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合作的力量教案.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924839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合作的力量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合作的力量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合作的力量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学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合作的力量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学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合作的力量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合作的力量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合作的力量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合作的力量一、设计理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康的人格、增进其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的专门教育活动。其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学生面临的问题。21世纪是个充分合作的世纪,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我们成为世界大家庭的成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烈呼吁我们要“

2、学会合作”,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而学会合作是21世纪我国青少年教育的主题之一。学会合作、与人彼此协作的能力也正是当代青少年所欠缺的。不少学生身上自我中心的倾向较为明显,与人交往缺乏合作的意向,或者是唯我独尊,总是将他人置于服从的地位;另一方面,即使有合作的意向,不少学生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以什么方式与人合作。理论依据。人类的成长离不开团体生活。个体的成长与团体的发展息息相关。从出生到死亡,人类终其一生都是在团体中与人共同生活、一齐工作。家庭是人类接触最早、最久的团体,从中学习、成长。尔后,进入社区、学校、班级、社团、企业机构等等,人无时无刻不与周遭的环境发生关系。别人的言行举止,深深影响我们

3、的一举一动,我们都是生活在团体的世界里。在团体中,我们做给别人看,也看人做,向别人学,也教别人学,关爱别人,也受别人关爱团体提供了个人尝试新行为的情境,成员可在团体中尝试改变自己旧有的行为,当然团体也对成员的尝试有修正的功用。因此,人与团体的互动关系是紧密地。而团体的结构特性是由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决定的。其内部所建立的一定的规范和价值,强有力地把个体成员的动机需求与团体目标联结一起,从而使得团体行为深深的影响个体的行为。因此通过团体来影响其中个体的行为,比单个的改变个体的行为要容易得多。在学校生活中,班级(教室)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场所,师生在这个团体中教、学、成长与发展。学生在班级人际互动中习

4、得的技能、经验会迁移到其他领域,并影响其以后的发展。学生如果能够在班级活动中学会正确的与人竞争与合作,有助于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意图利用班级与小组的团体的力量,使学生在分组活动中为达成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与组间竞争中,体验团体合作的过程与对自我能力的真实表现,然后再讨论反思与分享中进一步的检讨自己竞争合作的能力,对自我做出进一步的澄清与反思,最终达到对自我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的调整。教师在此过程中针对学生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浮现出来的问题侧重于引导、启发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

5、程中建立起既符合自身特点,又与外界相适应的反应模式。二、辅导目标1、协助学生在竞争性的活动中了解自己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特点,认识到自己在与人合作竞争中的优势与不足,达到正确的自我认识与悦纳。2、在竞争活动中学会团队合作。三、辅导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自我的心理变化与表现,思考自己如何能更好的与人合作。难点:在游戏中失败的团队会体验到很强的挫折感,尤其是合作不佳、没有形成同心协力的团体气氛的小组,在反思讨论分享的环节中未必能很好的去探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从游戏后的挫折感中较好的来反思自己,尤其是引导学生在体验、处理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上,是本课的难点。四、辅导方法和

6、手段1、小组合作竞争传递乒乓球的游戏2、对活动反思自我反思与小组讨论、分享3、班级分享。4、案例分析。五、活动时间:一节课(40分钟)六、辅导年级:初二七、课前准备:1、活动器材:秒表4个,乒乓球12个(每一组三个)2、课前培训计时员准确操作秒表。说明记录要求。八、活动过程1、团队建设(3分钟)抽出4个同学作为计时员,其他学生随机分成四个组。要求在2分钟之内产生本小组的组长、记录员,并产生本小组的名称。2、圆球游戏(游戏时间:15分钟)l (以多媒体呈现游戏规则)分组:每个小组10-11人,分别配有1、2、3号球。游戏要求将球按1、2、3号的顺序从第一位同学手里发出,最后按顺序回到第一位同学的

