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从加强化学实验开始.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9231864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从加强化学实验开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从加强化学实验开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从加强化学实验开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从加强化学实验开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从加强化学实验开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从加强化学实验开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从加强化学实验开始.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从加强化学实验开始 宜城市官庄中学 陈玉明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目前乡村教育的现状是实验器材不全,费时,考试时又不重点考实验,于是部分教师就用功利之心对待实验,全部实验一律采取黑板实验。其实,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大纲规定的实验,让学生通过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处理实验数据及设计实验的能力,更有利激发学生的兴趣,把知识理解得深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

2、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一、领会新大纲要求,把握新课程标准,充分认识实验教学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和“实

3、验操作的技能”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初中化学教材共安排了130个探究活动,在整个教材中占了重要地位。实验探究既是一种活动方式,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活动有的是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现象的,如“蜡烛及燃烧现象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有的是让学生体会探究过程的;有的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也有培养设计探究实验的;有的是强化实验操作的;还有验证化学原理的等探究

4、活动。教师要认真的分析这些实验探究活动,做到心中有数,周密组织,以取得最好成效。二、围绕化学实验原理,总结实验操作规律,培养实验能力化学实验理论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实验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三个方面。教师应当在每一类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针对具体实验围绕“三大原理”进行探索、理解、辨析和归纳,不断提高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1、实验原理:即反应原理,指的是每个具体的化学实验,反映了或说明了或推断了什么样的物质发生何种变化的理论。在进行每一个化学实验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确:是什么物质进行反应?为什么要选用这些物质?反应时的条件是什么?学生掌握了化学变化的实质,那么对每次实验的装置和操作就

5、有了理论依据,也为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奠定了基础。2、装置原理:根据反应原理,让学生明确选择仪器的原则,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加强引导:(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选择仪器。初中化学教材里,讨论化学反应的条件有:常温、加热、高温、通电、加压、催化剂等。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反应物的性质来制取新物质时,所需要的仪器也就不完全相同。另外收集气体的方法和操作,应根据气体的溶解度、对空气的相对密度、常温能否与水或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等因素而定。(2)根据控制化学反应速度的要求来选择仪器。在实验室里,为了达到安全而又迅速地制取某种物质,有些反应需使反应速度加快,有些要控制生成物的量,有些则反之。为此,在实

6、验中,要采用适应这些要求的装置。如在讲实验室里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时,就着重向学生讲明教材中选用长颈漏斗的好处。这样分析、讲解,使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就能正确地选好仪器。3、操作原理:在实验技能方面让学生掌握:(1)所用各种玻璃器皿的性能和使用方法;(2)有关物质的溶解、过滤、结晶、再结晶的操作方法。进行每次实验时,必须让学生明白两方面的问题:(1)配套组合根据实验需要,选用的仪器之间,大小、规格应怎样协调、搭配?如若不这样组合会出现什么弊端?能否作某种调换或代用?(2)连接顺序为达到良好效果,选用的仪器应采取怎样连接的位置顺序和安装与拆除的先后顺序?为什么要安排这种顺序?不遵循此顺序会带来什么

7、不良后果?另外教师除了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可以将操作要领编成“口诀”,传授的给学生,使学生能掌握牢固。三、强化课堂演示实验,认真落实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形式,它生动、简捷、有效,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实施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一般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分为三种形式教学:对于重要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对一些要求不高的实验,可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要求学生设计或改进后上台演示;对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现象又不太明显的实验,教师先进行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的缺陷在哪里,进而改进实验。教

8、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力求做到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同时还应对一些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对于学生分组实验,在学生明确实验名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着重让学生讨论实验探究的方法,制定实验方案和步骤,然后才动手实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在进行实验的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指导:1指导学生严格遵守化学实验操作规程。教师在指导时既要让学生明白每个实验操作所依据的原理,认识错误操作可能发生的危害,也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正确操作的习惯,学会熟练的操作技巧。2.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教师在巡视指导中,要善于根据实验内容和学生情况给学生恰

9、当地揭示观察要点。要善于对学生恰当地启发提问。要善于及时启发学生解决实验失败的问题。3.指导学生作好实验记录,撰写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验理论水平。四、指导学生做好家庭小实验,定时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新课程标准除了演示实验和实验探究活动,还安排了十多个家庭小实验,这些家庭小实验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是要适时布置,合理安排。二是要加强指导,正确点拨。如药品的使用、仪器的替代、操作的方法等等。三是要督查展示,总结成败。四是要拓展补充,自主探究。化学课外实验活动也是一种活动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丰富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活动方法。教师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可以做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化学趣味实验,以及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等。教师应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开展化学课外实验活动,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能丰富学习生活。综上所述,作为化学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搞好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同时,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成为新时期的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