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9239080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论 文 提 纲 标 题: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写作目的: 好习惯能够造就人,坏习惯可以摧毁人。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良好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大影响。本文浅析了幼儿如何养成良好习惯。写作结构: 一、幼儿习惯的养成(一)细心观察,正面引导,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二)营造适宜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三)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在自主中提高幼儿的行为习惯。(四)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和巩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五)“一帮一”结对子,用幼儿的优势进

2、行拓展,发挥榜样作用(六)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七)教师为幼儿树立榜样,因为老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二、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一)培养的形式与目标(二)培养的方法与策略(三)培养的步骤三、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一)采取多种方法与家长沟通(二)开展“我交往”“我健康”“我快乐”的主题班会活动(三)组织亲子活动(四)家园互动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养成合理安排生活的习惯,纠正不良习惯(二 )老师在家园合作中起重要作用 目 录一、幼儿习惯的养成1(一)细心观察,正面引导,纠正不良行为习惯2(二)营造适宜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3(三)激发幼儿的主动性,

3、在自主中提高幼儿的行为习惯3(四)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和巩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3二、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4(一)培养的形式与目标4(二)培养的方法与策略5(三)培养的步骤6三、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8(一)采取多种方法与家长沟通8(二)开展“我交往”“我健康”“我快乐”的主题班会活动8(三)组织亲子活动9(四)家园互动9(五)“一帮一”结对子9(六)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9(七)教师为幼儿树立榜样10参考文献:11遵义广播电视大学论文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种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这就叫习惯。习惯一经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成了行为的动化。不需要特

4、别的一直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会按已形成的意志去行动。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的成长道路。可见,良好习惯可使人终生受益,应该从幼儿期就开始培养。一、幼儿习惯的养成什么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学前期是人生旅途的重要奠基时期,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我国着名教育学家孙云晓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比如,在一次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聚会上,记者问其中一位科学家:请问,您认为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科学家回答说:

5、在幼儿园。记者又问:在幼儿园都学到了什么?科学家回答说: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学习要多思考;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饭前要洗手;午后要休息。这位大科学家所说的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就是幼儿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孩子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就会不自觉的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很难改变。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墨子有句关于习惯教育的说法是: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固染不可不慎也。是啊,刚出生的孩子就像缕缕白丝,把它染成黑色就是黑色,把它染成黄色就是黄色。所以,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不能不慎重。好习惯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坏习惯则会使孩子终身受到伤害。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和做父母的教育和引导

6、又有着相当大的关系。三字经上写的分明:子不教,父之过。可以看得出来,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如果说,我们平常给孩子补充的各种食物是孩子的物质营养,那么好的习惯就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重要的精神营养,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保证了两者平衡健康的发展,孩子的身心健康才会和谐发展。所以说,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如此一来,则就为孩子打开了一盏通往成功的启明灯,指引着他前方的道路。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是什么?幼儿日常的行为习惯现状怎样?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呢、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对幼儿园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通过对幼儿的观

7、察与接触,发现现在幼儿的体魄很健壮,头老聪明,令人担忧的不良行为习惯以存在不少。在卫生习惯上,不爱希东西的,有饭前、便后不洗手的,在生活习惯上,有独立生活能力差、衣赖性强的,有爱睡觉不按时到园的;在饮食习惯上,有偏食、挑食、不爱惜粮食的;在道德行为习惯上,不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有意搞破坏的,分不清是自己还是他人的物品,看见喜欢的物品就想占为己有的,任性、不有爱同伴、不尊敬长辈的。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有三:一是家长的意识问题。独生子女已成为我国普遍的社会现象,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但在幼儿时期怎样去培养教育孩子,却存在片面的观点。一提到培养和教育,家长们首先想到的是孩子能

8、认多少汉字,能背多少唐诗,会几十以内的加减法;如何培养孩子绘画、舞蹈、乐器爱好的兴趣;至于幼儿有没有良好的生活、卫生、行为习惯就很少去注意。更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认为这些是小事,大了自然会改变;二是祖辈的过多呵护、迁就、有求必应,使孩子形成过多的依赖,而不具备承受挫折、自理能力;三是幼儿园教师忽视了一些细节问题上的培养与教育,认为有专职保育员的管理,不必去多费口舌。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看似小事,但在幼儿期如不及时的纠正、正确引导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在不断地探索、实践、积累过程中,我稍有收获。(一)细心观察,正面引导,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幼儿的一些不良好的行为是在

