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上富丞相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上传人:工****全 文档编号:559219389 上传时间:2024-06-2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洵《上富丞相书》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苏洵《上富丞相书》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苏洵《上富丞相书》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苏洵《上富丞相书》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苏洵《上富丞相书》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洵《上富丞相书》原文及翻译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洵《上富丞相书》原文及翻译译文(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洵上富丞相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洵上富丞相书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苏洵上富丞相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洵上富丞相书原文及翻译苏洵 原文: 相公阁下:往年天子震怒,出逐宰相,选用旧臣堪付属以天下者,使在相府,与天下更始,而阁下之位实在第三。方是之时,天下成喜相庆,以为阁下惟不为宰相也,故默默在此。方今困而后起,起而复为宰相,而又值乎此时也,不为而何为?且吾君之意,待之如此其厚也,不为而何以副吾望?故成曰:后有下令而异于他日者,必吾富公也,朝夕而待之,跂首而望之,望望然而不获见也,戚戚然而疑。鸣呼!其弗获闻也,必其远也,进而及于京师,亦无闻

2、焉,不敢以疑,犹曰: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数十年之间如此其变也,皆日贤人焉。或曰:彼其中则有说也,而天下之人则未始见也;然而不能无忧。 盖古之君子,爱其人也则忧其无成。且尝闲之,古之君子,相是君也,与是人也,皆立于朝,则使吾皆知其为人皆善者也,而后无忧,且一人之身而欲擅天下之事,虽见信于当世,而同列之人一言而疑之,则事不可以成,今夫政出于他人而不惧,事不出于已而不忌,是二者,惟善人为,然犹欲得其心焉。若夫众人,政出于他人而惧其害已,事不出于已而忌其成功,是以有不平之心生。夫或居于吾前,或立于吾后,而皆有不平之心焉,则身危。故君子之出处于其间也,不使之不平于我也。 周公立于明堂以听天下,而召公惑,

3、召公犹未能信乎吾之此心也,周公定天下,诛管、蔡,告召公以其志,以安其身,以及于成王。故凡安其身者,以安乎周也。召公之于周公,管,蔡之于周公,是二者亦皆有不平之心焉,以为周之天下,公将连取之也,周公珠其不平而不可告语者,告其可以告语者而和其不平之心。然则,非其必不可以告语者,则君子未始不欲和其心。 是以君子忍其小念以容其小过,而杜其不平之心,然后当大事而听命焉。且吾之小念,不足以易吾之大事也,故宁小容焉,使无芥蒂于其间。昔者诸吕用事陈平忧惧计无所出陆贾入见说之使交欢周勃陈平用其策卒得绛侯北军之助以灭诸吕。夫绛侯,木强之人也,非陈平致之而谁也?故贤人者致其不贤者,非夫不贤者之能致贤者也 曩者,寇菜

4、公为相,惟其侧有小人不能诛,又不能与之无念,故终以斥去。及范文正公在相府,又欲以岁月尽治天下事,失于急与不忍小念,故群小人亦急逐之,一去送不复用,以殁其身。伏惟阁下以不世出之才,立于天子之下,百官之上,此其深谋远虑必有所处,而天下之人犹未获见。 洵,西蜀之人也,窃有志于今世,愿一见于堂上。伏惟阁下深思之,无忽! (有删改) 注富乐相即富相公富弼。 译文: 相公阁下:往年天子震怒时,放逐宰相,选用可以托付天下的旧臣,让他们留任相府,以便可以为天下更新气象,而您在相府中实属位列第三。当时,天下人都相互庆贺,认为阁下只是不做宰相,所以会在相府默默不语。如今您先处困境而后起用,再次成为宰相,又正值此时

5、,如果还无所作为是因为什么呢?况且我们陛下的心意,对您是格外恩厚的,如果您无所作为又怎能符合我们对您的期望呢?所以人民都说:“以后朝廷诏令如果有与往日不同的,一定出自富公啊。”我们早晚等待,踮起脚尖盼望,遥望却始终未能见到,内心忧虑而有所疑惑。呜呼!如果未能见到出自您的政,一定是因为身处远地,等进入了京城,也没有听闻。我不敢猜疑,仍然说天下人如此之多,数十年间经历如此大的变化,都说您是贤人啊。有人说:“这其中一定有说法。”天下人未曾见到,所以我不能不有所担忧 大概古代的君子,人民都会爱惜他的人而担忧他没有成就吧。况且我曾听说,古代的君子辅佐他们的君主,帮助别人,都是位列朝堂的,就会使我们知道他

