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单元集体备课之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9230466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单元集体备课之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科单元集体备课之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科单元集体备课之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科单元集体备课之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科单元集体备课之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科单元集体备课之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单元集体备课之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科 单 元 集 体 备 课 记 录 簿时间2015年10月 主备人 年级九年级学科语文单元第六单元主讲人教 学 目 标 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反复地诵读,熟悉并背诵重要的篇章,提高阅读能力,学会一些阅读技巧。了解有关作者、文体及相关知识,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能力。3.积累古今异义词,揣摩、品味精彩文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适时的点拨 讲练结合巩固所学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文章中学到历史人物的勇气、魄力和智慧,并从他们身上汲取精华,传承美德,砥砺意志,自强不息。2、欣赏古代诗词,体会作者

2、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重 难 点第六单元教学重点:1.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及中国几大历史著作的有关知识。2.反复地诵读,熟悉并背诵重要的篇章,提高阅读能力,学会一些阅读技巧。3.培养学生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能力。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4.欣赏古代诗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第六单元教学难点:1.学生对特定的历史背景难以理解。2.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和掌握有较大的难度,应重点训练。3.文言文的一些语法知识与现代文的有所不同,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4.指导学生,从文章中学到历史人物的勇气、魄力和智慧,并受到思想教育。学情分析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缺乏兴趣,不喜欢的

3、人也不少,而喜欢文言文,对文言文感兴趣的学生寥寥无几。基于这种情况,文言文教学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主体的学习兴趣不浓,处于被动地位,这是急需改变的;好在大多数学生同时也认为学习文言文是必要的,应该认真学习文言文。只是他们的目的绝大多数仅是为应试,在讲究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学生自身对学习文言文目的不明确,目标肤浅,自然不会深入多方面去探究;再者,在文言文教学中,不少教师仅是为了分数而教学,这自然容易使学生误解,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文言的学习不仅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从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进而传承中华文明。教师作

4、为引导者有时付出很大努力也见效甚微,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需要解决的头等问题,文言文教学讲究多诵读,老师可开展班级诵读古文比赛,激发学生兴趣,或者多听优秀的朗诵音频,模范朗读,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诵读。其次,学习文言文的难度比学习现代文要大得多,其原因主要是文言文年代久远,文字形式远离现代生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一些艰涩难懂的实词和句子,虽费时费力却难懂其意,时间长了也就不愿意去深究弄懂,因此阅读障碍较大。同时,文言文行文简练,单音节词占优势并多省略,多特殊的语法现象,如宾语前置、介词短语后置等,再加上古人锤炼语言,讲究“微言大义”。因此,教师在讲授文言文的过程中,不但要强调字词句

5、,还应加强文化常识的讲授,鼓励学生多查阅古汉语工具书,多看文言篇章名著。总体来说,在文言文学习中学生要取得好成绩,作为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文言知识,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一定要把每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吃透,特别是名篇,更要讲究教学方法,懂得教学艺术,要设法引导学生自己努力探究积极积累,教师与学生才能达到双赢。教学进度陈涉世家两课时;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时;隆中对两课时课时;出师表两课时;词五首一课时;写作两课时;综合性学习一课时;单元测试及讲评三课时。知识结构示意图1.本单元共四篇文章,三篇史传篇幅较长,囊括了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多种要求,五首词是古代诗词中的经典词作,从内容、风格、艺术上都各具典

6、型性和代表性。2.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积累重要的文言文知识,还可以增长历史知识并受到古人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3.学习这个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去同古人作心灵对话,理解他们特殊的思想情感,从这些历史资料中去发现和领会中华民族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甘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统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4.指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体会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历史作用,脱离特定环境审视人物的做法是不足取的。树立正确的偶像观、英雄观人生观和远大抱负;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评价历史人物。5.朗

