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柳叶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苏教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9251767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柳叶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柳叶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柳叶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柳叶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柳叶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柳叶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柳叶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苏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下册 柳叶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苏教版 教材简析:学习这篇课文,最终应达到理解作者苦乐相伴、苦中带涩的特殊感情,从而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目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需学习文中生动的语言描写,找出饱含感情的句子。因此,教学本文的起点,要从了解文章内容开始,把声情并茂的朗读训练作为学习本文的基础。 教学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做到边读边想象画面。 能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和思想内容。 能与其它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加深理解。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语言特色和思想内容。 课前学习 认真预习课文,提出五个左右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准备课上讨论。1 课时安

2、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探究文章内容,进行拓展、比较阅读。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谈作家与我们对柳的不同感受导入。(或由柳跟人们生活的关系导入。)朗读课文,挑战播音员 (整体感知)导入语:让我们人人来争当播音员。请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你对课文的理解表现出来。朗读指导:读文章时,要在脑海里想象画面,朗读时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要求: 1先小组展示:每人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语段,读给小组成员听。 2再推荐展示:请大家推荐本小组的一位成员为全班表演。 3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播音员的朗读并挑战朗读。 老师组织学生活动。精读课文,试做一回小记者1

3、预习时同学们每人都提出了五个左右的问题,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解答。(可不全部解答)3 每大组推荐一位同学以作者的身份上台接受采访。4 台下观众就自己的疑难以记者的身份向“作者”提问,台上同学予以解答。(如遇不会的,可向作为“专家”的老师求助)问题示例:1 第4段中三个“吃光了”和一个“抢”字有什么作用?2 “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这句话除了写“我”吃柳叶儿包子时的贪婪和吃的数量之多外,还表现了“我”的什么状况?是有意夸张,还是写的真实样子?3 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一句中,“我”把太

4、阳称为一个“肉做的”“鲜红鲜红”的大樱桃,是有意想打个比方,还是真的这样看的?为什么?4 文中在去抢柳叶儿的路上,有一段生动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5 文中第10段具体写了上树的情况,当时的感受如何?6 文中对柳叶儿的加工过程描写很详细,为什么?答案参考:3 三个“吃光了”和一个“抢”字,既可以想见饥荒的严重,又可见柳叶儿的救命作用。4 从文中还可以体会到“我”饥饿、瘦削到何种地步。这是真实的写照,从下文奶奶的担心可以看出。5 “我”是真的这样看的。这个比喻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是极端饥饿在头脑中的折射;太饿了!随时都会想到“吃”,真希望太阳是“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多么好吃啊!

5、6 如果没有去抢柳叶儿这个背景,我们会感到这是一幅多么美的图画啊:湿润,清凉,朦胧,宁静,充满了诗情画意可是如果一联想到这是在去抢柳叶儿的路上的环境描写,一种“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就会涌上我们的心头:太早了,万物还都没有醒来,八岁的“我”就已经和三叔去抢柳叶儿了这一段描写也从侧面表现了“我”作为孩子的心理:少年不识愁滋味,这里的景物描写对“我”来说一点没有渗进苦涩的味道。 7 “仰头看看”,突出树高;硬地上“冰凉”,足见其早;牙齿都“咯嘣嘣响”,可见其冷;“飕飕”地爬上去,可见其爬树技术之高;肚皮“凉飕飕”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可见滋味并不好受。8 是为了说明加工过程的

6、复杂。这是为了把柳叶儿里面“苦涩”的味道去掉。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介绍刘绍棠的榆钱饭,并把这篇文章与柳叶儿作比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任务分析学习本文,最终应让学生明白作者用词的精妙以及鲁迅先生愿儿童健康成长的情怀。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精读写百草园的景色及捕鸟过程的段落,了解文章运用比照突出文章中心的写法。因此,本文教学应分百草园生活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两部分逐个学习,最后进行对比归纳出本文主题。教学目标反复朗读文章精彩语段,揣摩本文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通过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生活学习的比照,明白作者愿儿童健康成长的情怀。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时形象、准确,抓住特点的写法。能够正确评价作者对

7、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课前学习搜集有关鲁迅的生平事迹,了解朝花夕拾集子的主要内容。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把握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学习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童年)童年如歌如画,它象一支动听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它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乐园,在你的乐园中总有一些事情让你至今都记忆犹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乐园,他的乐园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认识作者本文作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鲁迅,1881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城内东昌坊口