6、的为人是很好的,之后就会无所忧虑如果以一人之身而把持天下之事,即使被当时人所信任,他的同僚如果有一句怀疑他的话,那么事情也不一定能成功。现在政令出于他人却不害怕,事情不出于自己却不忌讳,这二者,只有善人能做到,但依然要得到人心的支持。像那些一般人,(他们认为)政见出自他人就害怕别人会陷害自己如果事情不是出自自己就害怕别人成功,因此心中会不平之感。有的人在自己前列,有的人在自己身后,如果他们都有不平之心,那么自身就会危险了。所以君子身处其间,不能使别人对自己感到不平。 周公在明堂掌管天下,召公会有疑惑。召公依然不能完全相信周公的心意。周公平定天下,诛杀了管、蔡,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召公,使自己安身

7、,以成就成王。所以凡是让自己身安的,一定是使身边之人安定。召公之于周公,管、蔡之于周公,这二者也都有不平之心,都认为周的天下周公要夺取了。周公诛杀了那些心怀不平却又不能告诉的人,告诉了那些可以告知的人,平和了他们的不平之心。既然这样,那么不是那些一定不能告知的人,君子未尝不想平和他们的心意。 因此君子容忍别人的微小的忿恨而宽容别人微小的过错,来杜绝他们的不平之心,然后有大事时别人都会听命于君子。况且我们的微小的忿恨不足以改变我们的大事,所以宁可稍微容忍,让别人不在心中存有芥蒂。当初诸吕把持朝政时,陈平担忧却又苦无计谋,陆贾去见了他并说服他与周勃搞好关系,陈平采纳了他的计策,最终得到了周勃的军队

8、的帮助消灭了诸吕。绛候,是刚强之人没有陈平谁能招致他呢?所以是贤人招纳不贤之人,不是不贤之人招纳贤人。 当初,寇莱公担任丞相,只因他身边有小人不能诛杀,又不能与小人不产生矛盾,所以最终因为被排挤而离开了。等到范仲淹身在相府时,又想在很短的时间内治理天下的事,失误在于操之过急和不能容忍微小的忿恨,所以一群小人就急着弹劾他,一旦被贬谪就再也没有起用,直至身死。我想阁下凭借超世之才,位居天子之下,百官之上,一定会有深谋远虑之处,只是天下人还未能看明白。 我,是西蜀之人,私下里有在今世施展的抱负,想与您在朝堂上一见。希望阁下能深思我说说的,不要忽略了! 苏洵上富丞相书 2、苏洵上余青州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9、 苏洵上余青州书原文及翻译苏洵 原文: 洵闻之,楚人高令尹子文之行,日:“三以为令尹而不喜,三夺其今尹而不怒。”其为令尹也,楚人为之喜:而其去令尹也,楚人为之怒。己不期为令尹,而令尹自至。夫今尹子文岂独恶夫富贵哉?知其不可以求得,而安其自得,是以喜怒不及其心,而人为之嚣嚣。嗟夫!岂亦不足以见己大而人小邪?脱然为弃于人,而不知弃之为悲:纷然为取于人,而不知取之为乐。 昔者,明公之初自奋于南海之滨,而为天下之名卿。当其盛时,激昂慷慨,论得失,定可否,左摩西羌,右揣契丹,奉使千里,弹压强悍不屈之虏,其辩如决河流而东注诸海,名声四溢于中原而磅礴于戎狄之国,可谓至盛矣!及至中废而为海滨之匹夫,盖其间十有

10、余年,明公无求于人,而人亦无求于明公者。其后.适会南蛮纵横放肆,而莫之或救。明公乃起于民伍之中,折尺篝而笞之,不旋踵而南方义安。夫明公岂有求而为之哉?适会事变以成大功,功成而爵禄至。明公之于进退之事,盖亦绰绰乎有余裕矣。 悲夫!世俗之人纷纷于富贵之间.而不知自止!达者安于逸乐,而习为高岸之节,硕视四海饥寒穷困之士,莫不颦蹙呕哕而不乐。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此二人者,皆不可与语于轻富贵而安贫贱。何者?彼不知贫富贵贱之正味也。惟天下之习于富贵之荣而狃于贫贱之辱者,而后可与语此。 洵,西蜀之匹夫,尝有志于当世,因循不遇,遂至于老。然其尝所欲见者,天下之士

