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9235193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品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品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品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品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江苏省吴江市青云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3题,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30分钟。2所有的答案均应书写在答题卷上,按照题号顺序答在相应的位置上,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书写在试题卷上、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3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不得用其它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楚。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27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jn( )工 xi( )想 和(x) ( ) 无精打ci(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安祥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相互映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殊不知原诗只是出力

2、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至,桂林山水那种清奇俏拔的神态,自然是绝世少有的。错别字正确字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晓战随金鼓, 。 (李白塞下曲)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欲将轻骑逐, 。 (卢纶塞下曲) ,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诗经)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陈涉世家)4名著阅读。(5分)格列佛游记“如何改进本国语言”中有一个计划是取消语言中的所有词汇,那么人们依靠什么来表达意见呢?而这一

3、计划又遭到哪些人的反对?(3分) 格列佛到达大人国经历了哪些危险?请举出两例。(2分) 5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4分) 学习了“气象物候”专题后,某班开展了一次与此有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道参与,完成下列题目。【活动一】小王同学搜集到下面两组诗句,请你帮他辨别一下,诗句描写的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2分)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季节:_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季节:_【活动二】李刚同学对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物候的差异不能理解,请你给他解释一下。(2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8-10题。(6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4、,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

5、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2分) ( )BA 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会宾客大宴(口技)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D 扶苏以数谏故 得鱼腹中书 广故数言欲亡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9下面句中加点字与“固以怪之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久之,目似瞑 B. 无丝竹之乱耳C.君之病在肌肤 D.食之不能尽其材10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孤鸣?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短文,完成第11题。(4分)古之学者

6、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注:闻道:懂得道理。固:本来。)1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阅读鼎湖山听泉,完成12-14题。(6分)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7、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

8、,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12“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这别有的“滋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13作者说“山不在名,有泉则灵”,这是为什么?(2分) 14.“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中的“融”和“滤”用得好不好,请选择一个进行分析。(2分) 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7分)读书风雅事何必硬上弓钱科峰 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红烛佳人,西窗伴读,古人这种读书意境曾经是许多读书人的美好向往。然而时过境迁,佳丽多在夜总会,窗前多是网游人。在现代人的文化生活中,一个ipad

9、玩一宿,一个手机捧半天,就是缺失了捧书夜读这档事,家里可以没有书,却不能没有wifi,读书者几何?我们已可想而知。 一天工作八小时,睡觉除去八小时,剩下的三分之一时间大家都在干什么?在这个相对浮躁的时代,写书的都在搞穿越搞戏说搞低俗围着重口味打转,读书的哪能聚精会神一门心思看名著读经典?职场要拼杀,社交要应酬,友情要联络,身心要娱乐,读书,有时即便有那个心,也未必有那份闲情。于是,图书大多成了家居装修时点缀书柜的软包装。 中国是个出版大国,每年出版的图书总量世界第一,然而与成反比的是中国读者群却不是世界第一。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

10、64本,俄罗斯人均每年读55本,日本人均每年读40本,就连忙着整容做泡菜的韩国人每年也要读书7本,而中国人均每年看书是0.7本。值得关注的是,三年前的调查数据显示,国人每年平均看书是4.5本,由此可见,国人不仅读书少,而且变得越来越不爱读书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文化大国居然读者寥寥,这事儿说出去确实有伤面子,于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有识之士和官方组织坐不住了,意欲立法强制人们读书,不读书就是违法,违法就要处罚。这不,新华网有报道称,我国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争取在年底形成较成熟方案提交国务院法制办。依法读书,守法读书,霸王硬上弓,此情形说出去照样不光彩

11、,老外那是自愿读书热爱读书,咱却是牛不喝水强按头,这读书读得也太无奈了些。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一首劝学诗,既然大伙儿黑发不知勤学早,那么依靠点法律手段促进社会读书热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然而我总觉得立法读书看上去很美,做起来会很囧,试想,依法读书如何实施?读书多少如何计量?光买书不看书又如何鉴别?图书借而不阅又如何界定?真读与假读如何评判?一字一句看到脑子里的东西还真不好依法查处,硬制度要来个软着陆难度还不是一般的大,由此看来,为阅读立法实在是不靠谱。 阅读是对知识的渴求,是一种精神的享受。阅读好比谈恋爱,没感觉、不喜欢的总是很难通过外力捆绑到一起的,即便通过法规硬性捆绑,读者与作者都不会有幸福感。读书本是风雅事,如今却弄得像霸王硬上弓,这多少有点病急乱投医的味道。还是明代的于谦说得好:书卷多情似古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要阅读更要悦读,只有发自内心地产生一种对书的热爱与嗜好,这书才能读到心里记在脑里,否则,徒增一种形式主义而已。因此,读书之事可引导可激励而不可霸王硬上弓,有关部门肯花这番心思去立法,倒不如出台政策把书价降下来,把更多的图书馆和便利借书点建起来,通过各种方式让读书益智养心的氛围浓起来。风雅之事文雅办,岂不更好更有效?!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