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探析.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9224733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探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探析引言自古以来,人类对美好社会孜孜以求,因此产生了各种理想社会的设想和理论,从乌托邦到大同世界再到科学社会主义,都留下了人类不懈追求的足迹。建设和谐社会寄托了我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是几千年来炎黄子孙的长期追求。实现社会和谐,是任何一个政府、政党不断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从本质上看,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目标是一种美好和谐的社会形态,邓小平同志提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不仅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更是为后人寻求一个和谐理想的社会指明了方向。十六大报告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

2、设小康社会的六个目标之一。十六届四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提高执政党的五种能力之一提出来,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干部、知识分子强烈的反响。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胡锦涛同志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建设什么样的和谐社会作出明确阐述,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胡锦涛进一步提高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战略任务的重要位置,把它作为“四大建设”之一。“四大建设”就是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3、,已成为国家和人民的重大历史使命,也将引领着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和谐社会的理论,从本质上看,既传承又发展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论,认为社会主义不但是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而且必须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其总体目标是1:扩大社会中间阶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努力改善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建立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节约而又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人民、对党、对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1和谐与和谐社会再认识所谓和谐,是各种矛盾和

4、关系配合协调,使之相生相长、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当事物的矛盾和关系配合得适当、匀称即协调时,就会达到共同发展的美好境界,或发生质变生出新的更高级的事物。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是如此。中国人从古就知道天人合一、阴阳互济的道理。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和谐”不是没有矛盾,而是矛盾双方的“协合”或“和解”。他认为音乐、几何、雕塑、宇宙天体中都有和谐的范例2。老子认为和谐是一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境界。本文认为和谐是一种动态的状态,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对平衡的状态。和谐社会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3:首先,社会资源兼容共生。民族、宗教、党派、阶层是

5、国家重要的社会资源。和谐社会应当是各类社会资源互相促进而又互相制衡的经纬交织的公民社会。其次,社会结构合理。社会结构是社会的框架。社会结构合理是社会和谐的前提。社会结构合理,社会距离适当,社会矛盾也会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社会管理、社会整合、社会控制的难度比较小,成本比较低,和谐社会容易建成。第三,社会行为规范。社会的规矩是社会行为的准则。社会规范是社会控制的防火墙,是社会发展的支撑点。社会在前进,社会规范会更新。更新后的社会规范依然是推动整体前进的推进器。第四,社会运筹得当。所谓“社会运筹”即“社会整合”。意思是说在调节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利益时,运调自如,运筹决胜。运筹得当,兼顾各方,兼容并

6、包,各得其所,皆大欢喜;运筹得当,方能用尽可能低的社会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和谐社会,应该着眼于人,服务于人,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在我国现阶段,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完全做到人的全面发展,但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必须担负的历史责任。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要相应提高人自身的各种素质,同时在体制上保障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权利的实现,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谐社会所要统筹协调的矛盾,比科学发展观要统筹协调的社会发展中的矛盾范围宽广。通过统筹协调各种矛盾关

7、系,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实现和谐社会,全体人民共享社会进步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成果。2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和谐社会,是在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为适应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元化而提出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不少学者都对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和谐社会进行解释4,根据胡锦涛同志的论述,和谐社会应具有以下特征:2.1民主法治首先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尊重人民群众的独立人格和民主权利,尊重并维护公众的社会知情权、社会参与权、意志表达权及民主监督权,在民主得到充分发扬的基础上,使社会各方面积广泛调动。同时,民主要与法治相结合,使整个社会的运转服从于法制的权威,真正做到法律高于人情、

8、法律高于权力,从而使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2.2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主题。要妥善处理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不仅仅表现为收入分配的公平,而且表现为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的公平、机会的公平以及整个社会规则和机制的公平,是一个公平发展的体系。同时也应看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是相对的公平,不能离开生产力水平对公平提出过分的要求。因此,政府要从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高度来处理各类社会问题。2.3诚信友爱全社会诚实守信。人民按照诚信的道德原则进行联系交往,是使社会系统协调、和谐的最重要的基础条件。构建和谐社会,要以诚信道德为

9、基础:民主必须在取信于民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充分发扬,法治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诚信的过程;只有尊重和遵守诚信规则,人们的创造活动得到维护,创造才能得到发挥,社会才充满活力;没有诚信与法治作保护,社会秩序出现混乱,人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公平公正就难以实现,安定有序也成为空话;唯有在诚信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才能坦然相处,也才能建立起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2.4充满活力一个社会要充满活力,首先要发展先进生产力,这是社会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二是推进市场化改革,为社会充满活力提供制度支撑。鼓励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

10、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从而使社会活力竞相迸发。 2.5安定有序安定有序主要涉及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组织机制问题;二是社会管理问题;三是社会秩序问题。必须建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要通过建设安定有序的社会,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2.6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个和谐的社会不可能建立在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基础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要寻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最佳结合点。这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国家十分重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特别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建

11、设节约型社会。3 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53.1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3.2 是马克思主义现实化的要

12、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表述,都是指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马克思的科学论述逐步变成现实,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推进伟大事业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3.3 是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完全符合“三个代

13、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入新时期新阶段,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3.4是改革与发展再上台阶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涝?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为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重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社会形成合力,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3.5 是处理当前存在的问题的

14、途径近年来,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存在部分不能很好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而导致各类事故频发,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损失,反过来又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影响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这迫切要求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同时,改革开放后,伴随着政府和社会职能的分离和企业中社会职能的剥离,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大量与公民相关的社会公共事务要由社会各种组织来承担。因此,只有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培育和健全各种社会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网络,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等各种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4 和谐社会的构建思路4

15、.1 建立和谐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政府”,“和谐政府”应该是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让一切创造和谐力量充分涌动的政府。政府转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必须强化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弱化微观管理职能,使政府致力于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好地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市场机制所不能提供的公共产品。构建和谐社会,政府必须更有效地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分配、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开展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等等。为此,政府要实现公共治理和谐:在发展战略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真正地体现公正、公平和正义;从政府的职能

16、上实现由管制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4.2公民积极参与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有公民的广泛参与。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各司其职,承担起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各守其则,具有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自觉遵循社会规则、规章制度和公共秩序。和谐社会是一个利益分配基本均衡的社会,而公民对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广泛而平等的参与,是防止市场社会里利益失衡的最有效力量。作为普通公民,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实质上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客观上为建设和谐社会尽了一个公民的微薄之力。理性是现代社会成熟的标志,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也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有的重要素质。理性合法的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