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句型教学中情感需求的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9247500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英语句型教学中情感需求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英语句型教学中情感需求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英语句型教学中情感需求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英语句型教学中情感需求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英语句型教学中情感需求的研究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英语句型教学中情感需求的研究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英语句型教学中情感需求的研究结题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英语句型教学中情感需求的研究结题报告徐州市苏山小学 孙大静一、课题的提出与核心概念:1、课题的提出:语言的学习是为了人与人之间更好的情感交流。但是现在的英语教学中更多地强调了语言知识的机械输入与输出,句型的教授与练习侧重于数量的积累,句型的学习被独立地从语篇中分裂出来,先词后句再篇,不能在教学中有机地将词、句、篇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且不少教师很少注意到情感在这一教学中的运用。长此以往,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本课题从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着手,尝试研究分析情感教学对英语教学效果的积极意义,探索科学有效的情感教学模式,还英语教学以情感体验,实现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达到以语言交流为手段

2、的情感交流的目的。2、核心概念:(1)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与个人需求之间关系的主观反映,是对客观事物能否符合自身需求而产生的情绪体验。(2)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是指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恰当运用英语句型,达到用英语交流的目的。(3)英语句型中的情感渗透:小学英语教学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境的原则,学生能够在句型运用中体验各种不同的情感,达到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的目的。3、研究意义: (1)小学英语句型教学需要以情感体验为依托,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与传统教育相比,素质教育摒弃了其机械、呆板的教学模式,倡导人文化教育。寓教于乐,本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要彻底改变教学内容枯燥的单向传授及无情绪化交流,就必须

3、在教学时从情感出发组织教学。 (2)情感教学是调动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的有效途径。在当前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感慨学生的英语学习被动多于主动。通过认真分析总结,发现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没有任何情感投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保持其稳定性,必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的生机与活力,这对于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具有很好的理论探索意义。 (3)赋予英语教学感情色彩,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小学生年龄小,情绪不够稳定,但接受能力强,枯燥的教学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不断地给予各种情感刺激,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符合小学生感性认识大于理性认识的特点。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本课题计划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

4、究:1、现阶段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主动性调查与分析。2、探索如何在句型教学中进行各种情感渗透,尤其是快乐体验,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3、情感教学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英语学习习惯的研究。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确定研究内容、进行理论研究、得出实施方案和评价办法、再实施、再检查、对原方案修订、再次实施获得结果。2、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在平时教学中的不同反映,加以分析总结。3、文献法:积极查阅相关理论资料,掌握教学发展动态,不断吸收科学有效的教学经验,充实自己的研究。4、经验总结法:从实际出发,在理论上提高,总结经验,撰写相关论文。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为了

5、顺利地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为研究工作做好充分的理论支撑,读书学习计划拟定如下:(1)20081220092阅读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作者:巴班斯基(苏),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2)2009320095阅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语课程标准。每天保证阅读一小时。(3)2009620098阅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英语课程改革。每天保证阅读一小时。(4)经常在网上查找有关情感教学的文献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与著作。这一活动伴随整个研究过程(5)20099200910整理读书笔记、教学案例等材料,为结题做好准备。 我在每读一本理论书籍时,都及时记录读书笔记,并在课题博客上及时发布

6、研究进展信息和心得体会,按时上传读书心得并依此进行个案分析。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一)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我所做的课题虽然重点在英语句型教学,但我认为应该从整体上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值进行把握,因此在研究的初始阶段就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情感交流的目的性及有效性作了第一次的调查与研究工作。通过调查,我发现虽有40%的学生确实认为英语在听、读方面都有其自身的魅力,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且对英语学习也有一定的兴趣,但依旧不乏有学生认为学英语和用英语根本就是两回事,不能够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很多学生觉得在生活中根本就没有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必要。英语的表述根本就无

7、法将自己的情绪完整地表达出来,造成想与说不连贯。且有些学生认为学英语根本就是为了考试而已,而这种情况在后进生中存在的比例最大。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认真地分析了它的成因,总结了造成这一情况的三个主要方面的原因。1、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了解相当匮乏。学生的学只停留在课本知识的学习上,没有及时将相关的文化知识渗透,不能了解汉语与英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不能体会出英语在作为一种语言交流手段时有它自身的魅力,学生对英语句、篇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很肤浅的表层,不能够深入理解语言深处的含义。比如学生对英语国家中所出现的一些有关宗教方面的知识了解特少,因此对英语中所出现的譬如复活节、万圣节时的有关活动仅仅觉得好玩

8、、有意思,不能体会出西方人对这种节日的尊重与喜爱。2、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没有合理地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过多的强调了英语知识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提高。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地组织教学中仅仅注意到机械地听、说、读、写的练习,而忽视了让学生体会同一组句型在不同的情感交流中所表现的意义不同。机械地听读训练必定造就出一批机械学习英语的学生,因此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切实摆脱掉为了考试进行教学的思想。3、教师在学生学习英语时,没有帮助学生树立好大的英语学习观。学生的视野只局限在各种考试中,没有从考试的圈圈中跳出来,没有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这不仅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

