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广东省汕头市南澳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9227563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广东省汕头市南澳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教材】广东省汕头市南澳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教材】广东省汕头市南澳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教材】广东省汕头市南澳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教材】广东省汕头市南澳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广东省汕头市南澳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广东省汕头市南澳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南澳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颈联/径自 会晤/梧桐 散落/散兵游勇B游弋/刈草 侪辈/跻身 轴承/压轴好戏C纰漏/癖好 缧绁/泄密 薄荷/薄利多销D煽动/潸然 咯血/炮烙 蹊跷/独辟蹊径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随着广州亚残运会的火炬点燃,开幕式筹备工作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几经推敲、几经修改,一个老到的总体运行方案终于出台,但组织这么偌大的排练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亚运会相比,亚残运会有其特殊性,残疾人也有特殊需求。

2、“细节决定成败,细微才见功夫。”在筹备开幕式过程中,各子团队负责人按照要求将工作时间精细到每一秒,空间精细到每一米,人员精细到每一岗,做到定岗、定人、定责、定时,确保无微不至、百不一爽。A老到B偌大C无微不至D百不一爽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某当红歌星在微博中这样写道:“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增进对社会的责任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社会树立一个好榜样。”B上一届茅盾文学奖终评时,很多人都感叹我的丁一之旅读不懂,他们只关注小说的趣味,而从未想过史铁生式的精神冥思留一个空间。C让子弹飞,让物价飞,别让血汗工钱飞!这是讨薪8年未果的民工打出的“最潮标语”,他们想以此引起政府

3、和媒体注意,希望能够如愿讨回工钱回家过年。D在学校举行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一个人学习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 , 。可是,即使如此, ,因为 。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 。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 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 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

4、A B C 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题。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也。少骁勇,善用马槊。大业末,聚徒数百,共保乡里,以备他盗。后依李密,署为内军骠骑。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隶四骠骑,分为左右自卫,号为内军。自云:“此八千人可当百万。”知节既领其一,甚被恩遇。及王世充出城决战,知节领内马军,与密同营在北邙山上,单雄信领外马军,营在偃师城北。世充来袭雄信营,密遣知节及裴行俨助之。行俨先驰赴敌,流矢所中,坠于地。知节救之,杀数人,世充军披靡,抱行俨重骑而还。为世充骑所逐,刺槊洞过,知节回身捩折其槊,兼斩获追者,于是与行俨俱免。及

5、密败,世充得之,接遇甚厚。武德二年,知节谓秦叔宝曰:“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及世充拒王师于九曲,知节领兵在其阵,与秦叔宝等马上揖世充曰:“荷公接待,极欲报恩。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于是跃马与左右数十人归国,世充惧,不敢追之。授秦王府左三统军。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并领左一马军总管。每阵先登,以功封宿国公。武德七年,建成忌之,构之于高祖,除康州刺史。知节白太宗曰:“大王手臂今并翦除,身必不久。知节以死不去,愿速自全。”六月四日,从太宗讨建成、元吉。事定,拜太子右卫率,迁右武卫大将军,赐食封七百户。贞观中,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

6、与长孙无忌等代袭刺史,改封卢国公,授普州刺史。十七年,累转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北门屯兵,加镇军大将军。永徽六年,迁左卫大将军。显庆二年,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以讨贺鲁。师次怛笃城,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贺鲁遂即远遁。军还,坐免官。未几,授岐州刺史。表请乞骸骨,许之。麟德二年卒,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八) 注建成、元吉:秦王李世民的兄弟。 贺鲁:西突厥沙钵罗可汗。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简:挑选B与密同营在北邙山上 营:安营,驻扎C构之于高祖 构:陷害D表请乞骸骨,许之 表:奏章6.填入下列句子“”

7、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隶四骠骑,分为左右自卫 行俨先驰赴敌,流矢所中,坠于地世充军披靡,抱行俨重骑而还A以 因 则 B而 为 乃 C以 为 乃 D而 因 则7下列各组中,停顿最合理的一项是( )A世充器度浅/ 狭而多妄/ 语好为咒誓/ 乃巫师/ 老妪耳/ 岂是拨乱主乎B世充器度浅狭/ 而多妄/ 语好为咒誓/ 乃巫师/ 老妪耳岂是/ 拨乱主乎C世充器度浅狭/ 而多妄语/ 好为咒誓/ 乃巫师老妪耳/ 岂是拨乱主乎D世充 /器度浅狭/ 而多妄语/ 好为咒/ 誓乃巫师老妪耳/ 岂是拨乱主乎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咬金有胆识。他在隋朝大业年末社会动乱之际,组织聚

