所需; I:主要是脊椎动物所需这些功能基团几乎都是极性基团。亲水蛋白种类:结构 伸缩 防御 贮存 运输 激素 信号 酶氨基酸呈两性离子状态,具有等电点(pH)蛋白质一级结构是靠共价键(肽键)维系的;而高级结构主要是靠非共价键(氢键、疏水键、离子健和范德华力)维系的。一级结构:决定许多性质与功能及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定位信号、修饰信号和寿命信号。三级结构体现生物活性DNA的二级结构

9、是指两条多核苷酸长链以反向平行盘绕而成的双螺旋状结构,它又包括三种构象,即B-DNA、 A-DNA及 Z-DNA,但以B-DNA构象最稳定和普遍。DNA分子为二条多核苷酸链以一共同轴为中心,盘绕成右手双螺旋结构,嘌呤碱和嘧啶碱基位于螺旋的内侧,磷酸和脱氧核糖基位于螺旋外侧;每10个核苷酸形成一个螺旋,直径约为2 nm。螺旋盘绕形成链间的两种沟,即宽的大沟与窄的小沟;二条多核苷酸链的走向相反,通常取左侧链从上到下为53端,右则链从下向上为53端。T与A之间有二个氢键,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DNA三级结构是指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又分为正超螺旋和负超螺旋,以负超螺旋为主。

10、通常人们把50%DNA分子发生变性的温度称为变性温度。独特的紫外线吸收光谱。特别是在240290nm波长之间有一强烈的吸收峰,最大在260nm处;DNA在不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当氯化钠的浓度为0.14mol/L时,其溶解度最低;具有等电点,但在中性pH值的情况下带负电。8在光合作用中,不是CO2而是H2O被光解放出了O2。叶绿素分子是一种可以被可见光激发的色素分子;在光子驱动下发生的得失电子反应是光合作用过程中最基本的反应。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藻胆素等。叶绿素a启动光反应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有两个:430-450nm ; 640660nm类囊体膜含有植物的光合作用的色素和电子传递

11、系统以及ATP酶复合物,所以又称为光合膜;基质主要成分包括碳同化相关的酶类。CO2固定反应就发生在基质中;类囊体腔在光能转化为ATP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光合单位=天线色素系统反应中心色素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即与光能起始的电子传递过程相偶联的ATP形成过程。暗反应:是指叶绿体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的化学能,使CO2还原成糖的过程。电子沿传递链最终达到电子受体NADP+;光系统I中激发的电子可以有两种去向:一是按非环路电子流途径经过一系列的载体进行传递,最后是催化NADP还原为NADPH;二是环路磷酸化途径,无NADPH和O2形成

12、。9生态位: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生活方式和时间空间位置生态位相似-竞争生态位多样性是群落稳定基础生态幅:生物对环境因子耐受范围最低量定律:生物生长速度受所需环境因子最低量因素限制生态系统组成核心:群落代谢:物流和能流实现食物链:捕食 碎食 腐生 寄生生态系统能量:辐射 化学 机械 电 生物能流中各类生物所处的地位为营养水平10哈迪定律:种群大 随机交配 无突变 没有新基因 没有自然选择-基因及基因型频率不变自然选择:定向 稳定性 中断性11生物膜:脂类蛋白质非共价键双亲性冰冻蚀刻:膜蛋白颗粒类脂板块 功能化筏:糖基鞘磷脂 胆固醇 鞘磷脂 分选运输 信号传导磷脂: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50%糖脂:5%

13、 神经细胞高 血型决定胆固醇:真核 流动稳定通透流动不均一性-分相主动运输:钠钾质子泵-直接消耗 协同-间接消耗12吞噬作用:原生动物 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饮作用:网格蛋白胆固醇运输: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蛋白质分选:内质网蛋白/其他膜系统蛋白粗面内质网分泌蛋白 转运泡-高尔基复合体高尔基蛋白/溶酶体及囊泡囊泡-胞吐蛋白上靶信号高等生物细胞周期时间长短主要差别在G1期G1期 起始点 可进入S期 真核-限制点 检验点检验点:G1期 外在营养、激素 内在 分裂周期基因S期 复制完成G2期 是否完成,合适大小,环境因素M期 染色质与纺锤体装配生化事件G1 蛋白质 糖类脂类S DNA 组蛋白G2 少量蛋白 RNAM 有丝 减数 胞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