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9235976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主旨,深入思考.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3.了解掌握阅读现代文的一般步骤与方法。课时安排 2课时【课前学习】来源:Zxxk.Com1.作者作品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他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市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1891年,他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隆神学校。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半年后逃离学校。这期间,他游历了许多城市,从事过许多职业。 在比较广泛地接受东西方文化熏陶之后,1904年,黑塞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作品洋溢着对童年和乡

2、土的思念之情,充满对大自然和人类的爱,同时也表现了青年人的精神苦闷与追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黑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醉心于尼采哲学,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并对荣格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这时创作了长篇克努尔普德米尔荒原狼等。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20世纪30年代后期,法西斯在德国猖獗,黑塞陷入怀疑的绝望之中,他的东方之行正是这一时期追求与探索的结晶。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影响。他想念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探

3、索。他的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而细腻。1946年作品荒原狼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本文是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2.赫尔曼 黑塞的中国情结 黑塞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对东方哲理情有独钟,易经.老子.道德经等让他意乱情迷。黑塞一生致力于东方或中国研究。从1907年他为贝特格的中国笛所写的书评算起,到1959年发表的中国传奇为止,52年间,他对中国研究的成果不仅见于诗歌

4、.小说.童话创作,而且还反映在传奇.寓言.成语故事以及为中国哲学.文学的德译本所写的诸多书评或小品文中。1911年9月至12月,他游历了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新加坡和苏门答腊等地,由于“辛亥革命”他未能实现访问中国的宿愿。虽然与中国 擦 肩而过,但他自认为,“亚洲之行最主要的.也许可以 说最强烈的印象是中国人”,“和中国人比较,印度人的世界虽然色彩斑斓,却一切全都分崩离析。在东方,唯一令人钦佩的是中国人”。他的小说席特哈尔德讲的是一名印度佛教贵族的儿子是怎样超然地寻找自己内心的幸福和人生道路的故事。黑塞知道如何在凡尘世界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在一个存在各种可能性的社会中,人很容易迷失自己,因

5、此重要的是正确认识自己的极限,毫无畏惧地走自己的路。他写的是印度婆罗门教社会,但最后却“跑到中国”去了。他在作品快结束时写道:“那人穿着印度服装,他启程时是婆罗门和佛陀,却结束于道。”有的西方评论家认为,黑塞在席特哈尔德中所写的不仅是老子的学说,而且也向读者展现了老子本人。玻璃球游戏里的中国长老是公认的黑塞自画像,而那音乐大师更是老子的化身。 然而,中国东方化毕竟只是黑塞的一种寄托,而黑塞始终是德国人,西方人。基础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契约(qi) 跋涉(b) 骐骥(q)B.炽热(zh) 真知灼见(zhu) 慰藉(ji)C.麻痹(b) 大意 参省(xng)

6、阿谀()D.狭隘(y) 戕害(qing) 镂空(lu)2.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旧是精神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心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 , ,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 ,是生命的落脚处。整体感知来源:学,科,网3.什么是真正的教养?作者认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 4.“世界文学”是什么概念?为什么研读世界文学对我们获得教养有重要的作用? 5.作者认为应怎样阅读世界文学?为什么?来源:学.科.网Z.X.X.K 文段精读阅读课文3.4两小节,完成610题。6.第3节文字的中心是 ( ) A

7、. 世界文学是向每一位有志者敞开的。 B. 获得教养不一定要读很多书。 C. 获得教养必须要以个性和人格作为前提 D.读书要仔细咀嚼,不要囫囵吞枣。7. 作者倡导怎样一种读书观?试分条概括。 8.作者认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和人格作为前提,“个性和人格”具体指什么?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得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9.“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请问,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意义? 10. 第4节中,作者为什么认为读书必须读名著 (经典),而不应只读报纸和流行文学?(联系全文回答) 质疑问难 探究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

8、14题。书拿起一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赏鉴的了。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它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思索.感叹,更不需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猎犬风一般快的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飒索的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对面不见人

9、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等着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父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朱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现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朱红的方场之中,构成许多缥缈的空中楼阁来。还有那些朱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态,以及它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

10、重的儒者。你也能借此揣摩出这主人公的命运:他的书何以流散到了人间?是子孙不肖,将他舍弃了;是遭兵逃反,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藏书楼;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来填偿债务,或是支持家庭?书的旧主人是这样。我呢? 我这书的今主人呢?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拿起新发的朱笔,在清淡的炉香气息中,圈点这本他心爱的书。那时候,他是绝想不到这本书的未来命运,他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个怎样结局的;正如这现在读着这本书的我,不能知道我未来的命运将要如何一般。更进一层,让我们来想像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地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时而为他扼腕太息。要是,

11、不幸上再加上不幸,遇到秦始皇或是董卓,将他一生心血呕成的文章,一把火烧为乌有;或是像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一般命运,被浅见者标作禁书,那更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呵!只说书这件东西,它是再与世无争也没有的了,也都要受这种厄运的摧残。至于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他们的遭际更是不言可喻了。试想含意未伸的文人,他们在不得意时,有的采樵,有的放牛,不仅无异于庸人,并且备受家人或主子的轻蔑与凌辱;然而他们天生得性格倔强,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精神。他们有的把柴挑在背后,拿书在手里读;有的骑在牛背上,将书挂在牛角上读;有的在蚊声如雷的夏夜,囊了萤照着书读;有的在寒风冻指的冬夜,拿了书映着雪读。然而时光是不等人的,等到他们学问已成的时候,眼光是早已花了,头发是早巳白了,只是在他们的额头上新添加了一些深而长的皱纹。咳!不如趁着眼睛还清朗,鬓发尚未成霜,多读一读“人生”这本书罢!11. “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