8、集了数百人来保护乡人,防止其他盗贼来侵犯。B程咬金被李密委任为内军骠骑,统领内军八千人。他的队伍都是猛士,可抵挡百万人马,他也因此蒙受特殊待遇。C程咬金几易其主。李密被败后,被王世充所得,后又与秦叔宝商定,离开难成乱世英明之主的王世充,转而投奔秦王,在秦王手下建功颇多。D程咬金在唐朝有功劳也有过失。他帮助唐太宗除去李建成和李元吉,为朝廷立下功勋;但是后来因罪被免官,而后不久又被任命为岐州刺史。9(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3分)师次怛笃城,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贺鲁遂即远遁。(4分)(2)选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程咬金“有远见

9、”?(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10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江 村 陈允平草舍蔬畦绕,柴门竹迳通。断云遮落日,细雨湿斜风。 野艾抽花碧,山茄带叶红。烟深南浦远,难认楚江枫。注:陈允平,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诗人,曾因图谋恢复旧朝之嫌入狱,晚年隐居四明日湖。山茄:又名洛神花。(1)你认为“细雨湿斜风”一句中哪个字最有韵味?请简要赏析。(3分)(2)这首诗的感情委婉含蓄,简要分析作者表现了哪些感情。(4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寡人之于国也) (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 。(王羲之

10、兰亭集序)(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嬉嬉钓叟莲娃。(柳永望海潮)(4) , ,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读书须教有疑解玺璋读书是要有一点怀疑精神的。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的话,就是告诫我们不要迷信书本,对于书中所言,不仅不要轻信,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进行一番仔细的甄别和思考。戴震是清代的大学者,据说他10岁时,老师教他读大学章句,读到一个地方,他问老师,怎么知道这是孔子所说而曾子转述的?又怎么知道这是曾子的意思而被其门人记录下来的呢?老师说,前辈大师朱熹在注释中就是这样讲的。戴震又问,朱熹是什么时

11、候的人啊?老师说,南宋时的人。戴震再问,孔子、曾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呢?老师说,东周时的人。戴震继续问,东周距南宋有多久了?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吧。戴震于是说,那么,朱熹是怎么知道的呢?老师无言以对。中国老百姓心地善良,最容易轻信;而历朝历代所推行的愚民政策,也养成了我们轻信的习惯。现在有些粉丝似的读者不允许别人有挑剔的眼光。他们的逻辑,就是你说某某书有问题,你就该自己写一本试试。这种盲目的崇拜,正是人性被异化、被遮蔽的结果。人性本善,这个善,并不单指善良,还有人的知性。而追根究底的怀疑精神正是知性的一种表现。要想成就一个人和一番事业,这点慧根是不能少的。陈寅恪在王国维沉湖之后为其撰写的碑铭中,

12、把它概括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发挥到极致的一种说法。戴震则指出:“学者当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他的意思是说,读书人头脑要清醒,别让人家忽悠你,也别自己蒙自己。这也恰如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所言:“盖无论何人之言,决不肯漫然置信,必求其所以然之故。”他还说,戴震能成为一代宗师,皆因他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这样一种本能。其实,梁启超对于所读之书也是不肯轻信的。他作王安石(荆公)传,为了弄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穷究其原因,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了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与宋史所记互相参证。他发现,宋史记载的王安石变法,有许多不实之词,“重以入主出奴,谩辞溢恶,虚构事实,所在矛盾”。

13、这是因为,宋史完成于南渡以后的史官之手,元人又因而袭之,其中多为反对党对王安石的诋毁和污蔑,“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梁启超则“一一详辩之”,所资之参考书竟不下百种。可见,读书不盲从,不轻信,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初做学问,或容易被别人所蒙蔽,待稍微读了几本书之后,又容易被自己所蒙蔽。既不“以人蔽己”,又不“以己自蔽”,则怀疑的精神固然重要,而质疑的能力就更显得重要。戴震总结为“学有三难”,哪三难?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这就是说,即使你有怀疑的精神,即使你不想盲从和轻信,但如果你过不了“淹博”、“识断”、“精审”这三关,还是免不了被蒙蔽。戴震这么说,自是他切身所体会的。而这些体会,“实从甘苦阅

14、历得来”,又不是凭空可以想象的。事实上,要将这“三难”变成三不难,殊非易事。历史上许多大学者或大师,也只能三取其一,或三取其二。这是因为,时至今日,书籍早已浩如烟海,其中真伪正误,则殊不知凡几,梁启超1921年在天津南开大学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其中讲到如何鉴别伪书、伪事,前后就列举了近20条。他还现身说法,讲到“有事虽非伪而言之过当者”,就举了自己所著戊戌政变记一书为例,他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梁氏在这本书中究竟“放大”了哪些“真迹”,以致所记不敢承认为“信史”,他没有说,但他的意思,我想,是要我们再读此书的时候,一定要带着疑问的目光,把那些“放大”的“真迹”还原为真相。但也不是为了怀疑而怀疑,“怀疑之结果,而新理解出焉”(梁启超语),并非历史虚无主义。或如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正是读书的辩证法。12-13题为选择题(12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