8、的新台门周家,原名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12岁到17岁在三味书屋读私塾。18岁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求学,改名为周树人。1902年,被派往日本留学,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时,从幻灯片中看到一中国人被日本军抓住枪杀,而围观的中国人却无动于衷,他受到强烈震动,决定弃医从文,改变中国人的精神,以拯救中国。1909年回国,先在杭州,后回到绍兴任教。1912年被邀请到教育部任职,随教育部北迁,来到北京。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从此,鲁迅站在时代的前列,以笔为武器,向旧制度、旧传统、旧文化、旧道德进行了坚韧不拔的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26年鲁迅先生由北

9、京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文科教授,在厦大写下了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此文最初发表在莽原期刊上,后编入散文集朝花夕拾,意思是:早晨的花,到傍晚才拾起来,比喻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往事,到了中年才写成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是鲁迅童年时代由家庭到私塾这段生活往事,是以空间和时间的变换来进行记叙的。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合上书回想课文内容: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你喜欢哪个地方?研讨赏析(一)、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用自己的话来总结)明确: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二

10、)、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根一带、捕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师可提供一些帮助。1、标出作者写了哪些景物?2、不看书,按顺序说出作者描写春夏秋的百草园写了哪些景物?各是怎样描绘的?3、指明哪些景物写的是状貌(包括动态),哪些写的是声音、色彩、味道?4、作者用了怎样的句式把这么多景物有详有略、有序的描绘出来的?5、这段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出来的?明确:1、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2、“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是春季的景色;“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是夏

11、季的景色;“油蛉”“低唱”、“蟋蟀”“弹琴”、“带小球的覆盆子”是秋季的景物。3、状貌:石井栏、皂荚树、黄蜂、叫天子、斑蝥、何首乌、木莲声音:鸣蝉、油蛉、蟋蟀色彩:菜畦、桑椹味道:覆盆子4、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一级词语引出了十四种景物。前两个“不必说”是略写百草园内景物的概貌,“单是就有”则是较详细地写百草园内的某一角“短短的泥墙根一带”。5、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百草园的确是儿童的乐园。作者的思想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如“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既写出鸟儿的轻灵,又写出了孩子的羡慕之意;“低唱”“弹琴”则写出了我对虫声的欣赏;斑蝥在儿童心里简直是一

12、个奇妙的玩具,字里行间渗透了我好奇逗乐的心里;写覆盆子的形、色、味,都透露出一股喜爱之情。(三)、找出捕鸟过程中的动词,并分析其作用。1、先请学生上台演示捕鸟过程,其他学生观看表演,准备点评。2、看完表演后讨论其作用。明确:雪地捕鸟,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从捕鸟的活动中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课堂小结正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我渐渐长大了,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感受。课后学习雪地捕鸟

13、的过程,作者用了一系列动词来描述,准确、生动,请你模仿写一段话,或叙述游戏的过程,或描述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对三味书屋和先生的描写,讨论文章的主题。教学设计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鲁迅在百草园里有趣的生活经历。当鲁迅一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上学去了。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学的情形。他能适应得了学校生活吗?自然过渡齐读第9段,思考:连用三个“也许”和本段第一句哪些词语呼应?家里人“将我送进书塾里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的猜测反映了我怎样的心情?最后一句“Ade”“我的”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明确:

14、“不知道为什么”、“最严厉”我到了上学的年龄,应该到学堂里学知识了。无可奈何的心情。依恋的感情。再现情境要求:、模拟师生读书场面,感受“人声鼎沸”的含义。、教师模拟先生读书陶醉的样子,学生在下面各搞各的有兴趣的事。点拨:1、你们刚才读的和老师读的内容都懂不懂?为什么要读呢?2、应当怎样恰当的评价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师呢?3、当老师读书入神的时候,少年鲁迅在下面画画,这种做法可取吗,为什么?明确:1、朗读是私塾教育主要的学习方法,作者在这里用直接引用法再现了师生当年的读书情景,同时也表现了封建教育内容的陈腐、艰深,脱离儿童的实际。2、两个“不常用”,溜到花园去不是不可以,只是不能“太多,太久”,“

15、普通总不过瞪几眼”,这些都说明在当时的封建教育制度下,先生还是比较开明的,他对学生是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先生“极方正,质朴,博学”,“渊博”,鲁迅对他一直都非常尊敬,他否定的是封建教育制度,而不是自己的老师。3、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探访主题学生回顾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片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确:课文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课后学习写三味书屋时,作者选取几个片断,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可敬、可亲、有趣的老师。请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段你的学校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