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9224686 上传时间:2024-03-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年级计算,尤其是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是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百以内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计算的基础。那么,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达到正确、合理、迅速、“脱口而出”呢?下面就结合自己教学的体会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一、重视算理教学,是准确计算的前提。 一年级计算教学,首先就要重视计算中的算理教学,使之符合儿童概念形成的认知规律。1、在操作中揭示算理。 恰当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各种活动,例如摆一摆、想一想、改一改、算一算,从中揭示算理。为了让学生理解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理,我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例如:算“16 1

2、”,学生先摆一捆零6根,然后从6根里拿走1根,这样,为学生理解记忆打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正确计算有了更好的铺垫。2、在演示中明确算理。 教学中尽可能地通过直观演示,明确算理,我在教学“9加几”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凑十”思想,通过同桌讨论,操作演示,在分、画、填、想、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最后概括出“凑十”的方法,让学生一定要在老师的演示中明白数学算理。3、在类比中同化算理。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通过类比,完成知识迁移,十分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认知结构的形成。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就可以利用“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毕竟计算是数学的最为重要最为

3、基础的部分,是学生学习深入学习数学的基石。犹如高楼大厦平地起,计算好似地基,唯有地基打得好打得牢,才能在此基础上建成摩天大厦。所以作为教师,必须非常重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一、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算理算法是解决“怎么算”的问题,即计算法则。算理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例如,“9加几”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来感知“凑十”的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凑十”的算理。“9加5”,出示能装10块蛋糕的盒子

4、,其中已经装了9块,盒子的外面有5块蛋糕。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摆,知道为了能很快算出一共有多少块蛋糕,只要把盒子外面的5块,拿出一块放在盒子的空格里,凑成整10块,盒子外面的蛋糕由于拿走1块,还剩下4块,即把5分为1和4。进而说出9块和1块凑成10块,10块再加剩下来的4块就是14块,接着列出下列算式:9+5=14。同样,教学9加几、8加几、7加几等的算式可以让学生动手摆小棒,边操作边说过程边计算。这样使学生在“动一动、画一画、摆一摆”中充分感知“看大数,分小数,凑成 十,再相加”的计算过程,进而理解“凑十”的算理。二、科学组织练习,是准确计算的关键。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

5、在理解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加以理解,逐步掌握。”但练习绝不能搞题海战,多多益善,我觉得练习的有效与否,更要突出一个“巧”字。1、重点部分重点练。在教学前先认真分析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例如“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这节课的重点是“个位不够减,怎么办?”为此,在教学时我不急于要学生算出计算结果,而是在练习中特意安排了突破“十位”的变式练习。 2、经常出错的计算反复练。计算过程中学生发生的错误尽管五花八门,但细细发现还是有规律的。平时批改作业时,我有意识地把学生作业中算错的题进行分析、归类,起到了较好的效果。3、讲究练习形式的灵活多样。针对一年级儿童好动,持久

6、性、稳定性较弱的特点,试着采用了许多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例如:利用口算卡片;每天课前2分钟的口算或2分钟的对口令,开火车等方式进行听算。多样化的练习丰富了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使计算能力的提高有了保证。丰富练习形式,激发计算兴趣在计算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

7、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严格训练,养成习惯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计算习惯的培养。我会提醒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好习惯,做到数字、符号不抄错,不漏写。看到题目,学会认真审题,在明确题目要求后选择合适的的运算方法。鼓励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他们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不潦草,保持作业整齐美观。对于书写认真、字迹清晰的孩子我会进行表扬和全班展示,同时我要求学生运用验算的方法,学着自我检查,通过各方面的努力,逐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计算能力。三、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准确计算的保证。 纵观学生计算中的错

8、误,由于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错误远远要高于认知方面的错误。小学生的可塑性大,尤其是一年级学生,这一时期是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期。那么,怎样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呢? 1、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学习习惯中的每一项内容做起,持之以恒。 2、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做口算时,采用“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做作业时,“比一比,谁的书写最认真、最仔细、最规范”;课堂上,“看一看,谁听课最当心,回答时声音最响亮。” 3、及时表扬学习习惯方面有进步的小朋友,并用鼓励的话语期待着他(或她)有新的进步。 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从数感入手增强体验,培养数感。比如在

9、一年级1到10的认识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的数感,让学生首脑并用从1到10,教师说数,学生摆一摆10以内的各数,比一比 抓一抓,拿一拿10以内的各数,或者换成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图片上的物品,然后数一数,以此建立学生对数的感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从口算训练入手口算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较强的口算能力。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每天利用一些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这些口算题经常以卡片的形式 或者是以开火车的形式竞赛的形式来完成,看看那一组完成得好并给与奖励,以这样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口算的兴趣也很高,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切实加强口算的训练口算是笔算、估算

10、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想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因此我在每堂课前安排口算训练,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利用3至5分钟时间,进行口算练习。口算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对发展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能力均有直接的作用。口算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贵在坚持。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和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例如:12+5=?18-5=?加减对比练习,18-6=?13-6=? 减法对比练习。 我想,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成功了,必将会促进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提高。但在实施过程,仍然有一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是比较差。这还有待于我下学期进一步调整。 在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和巩固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