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二单元检测题生物.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923335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第二单元检测题生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第二单元检测题生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第二单元检测题生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二第二单元检测题生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二第二单元检测题生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第二单元检测题生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第二单元检测题生物.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级: 学号: 姓名: 学 号: 第二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B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T2图2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一个固定大小的铁丝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饲料和水。则笼内鼠数量的变化,应近似于右图中的( )A曲线 B曲线 C曲线CD曲线D313某沙滩原有黄泥螺约3000吨,现每年最多可新增300吨。为不影响可持续发展,每年的最大捕捞量应控制在( )3000吨B300吨C1500吨D150吨T

2、4图4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后,接种少量的小球藻。右图是小球藻的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各图中,能反映小球藻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T5图5右图用来表示田鼠种群的理想增长曲线和在某自然环境中的实际增长曲线,关于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X区域(图中阴影部分)可以代表环境阻力的大小B严密封储粮食,保护田鼠天敌等措施可以使e点向下移动C人工灭鼠时要将田鼠数量控制在c点D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是de段6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演替是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时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C不论是成型的群

3、落或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D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7下列情形中,两个不同群体间的竞争最为激烈的是 A.一个群体比另一个群体大得多 B.两个群体亲缘关系密切C.两个群体的生态位相似,彼此重叠 D.两个群体的生殖方式相同8研究发现,在群落演替中,一个种群的数量迅速增长过后,往往会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形成这种相对稳定的原因最可能是( )A天敌数量减少B可利用的食物增加C出生率降低或死亡率增加 D出现了其他新物种9当草食动物从天然草场转移后,将看到的现象是 ( )植物竞争强度增加 植物竞争强度降低 植物种类增加 植物

4、种类减少ABCD10一个湖泊生物群落是指湖泊中所有的( )A.植物B.动物 C.生物D.微生物O时间种群数量KabT11图11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 )A.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 a种群依赖于b种群B. 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 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 a为S型增长, 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 b为J型增长, 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12下面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个湖里的全部鱼 B.草原上的全部生物C.一片草地里的跳蝻和蝗虫 D.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昆虫、蜗牛等13为了减少某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

5、蛛。下图表示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解释正确T13图的是( )A.在I时期,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会增加得更快B.在时期,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 C.在时期,两个种群之间仍然存在相互作用 D.随着害虫的进一步减少,蜘蛛数量最终会减少到零14下面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C.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15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

6、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16在0.5 mL培养液中放入5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一天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如右图所示的结果,对这一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T16图A.大草履虫的生长呈现出“S”型增长B.大草履虫放入瓶内第一天起就进入指数增长期C.在第四天至第六天中,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该瓶内大草履虫种群的K值为40017下列有关草原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原上的牧草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B.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草原,要研究草原的范围和边界C.过度放牧、退耕还草等人为

7、活动不会影响草原群落的自然演替D.草原群落上的动物在水平方向上是均匀分布的18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物层 B.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C.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19池塘养鱼时,为能长期保持较高的产鱼量,应采取的最佳方案是( )A大量增加饵料的投放量B大量增加鱼苗的投放量C及时、适量地捕捞成鱼D限制捕鱼20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1990年紫茎泽兰侵入我国四川凉山地区后,泛滥成灾,其增长曲线近似“J”型B对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值C一个呈“S”型增长的

8、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率最大D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21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22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这时生态因素对该种群没有作用B种群的增长率保持稳定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D出生率再也不会超过死亡率 23下列各项中,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A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不断变化B开始时物种数目增多,然后趋于

9、稳定C在初始阶段之后,群落中生物物种的总量下降D无生命的有机物总量增多 24若某个鼠种群有亲代成年鼠a只,每只雌鼠一生平均产仔16只。假设各代雌雄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成年,且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鼠应为( )a8n-1只Ba8n+1只Ca8n只Da8n-2只二、非选择题T23图25.等距取样法是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采用的方法,是在长方形地段上,先将调查总体分为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后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1)现有某调查小组打算调查校园草坪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这 块草坪长100m,宽30m,调查时抽取10个样方,那

10、么应该每 距离设一样方,样方大小应 。(2)调查小组确定了如右图所示的一个样方,图中圆圈表示蒲公英个体分布。请将表示应该计数个体的圆圈涂黑并计数 。(3)若调查小组统计到各样方内蒲公英的数量如下:样方编号12345678910种群数量(株)1110812791091112则校园草坪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是 。(4)分析(3)中所得数值是否与实际种群密度完全一致? 。26科研小组在实验室中用一定大小的培养瓶人工饲养果蝇,投放一定量的果蝇后,饲喂以一定量的酵母菌。统计果蝇的数量变化并绘制成曲线图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草履虫、酵母菌所进行的实验培养结果也与上图相似,这表明

11、种群在一定的空间、一定的资源条件下的增长类型,一般都是_。(2)曲线的纵坐标能反映种群密度的大小吗?_。在一定环境中种群增长曲线的渐近线,生态学上可称为_。(3)该渐近线的数值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吗?_。试依据图解,根据该渐近线的含义对下列各项科研和生产活动提出你的建议:关于珍稀动物的保护:_;关于草原上的放牧:_;灭鼠若是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鼠群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水平,因此,更有效的灭鼠方案是_。27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虫。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其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杀虫剂处理后,

12、可使群体中个体数量在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但从第2代以后螺旋蛆蝇种群的个体数量迅速回升,年龄组成又变为 型。说明这种蛆蝇通过杀虫剂的 作用,使 基因频率不断提高。 (2)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能使种群的出生率 ,致使种群年龄组成表现为 型。 (3)若对a组第7代起改用效果显著的另一种杀虫剂处理,请预计群体从814代间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并画在坐标图上。28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中均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且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2)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增长很快,有可能是J型增长吗?为什么? 。(3)随着水螈的增多,三种被捕食蝌蚪的总数量 ,其中锄足蟾蜍蝌蚪数量 ,这最可能是因为 ,由此,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4)随着水螈的增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