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岩类鉴定特征.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9223526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大岩类鉴定特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大岩类鉴定特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大岩类鉴定特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大岩类鉴定特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大岩类鉴定特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大岩类鉴定特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大岩类鉴定特征.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大岩类鉴定特征岩浆岩的肉眼鉴定一、岩石的概念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或岩屑组成的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目前巳知的岩石的1000多种,按其成因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二、岩浆岩的概念岩浆: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富含挥发成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融体。岩浆岩:是熔融状态的岩浆岩冷凝而成的岩石。三、岩浆岩的分类岩浆岩的种类很多,主要根据SiO2的含量将岩浆岩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四大类;按岩浆的产出状态(或冷凝深度)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又可分为深成侵入岩(简称深成岩)和浅成侵入岩(简称浅成岩)详见下表:岩浆岩分类简表岩类SiO2的百分含量主要矿物成分产状深成岩浅成岩喷出

2、岩主要构造致密块状致密块状、气孔状气孔、流纹、杏仁等主要结构全晶质中粗粒、似斑状细粒、斑状、斑状、隐晶质、玻璃质超基性岩66%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四、岩浆岩的构造岩浆岩的构造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和充填方式所反映的形态特征。岩浆岩的构造除与岩浆本身性质有关外,还取决于形成时的环境。常见的岩浆岩构造有:块状构造(致密块状构造):矿物分布均匀,无一定的排列方向,岩石无空洞,矿物紧密结合,它是岩浆岩最常见的构造,尤其在侵入岩中更为常见。气孔构造或杏仁构造:这种构造是喷出岩的常见构造,在熔岩冷却时,尚未逸出的气体被保留在岩石中形成大小不等的空洞,称气

3、孔构造。基性熔岩的气孔多半呈圆形、椭圆形;酸性熔性岩中气孔多为不规则状。气孔的拉长方向往往代表熔岩流动方向。当气孔被后期形成的钙质或硅质矿物所充填时,称为杏仁构造。流纹构造:为酸性喷出岩的常见构造,它是由不同颜色不同成分的条纹或拉长的气孔定向排列表现出来的一种流动构造。五、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岩石组分(矿物、玻璃质等)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和自形程度等。由于冷凝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如温度、压力、粘度、冷却速度等)不同,岩浆岩可具有不同的结构。按矿物的结晶程度和颗粒的绝对大小可分为:全晶质结构:岩石全由结晶矿物组成。其中,肉眼能分辨的称显晶质结构,多见于侵入岩;肉眼不能分辨的称隐晶质结构,多

4、见于喷出岩。显晶质结构又可按颗粒大小分为:粗粒结构(d5mm)中粒结构(d=2-5mm)和细粒结构(d2mm)。观察时要选择同种矿物测量,通常以长石为标准。玻璃质结构:岩石由非晶质物质组成,显微镜下不能看到矿物颗粒。它是由于熔岩迅速冷却而形成一种较均匀的玻璃状固态物质。显晶质、隐晶质和玻璃质结构区别如下表:显晶质隐晶质玻璃质岩石断面粗糙,矿物颗粒清楚,能在标本中确定矿物成分岩石断面平整,矿物颗粒不明显,故不能在标本中确定矿物成分岩石断面光滑常见贝壳状断口,断面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不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

5、斑状及似斑状结构: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颗粒大小相差悬殊,粗大的称为斑晶,细小的称为基质。当基质是隐晶质或玻璃质时叫斑状结构,基质是显晶质时叫似斑状结构。六、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组成岩浆岩的矿物种类繁多,但其中最主要的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等七种。后三种含SiO2和 Al2O3较高,不含铁镁,颜色较浅,所以又叫浅色矿物;前四种含铁较高,含SiO2较低,颜色较深,呈黑或暗绿,所以又叫暗色矿物。这七种矿物在不同种类岩石中组合和相对含量都不相同,故在岩浆岩鉴定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正确鉴定出岩石中这些矿物的种类及其相对含量。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随岩石而异。一般说来,暗

6、色矿物越多,岩石颜色越深,比重较大,岩石偏向基性;浅色矿物越多;岩石颜色越浅,比重较小,岩石趋于酸性。例如,暗色矿物含量在橄榄岩中超过90%,辉长岩中40-50%,闪长岩中20-30%,花岗岩中常小于10%。在鉴定矿物时,特别要注意岩石中辉石与角闪石,斜长石与钾长石的区别以及石英的有无及含量。岩石中辉石一般呈粒状、短柱状,断面近似正方形或圆形,多出现于超基性岩中。角闪石则呈长柱状,断面近似菱形或椭圆形,多出现于中酸性岩石中。斜长石一般为灰白色,窄板状,有时可见明暗相间的聚片双晶;钾长石则易成浅肉红色,宽板状,有时可见半明半暗的卡斯巴双晶。石英在岩石中一般呈浅灰色,粒状,因无解理面呈不平坦断口,