9、正面的思想引导,同时也需要争取到学校与家长的帮助,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营造出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二)细划目标,有序实验有了目标,有了设想,下一步就是将研究内容进行仔细分划,以便能够分步骤地进行实验。1、在教学中力求出新,让学生在不断的新的情感刺激下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这一点主要是对自己在准备课堂教学时提出的要求。要求自己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因为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有许多,所以不能每次的教学模式都是一成不变的,要给学生提供有变化的不同的情感刺激。2、 从培养学生的习惯与能力入手,为教学与研究工作服务 这体现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听、说、读、写训练,提高英语学习能

10、力。一方面,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学习态度与行为进行严格把关,另一方面,积极调动学生家长的主动性,让他们起到督促与帮助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三)展示交流,总结深化 为不断总结经验,合理修订研究中的不足,以便及时修正与调整自己的研究步骤,在教学中多次通过公开课的形式进行展示,并在教研会议上进行交流讨论。五、课题研究的成果总结 经过一年的不断学习与研究,发现在教学中进行不断探索时也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在将其总结下来,希望对以后的教学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一)“词不离句,句不离境”,在句型教学中不忘情境的创设1、在Free talk中复习旧的句型,在和谐的师生交流中开始教学 Fr

11、ee talk,说白了就是谈话,聊天,语言的主要功能就是这种有声的交流。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师生有目的地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对旧的句型的复习,使学生快速进入英语学习氛围会是一个极佳的时机。除此之外,课前的语言交流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任何学习压力的,情绪都比较平静,对联络师生感情并顺利引出本课教学内容也是一个很好的环节。因此,在教学开始之时发挥Free talk的积极作用,把握教学开始的情绪体验对顺利进行下面的教学非常重要。2、句型的学习与操练离不开情境的设置 句型教学的单一呈现与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而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会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实验证明,情境的设置会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不同的情感体

12、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的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意愿。如在学习6A中On the farm一课时,句型What (else) did you do?的学习与操练对于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没有太大的难度,但这并不代表练习时会进行得非常顺利,因为简单的练习会让学生出现厌烦与乏味的情绪,结果可能会让简单的内容反而成了学习的难点。在学习这一部分时我采用了两种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一是紧扣本课主题,因为学生还是非常喜欢农场这一场景练习的,所以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谈论在农场上的一系列活动;二是就近发生的事进行讨论练习,比如谈论刚刚过去的周末活动,同样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总的来说,在进行句型教学时切不可一味地

13、读、练,而要在适当的情境中让知识自然而然地流出来。(二)培养学生有感情地听、读的习惯 英语学习的四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听、说、读、写。听、读在一定的程度上强调了知识的输入过程,同时说和写则强调了知识的输出过程。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学生输出过程的完善,总期待着听到或看到学习成果的展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意到知识输入环节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听的习惯。学会倾听,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没有“听”的前提,就无从谈“说”。老师在组织学生通过听获取信息的时候,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带着任务去听,培养学生听的习惯与能力,突出学生听的质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英语中经常见到“Oh, dear

14、!”这句话,那么学生在听的时候是否感受到这句话中惊讶的成分,还是仅仅注意到它的意思是“噢,天哪!”学生倾听的侧重点不同,习得的知识含量一定也有差异。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生爱模仿,而且模仿性很强。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利用学生的这一天性。听到“Oh, dear!”这句话,在学生模仿之前,老师可以问:“Why does he/she say Oh, dear?”让学生说出惊讶的原因,即使是用汉语说出来的。只有学生感受到了惊讶的语气,才有利于学生的模仿。紧接着自然是让学生以惊讶的语气读出这句话。当然每个学生对惊讶的理解程度不同,因此读出的版本肯定也存在差异,但相信,在切实注意到句中感情后读出

15、的句子肯定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够够印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在听课文磁带时首先要学会静听,要求听出句子的意思,理解句子所蕴含的情感,在理解的基础上努力做到精确地模仿,这里不再赘述。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读的习惯。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那么这里的“读”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句子重复,它需要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句话要用在什么场合,要读出什么语气,蕴含什么样的感情等等。每读一遍,要有感情上的起伏,每读完一遍,对这个句子要有更进一步的理解,这样才达到了读的目的。比如学习句子“Daddy, Daddy, I love you.”在读这一句话时,我问“Do you love your daddy? Why?”(你爱你的爸爸吗?为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爱他们的爸爸以及各自的理由。接下去,我说:“我们来读这句话时,我们应该让大家感受到我们对爸爸的爱。”老师示范读,学生模仿。我接着说:“谁来读一读,让我们来感受一下你爱不爱你的爸爸?”其次,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如图片、录音、录像、玩具等)进行情景的创设,对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也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创设合理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较为真实的语境中,对学生情感的宣泄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样通过多种途径一次又一次地刺激学生,学生肯定会很卖力地学习,效果能不好吗?(三) 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渗透西方文化知识 帮助中国的孩子学习英语,首先要帮助他们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