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9251652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两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自读课文,积累:根深蒂固、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止步不前、不言而喻、汲取等词语,读准这些词语的字音,理解它们的意思。2、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认识议论文“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方式,并以之感知文章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赏析本文论证逻辑的严密性。3、培养“我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自信,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学习重点】1、准确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指出本文的论证方法【学习难点】1、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学生怎样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教学内容与过程:【自主学习】(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本文

2、的中心论点,积累词语。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和写法。根深蒂固( ) 孜孜不倦 ( )( ) 汲取( ) 锲而不舍( )2、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不言而喻: 锲而不舍: 汲取: 推敲:3、 读完文章,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的? 【课堂学习】一、 导入新课以图片激趣导入。二、检查预习三、整体感知1、文章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作者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来阐明这一事理的? 3、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这里又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证?文章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请举例简析。 4、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5、有人觉得“创造力仅仅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这些名人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第二课时一、精读精练阅读课文中的“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一段至结尾四段,回答问题。1、第一段中叙述了调查情况,调查者是( ),调查对象是( ),调查的结论是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在于( )。2、第二段说认为自己不具备创造力和具备创造力的人,由于不同的态度和想法,产生了不同的表现,请分别说说两者的不同表现。 3、 第三段中“由此看来”中的“此”是指:( )4、第三段中说“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请你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4、5、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拓展延伸:1、 学完本文,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2、仿造下列例句,用“1+1=1”这一创造性思维写一句话,要求写得富有语文味点。例句:一次不应该的冲动加上一点不成熟的思想等于一个不小的错误。五、课堂小结:六、课外拓展 (作业)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最后一课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哲

5、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答:“旷野里长着野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该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心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用铲子铲掉就够了。”哲学家摇摇头。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位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

6、,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来相聚。”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_;同样,要想让灵魂净洁,惟一的方法就是去_占领它。1.根据文意,在最后一段的两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每处4个字以内)2.对哲学家“如何除掉这些杂草”的提问,为什么弟子们的回答都不正确?3.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该怎样正确地回答哲学家“如何正确地除掉杂草”的问题? 4.文中说原来相聚的地方已变成了一片庄稼地。它是怎样“变成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的? 5.一年后,哲学家为什么始终没有来赴约? 6.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准确地概括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教后反思:参考答案1.种上庄稼用美德2.无论是从表面上除去杂草,还是连根挖出杂草,都只是暂时性的,而不能彻底永久地除掉这些杂草。3.要彻底永久地除掉这些杂草,就要把它改变成良田,种上庄稼。4.是哲学家用一年时间把荒地开垦成农田种上的谷子。5.因为哲学家把旷野改造成农田,已用行动和事实给学生们作了回答,所以他不必再赴约作口头回答了。6.要除掉头脑中错误的、肮脏的思想,只有用正确的、美善的思想去武装。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