7、断口油脂光泽,且易与钾长石共生。七、肉眼鉴定岩浆岩的方法主要是从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四个方面进行。岩浆岩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岩石中SiO2含量多小,一般SiO2含量多,浅色矿物多,岩石呈现白色、深灰色、肉红色等浅色;SiO2含量少时,暗色矿物多,岩石呈深灰、绿、黑色等深色;因此根据岩石颜色和主要矿物成分,可划分出岩浆岩的大类即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观察岩浆岩的颜色时宜远观,看其总体色调。需要注意的是非晶质的喷出岩中则不能用岩石的颜色来定岩石的酸、中、基。如黑耀岩为酸性,但为黑色。再根据岩石的结构、构造确定它属于深成岩、浅成岩、还是喷出岩。然后按岩浆岩分类简表上纵横栏交汇即初

8、步确定出岩的名称。岩石中的中、粗粒矿物一般可直接用肉眼观察,颗粒较小的细较小的细粒结构常借助于放大镜,以便较准确地识别矿物成分。八、常见岩浆岩的特征橄榄岩:超基性深成侵入岩,一般呈绿色或黑绿色,中粒一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大致等量的橄榄石和辉石组成,可含少量角闪石、黑云母等,没有石英,橄榄石含量达90%以上者叫纯橄榄岩,(90%)组成的超基性深成侵入岩,可含少量橄榄石、角闪石、磁铁矿等金属矿物,辉石晶粒粗大,橄榄石镶嵌其间,颜色暗棕或灰黑,结构构造与橄榄岩相似。苦橄岩:苦橄岩为超基性岩的喷出岩,呈淡绿色至黑色。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有时具气孔或杏仁构造。主要由橄榄石(50-70%)和辉石(

9、40%)组成,可含少量基性斜长石、普通角闪石。若具斑状结构,则称苦橄玢岩。自然界分布较少,常与玄武岩共生,多产于玄武岩底部附近。辉长岩:基性深成侵入岩,中粒至粗粒结构,块状结构。主要矿物成分是斜长石和辉石,次要矿物有角闪石、橄榄石等,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含量大致相等。辉绿岩:基性浅成岩。暗绿或黑绿色,矿物成分与辉长岩相似,但粒较细,长条形斜长石自形程度好,辉石以它形充填其间,为辉绿结构。具斑状结构者称辉绿玢岩。玄武岩:是分布广泛的基性喷出岩。黑色、黑灰色或暗紫色,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发育,斑状结构或隐晶质结构,一般常见的斑晶为长条形斜长石、橄榄石(可蚀变为褐红色伊丁石或蛇纹石)或辉石,而角闪石、黑

10、云母少见,玄武岩常具柱状节理,若为水下喷发的,易形成枕状构造。闪长岩:中性深成侵入岩,浅灰一灰白色,等粒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白色斜长石和普通角闪石(20-30%),有时暗色矿物以黑云母或辉石为主,石英含量很少(1m厚层:单层厚度0.5-1m中厚层:单层厚度0.1-0.5m薄层:单层厚度0.01-0.1m极薄层:单层厚度0.01m按形状还可以分为:平行层理斜层 理交错层理波状层理递变层理2、层面构造:是各种地质作用在沉积物层面上留下的痕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沉积岩形成的条件,主要的层面构造有:波痕、泥裂、雨痕、虫迹等。波痕:系运动介质(流水、波浪、风)在砂质等非粘土沉积物层面上形成的一种

11、波状起伏构造,它由一系列近于平行的呈线性延长的波峰和波谷组成,波形对称或不对称,延长方向一般垂直于介质运动方向。泥裂:泥质或灰泥质沉积物因曝晒所发生的收缩龟裂纹,平面上呈不规则网格状,剖面上常呈“V”形,并为上覆沉积物充填。雨痕:偶尔阵雨降落在泥质沉积物表面,撞击形成的小凹穴,呈圆形成椭圆形。 3、生物构造含化石构造:岩石中包存了石化的生物遗体。生物遗迹构造:是指保存在沉积层面上及层内的生物活动的痕迹。(虫孔、虫迹、足迹)。 4、化学成因构造:结核构造:是一种成分、结构或颜色与围岩截然不同的矿物包裹体。成因可分为同生结核、成岩结核和后生结核。缝合线构造:是碳酸盐岩石常见的一种构造,它在岩石剖面中呈锯齿状曲线,像动物头盖骨中的缝合线而得名,层面上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面。三、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结构是指组成沉积岩的物质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结构与沉积成因紧密相关,可分为碎屑岩所具有的碎屑结构;化学岩所见的化学结构;泥质岩特有的泥质结构;以及生物成因的生物结构等。碎屑结构:由各种碎屑物质和胶结构所组成。按碎屑大小又可分为:砾状结构:碎屑直径大于2mm。砂状结构:碎屑直径介于0.05-2mm之间。粉砂状结构:碎屑直径介于0.005-0.05mm之间。泥质结构:由各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