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9247352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比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4课前,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整理资料,培养

2、其独立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的意识。(二) 过程与方法1多媒体演示: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众多的青铜器,使学生对青铜器有切身的体验与感知;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青铜器制作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夏、商、西周青铜器“工艺高超”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感受美、欣赏美。2通过学习,加深学生对奴隶悲惨生活和悲惨命运的认识,懂得“灿烂的青铜文明”主要是由广大的奴隶创造出来的。(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制下青铜文明辉煌灿烂,全面发展;而且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2感悟祖国历史文化的悠久,从而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

3、通过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形式,学会互相帮助,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团结合作精神。(二)教材重点、难点1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夏商西周经济的发展。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商朝铜爵、铜镜等,引导学生归纳出当时青铜器具有应用普遍、品种繁多的特点。并通过介绍夏至西周青铜铸造业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归纳出青铜文明具有一脉相承,延续性的显著特征。2难点:青铜文明的概念、表现;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教学对策:通过介绍夏、商、西周陶瓷业、玉器制造业等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农业和畜牧业、商业的进步表现,引导学生得出青铜文明不仅仅表现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青铜器铸造业的兴盛上,还表现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发展与进步上

4、。这为接下来介绍青铜文明的概念做好了铺垫。二、教学过程(一)惊人的发现课件:司母戊鼎图片教师介绍: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它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有力见证,同时也是世界历史文化的骄傲!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让我们走近青铜器,用心灵去感受、触摸那久远的历史。设计思路:以图片导入,使学生更直观,生动的了解司母戊鼎,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与探究欲望。(二)图片简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的正文和小字部分,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有个大致了解。我们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现在请三名博物馆讲解员来为我们讲解三样青铜器的代表作品。1讲解世界上现存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回答

5、要点: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所铸。2、我们欣赏了巨大司母戊鼎,领略了它的风采。讲解造型奇特的青铜器四羊方尊要点: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尊”是一种盛酒

6、器。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

7、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全体饰有细雷纹。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设计成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3、教师总结:司母戊鼎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发现都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为了保护这些国宝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提升爱国主义教育)4、让我们把目光移到祖国的成都平原,那里出现了一种让人着迷的文化。那就是三星堆文化,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介绍呢?:(同学举手) 回答要点:三星堆文化1929年发现于四川广汉南兴镇。

8、1980年起发掘。自1931年以后在这里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1986年发现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铜器、玉石器、象牙、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制作精美。青铜器除罍、尊、盘、戈外,还有大小人头像、立人像、爬龙柱形器和铜鸟、铜鹿等。其中,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立人像连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颐大耳,戴冠,穿左衽长袍,佩脚镯,是难得的研究蜀人体质与服饰的资料。祭祀坑的年代约当商末周初,被认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诸自然神祗的遗迹。6、教师总结青铜器特点(用多媒体演示各种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看课本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提升)多媒体展示:青铜酒器:觥(

9、gng)、尊、角;青铜食器:鬲(l) 、簋(gu);青铜盥水器、乐器、铜镜、兵器、农具等。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青铜器特点: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持续时间长。(三)奴隶生活悲惨过渡:请同学观察课本导入插图,了解青铜器是由奴隶来制造的。并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第25页内容。教师请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和课件图片来扮演奴隶主和奴隶的角色,并让其他的同学注意观察表演者的语言、表情、动作,寻找信息。演示课件图片: 五个奴隶=一匹马+一束丝学生扮演角色,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的奴隶生活状况,地位怎样?要点:奴隶生活悲惨,属于社会最底层;地位低下。(教师辅于讲解一些历史信息,了解人

10、牲、人殉。)教师小结:商朝的青铜文化的灿烂是建立在奴隶的辛勤劳动的基础上的!小结:夏、商、西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但这些发展和成就,都离不开奴隶们的辛勤劳动。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奴隶们创造的。设计思路 :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科学想象,使其更形象生动地掌握所学知识。(五)总结与升华(演示课件)一件件青铜器,犹如一面面镜子,折射出青铜时代的面貌,构成了灿烂的青铜文明,如此灿烂的青铜文明,充分体现了高度发达的中国青铜时代!(用低缓、深沉、抒情的语言声调)教师总结:我们把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称作“青铜时代”,并将在这个时代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称为“青铜文明”。青铜文明不仅突出表现在铜器制作工艺上,还表现在手工业、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有学者把人类历史划分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我国夏、商、西周时期正处于青铜时代,处于奴隶社会发展阶段。此时创造的物质文化成就突出,丰富多彩。因而,我们把这一时期文明称之为“灿烂的青铜文明”。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