9、无意识的情况下形成的,教师要细心观察,正面引导。如我班上的保育员每隔二、三天就会折好一叠厚厚的卫生纸方便幼儿用,而有一段时间,天天要准备一叠纸,我觉得奇怪。无意中被我发现了纸快速用完的秘密,原来是班上一名叫的小朋友的“杰作”,她每次除用纸外,还把纸装在口袋和书包里。发现这个秘密后,我不露声色,在上课时我就说:“我们班上的卫生纸宝宝长了翅膀,它会飞走,有时候会飞到小朋友的口袋里,有时候会飞到小朋友的书包里,飞走的纸宝宝它找不到家了,那个小朋友会帮助纸宝宝的,把它送回家。”课后我就把小朋友带到户外活动,返回教室时,纸悄然返回。于是我让全班小朋友用掌声庆祝纸宝宝回家,同时也教育全班小朋友分清自己和他

10、人物品,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更不能带回家。经过这件事,被小朋友带回家的磁性图钉也在一朵小红花的鼓励下,在老师和小朋友都未注意的时候回到了黑板上。许多幼儿丢失的铅笔、橡皮、玩具、书籍也都物归原主了。(二)营造适宜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由于少数幼儿生活经验有限,意志力薄弱,对家长的依赖性强。幼儿在幼儿园遭受挫折、碰到困难时,首先想到求助的是妈妈。如有个小朋友,因午睡时被紧邻床好动的幼儿用脚压在肚子很不舒服而求助妈妈。一小朋友午睡时不想起床拉尿,而经常尿床;与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执,不管有理无理都不愿找教师帮助解决,因为妈妈是“万能”的。尿床,妈妈就向老师提出的要求是不给孩子喝

11、汤;争执,妈妈就直接找上门去理论;睡觉被脚压着肚子不舒服,妈妈想到的是换床。为什么妈妈们就想不到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再请老师、家长帮助解决。一般说来,家长应该注意使避免幼儿在生活中遭受太大的挫折,但这不意味着一切由大人包办代替或是置孩子在一个毫无困难的生活环境中成长。幼儿成长的道路漫长,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只有提高孩子对挫折的承受力,才能让孩子在认识上、能力上、心理上对各种困难和挫折应付自如。凡是事情做父母和教师的,切不可一手包办,或横加干涉,应当从旁观察,相机指导。(三)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在自主中提高幼儿的行为习惯许多幼儿生活习惯不好,分析生活处理能力差的原因就是缺乏锻炼,事

12、事都是大人帮助,甚至家长、教师代劳造成的。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出发。如:夏天穿衣较少,行动自如可训练小班幼儿擦鼻涕、擦屁股,大小便后会自己提裤子,着装可从脱裤子穿裤子穿脱开襟衣服穿脱套头衣服等,来园离园自己背小书包。完成作业后会整理文具;千万不能来离园时书包在家长手上,缺了文具是家长发现的;明明是个能干的孩子家长一出现就什么都不会了。教师和家长也不能因班上孩子多或上班赶时间等客观理由不给孩子实现“我能行”的机会。只有经常反复训练,循序渐进,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才能使孩子摆脱大人照顾,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四)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和巩固幼儿良好的行为

13、习惯对幼儿来说,生活就是学习的教科书,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贯穿于幼儿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活动中,通过在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习惯。如:幼儿在玩滑梯时,你推我挤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简单的提醒、说教只能起到一会的作用。现在,我们发现类似的问题,会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坏处?怎样做才会更好?怎样才叫排队?生活中那些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下楼梯、洗手、做操、上公共汽车等等。然后请幼儿表演正确的过程,并要求大家以后要互相提练习和强化,幼儿的自控能力逐步增强,从而养成了排;此外,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

14、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练习和强化,幼儿的自控能力逐步增强,从而养成了排队、不推挤的良好行为习惯。此外,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教师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礼貌教育中,教师要以身作则,需要幼儿帮助时,真诚地说一个请字,得到幼儿关心时,衷心地道一声谢谢,使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受到礼貌的熏陶,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

15、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醒,互相帮助。经过日常生活中不断的二、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一)培养的形式与目标在一日生活中进行培养幼儿的情感贯穿于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去观察,便于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在某一所幼儿园中,我就亲眼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中班有一个调皮捣蛋的男孩东东经常会用石头、砖瓦等东西去砸动物区里边的动物,或是去破坏植物区里边的植物,刚开始时,班里边的小朋友就会告诉老师说东东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也是经常经常叫他谈话,但东东的破坏行为并没有随之而改变,他依旧去伤害小动物和植物,但这时候的小朋友也已经习惯了他的这种行为,行为时就不会告诉老师及时进行劝阻。虽然说小朋友们并没有和东东一样去破坏动植物,但当他们对这种冷漠残酷的行为习以为常的时候,这才是相当可怕的,教师应该及时告诉东东的家长,并教育小朋友们他的做法不对,以后要是再发现这种现象时要及时向老师汇报,同时教育他们要爱护动植物,呵护每一个小生命,让地球能够和谐发展。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培养幼儿好奇多问的心理特征也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