7、读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时应该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如齐读、散读、个人朗读、分组朗读等方式,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尽可能在课堂上识记相关名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6.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掌握知识,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互相质疑,“有疑而问”或是“明知故问”,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掌握文章的大意,进一步熟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法学法1.熟读成诵法:古代诗文教学中,诵读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学生能流畅诵读,对课文内容才能真正掌握,而且诵读本身就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2.疏通文意法: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8、掌握浅显的文言词语,归纳积累重要词语,掌握疏通文言文内容的技巧和方法。3.阅读欣赏法:通过阅读欣赏,将自我与课文中的情感与思想相融合,走进人物心灵,在碰撞中获得自己的感悟和思考。4.比较阅读法:注重比较阅读,在比较阅读中增强对课文的理解。除了朗读之外,词语和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也是文言阅读训练的重要方式。对词语和句式的归纳比较练习,可以在感性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训练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整理,结合所学过的文言知识,总结出同类语言现象的某些规律,逐渐达到理性的认识。5.拓展练习法:组织拓展性的语文活动,比如组织一次野外活动,让学生仿照所学课文写一篇游记;利用图书资料围绕历史名人作一些综合探讨,

9、扩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让他们在一个宏观的文化背景中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还可以组织一次古代诗歌的朗诵比赛,对于一些情节性较强的诗可以编成诗剧表演。6.背景分析法: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辩证地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汲取精华,提升思想,完善自我。单元练习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九上第六单元测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20分)一基础知识积累(2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罾zn 忿恚fnhu 裨补b 脉脉mimiB.怫然f 徒跣xin 休祲jn 咨诹zuC.诣y 汉沔min 信大义xn 臧否pD.崩殂c 麾下hu 引擎jn 斟酌zhnzhu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

10、一项是( )(3分)A.陈胜自立为将军 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B.谓为信然 秦王怫然怒C.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将军向庞,性行淑均 D.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3.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C.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

11、立下的鸿鹄之志。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B.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C.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D.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6.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写作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而唐雎不辱使命就是出自于其中的魏策。B.三国志记载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其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C.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垢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D.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当时的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

12、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7.根据提示,按要求默写古诗文。(6分)(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一句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意思一致。(2)望江南中表明思妇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产生的原因的句子是 ,本词的主旨句是 。(3)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表现自己和征夫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4)武陵春中被词论家称赞为写愁“创意出奇”的句子是 。(5)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 。二现代文阅读。(20分)夏之绝句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骈体文,而夏天,像一首绝句。 已有许久,未尝去关心蝉声。耳朵忙着听车声、听综艺节目的敲打声、听售票小姐不耐烦

13、的声音、听朋友附在耳朵旁,低低哑哑的秘密声应该找一条清澈洁净的河水洗洗我的耳朵,因为我听不见蝉声。 于是,夏天什么时候跨了门槛进来我并不知道,直到那天上文学史课的时候,突然四面楚歌、鸣金击鼓一般,所有的蝉都同时叫了起来,把我吓了一跳。我提笔的手势搁浅在半空中,无法评点眼前这看不见、摸不到的一卷声音!多惊讶!把我整个心思都吸了过去,就像铁沙冲向磁铁那样。但当我屏气凝神正听得起劲的时候,又突然,不约而同地全都注了嘴,这蝉,又吓我一跳!就像一条绳子,蝉声把我的心扎捆得紧紧地,突然在毫无警告的情况下松了绑,于是我的一颗心就毫无准备地散了开来,如奋力跃向天空的浪头,不小心跌向沙滩! 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

14、打,有雷响,蛙声、鸟鸣、及蝉唱。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 绝句该吟该诵,或添几个衬字歌唱一番。蝉是大自然的一队合唱团,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吟诵着一首绝句,这绝句不在唐诗选不在宋诗集,不是王维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它们对仲夏也有共同的情感,而写成的一首抒情诗。诗中自有其生命情调,有点近乎自然诗派的朴质,又有些旷达飘逸,更多的时候,尤其当它们不约而同地收住声音时,我觉得它们胸臆之中,似乎有许多豪情悲壮的故事要讲。也许,是一首抒情的边塞诗。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蝉该是有翅族中的隐士吧!高踞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分外轻逸,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蝉亦是禅。 午后也有蝉,但喧嚣了点。像一群吟游诗人,不期然地相遇在树荫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