7、手里。在传递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必须触及到球,所需时间最少的获胜。若出现下列情况成绩加10秒:球掉在地上,每次额外加10秒;计时员报成绩时出现组员喧哗; 游戏中若违规成绩取消。记时员职责:A、 负责小组的传球游戏的记时工作,并把每次的成绩上报。B、 监督小组游戏过程是否符合规则要求。l 游戏开始。l 游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在游戏开始时,四组人一般会不约而同的围成了一个圈,一个接一个的传递。教师可以向所有小组提出挑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时间变得更短些?这个游戏的最好成绩是8秒。”学生会在竞争游戏中不断地提出尝试,发挥团队的智慧,集合团队的创意,不断想出更好的方法。在小组合作与组间竞争中,有

8、的组会出现非常有创意的想法,并在尝试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由此而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也有的小组会出现成员之间互相指责、埋怨等合作不佳的现象。由此而出现团队凝聚力差,并最终竞争失败的情况。3、讨论分享(共20分钟)在游戏结束后,每个组回到自己的小组座位,开始讨论分享过程。 游戏过程回放。(6分钟)教师引领全班讨论: 刚才的游戏开不开心? 回顾游戏成绩。A、所用时间从多到少,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你们是怎样做到的?(方法的改进、集体讨论所获得的更好方法、模仿学习等)B、成绩有起伏。为什么?这代表什么?(事情的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生活也是这样。)C、出现被取消成绩的情况,这和游戏的目标背道而驰了。为什么?

9、(要达到目标,必须遵守规则。)个人反思与小组分享(播放背景音乐)A、个人反思(3分钟):(以多媒体展示问题) 你是否满意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 如果不满意,为什么?与你的个性是否有关? 小组中你最欣赏谁?为什么? 你有没有与人合作不佳的经历?如果现在让你处理,你会怎么办? 在本次活动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B、小组分享,总结本小组感想。(3分钟)组长负责组织讨论,记录员做记录,每个组选举出一个同学把小组结论在全班陈述。l 注意事项:每个小组的游戏记录员同样参与到每个小组(他所负责小组)的讨论中,从观察者的角度参与讨论与发言。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在每一小组做好巡查、做出适当的指导。因为有可能在小组反

10、思中会出现队员互相指责甚至无法客观的反思自己的表现与本小组合作情况。班级分享。(6分钟)四个小组的小组代表在全班分享本组的感受。七嘴八舌。(5分钟)以多媒体展示肖华的故事,引导学生把游戏经验迁移到生活实际中。故事概述:肖华是初二(1)班的同学。在班级了班主任黄老师举办了“一对一擂台赛”,鼓励班里实力相当的两位同学结成擂台赛的对手,在竞争中获得提高。肖华和杨明是对手,在学习上竞争非常激烈。大家都想赢过对方。肖华有一本非常好的辅导资料。有一天,一个同学借了他的资料向老师请教问题,这时刚好杨明也向老师走去,肖华一看,一个箭步冲上去从同学手中把资料抢回来,弄得同学和老师一头雾水思考问题: 肖华心里是怎

11、么想的? 你怎样评价他的行为与想法?为什么?学生发言。老师点评。(目的: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投射出学生对此事的看法。老师通过点评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同学在学习上的真诚合作可以更好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思路。合作的力量远比处处小心防范对手要大得多。4、课程结束。(1分钟)教师作出适当的总结。全班掌声结束课程。九、教学反思在整个团体辅导课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启发者参与其中。在整个过程中,老师所起的作用是创设一个竞争与合作的情境,使学生在整个活动中首先得到一个真实的心理体验,然后提供充分的时间和角度去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竞争合作中的表现和体验做一个反思与总结,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12、、琢磨、体会、感受和感悟,进一步加深对自我的认识,触动其内心的精神世界,促进其反思,并对其以后的竞争合作行为做出重新架构。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模式是否被队员所接纳与认同,是否符合外界的要求,若是,侧可以带来成功感,增强自信,并感受到团队的接纳与归属感,形成一个具有强凝聚力的团队,为其在以后参与团队合作活动形成一个良好的心态与行为模式;若不是,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与心理冲突可以为学生带来一个反思与质疑,从而在讨论与分享中进一步发现自身问题而做出调整,其最终的目的还是引导学生成为一个社会化的心理健康的个体。参考文献:徐西森.团体动力与团体辅导.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7: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