11、,盖有五六人。五六人者.已略见矣:而独明公之未尝见.每以为恨。今明公来朝,而洵适在此,是以不得不见。 伏惟加察,幸甚! (选自苏洵嘉佑集,有删改) 【注】令尹子文:令尹,春秋时期楚国官名,位同国相。子文,姓斗,名谷於菟,字子文。楚国内乱,子文自毁其家,以纾国难。三次被免去相位,毫无愠色。明公:对于有名望、有地位的人的尊称,此处指余靖,时仃青州知州。 【参考译文】 我听说,楚国人认为令尹子文的行为高尚,说:“三次任命他为令尹却不高兴,三次剥夺他令尹的职位却不愤怒。”他做令尹,楚国人替他高兴;而他不做令尹,楚人替他愤怒。我没期望做令尹,但令尹这个官位自己来了。那令尹子文难道只是厌恶富贵吗?知道它不

12、可以求得,但安其所得,因此喜怒不触及到他内心,而别人却因此喧哗讨论。啊!难道这也不足够来看出自己的大度,而别人的小气吗?超脱的样子,被人抛弃,而不知道抛弃他是悲哀的事,忙乱的样子,被别人任用,却不知道任用是乐事。 以前,明公您刚开始振起于南海之滨,成为天下的名臣。正当得意之时,激昂慷慨,讨论得失,判定对错,左边揣摩西羌,右边揣摩契丹,奉命出使千里之外的地方,打压强悍不屈服的外敌,你的辩才好像是决口的河流向东注入大海,名声在中原四溢,在戎狄等蛮夷中也显出磅礴气势,可说是最为兴盛。等到中间被罢黜成为海滨的平民百姓,大概这中间有十多年,您对人无所求,而别人对您也无所求。那以后,恰逢南方少数民族肆意放

13、纵作乱,却没有人能够去解救这危难。您于是在百姓的队伍中奋起,鞭笞他们,不多时间南方安定。您难道是有所求而做这事吗?恰好遇到重大事件而成就大的功业,功业成,爵禄自然到了。您对于出仕退隐之事,大概也是绰绰有余啊。 可悲啊!世俗的人在功名利禄之间忙碌追求,却不知道自行停止。得志的人,安于享乐,习惯做高高在上的样子,回头看四海之内忍受饥寒、走投无路之人,没有不皱眉皱额呕吐不高兴的。处境困难的人吃粗劣的汤羹却不饱,穿粗布衣服却不暖,习惯被贫贱的处境摧残折磨,仰望贵人的光辉则神魂颠倒惊慌失措。这两种人都不可以对他们说轻视富贵安于贫贱的事。为什么呢?他们不知道贫富贵贱的本质含义。只有天下那些习惯于富贵的荣耀

14、,而且习惯于贫贱的耻辱的人,然才可以与他们谈论此类话题。我是四川西部的平民百姓,曾有志于当世,拖延时光未曾有所作为,便到了老年。然而我曾经渴望拜会的人,普天之下,大概五六人而已。那五六个人,我大都已见过,可是唯独不曾见过阁下您,常常认为是遗憾。如今您回来朝中,而我又在这里,因此不得不见您。 俯伏思量盼望您的回音,我将不胜荣幸! 苏洵上余青州书 3、苏洵乐论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洵乐论原文及翻译苏洵 原文: 礼之始作也,难而易行,既行也,易而难久。 天下未知君之为君,父之为父,兄之为兄,而圣人为之君、父、兄;天下未有以异其君、父、兄,而圣人为之拜、起、坐、立。天下未有肯靡然以从我拜起坐立,而圣人身先

15、之以耻。呜呼!其亦难矣。天下恶夫死也久矣,圣人招之曰:来,吾生尔。既而其法果可以生天下之人,天下之人,视其向也,如此之危,而今也如此之安,则宜何从?故当其时虽难而易行。既行也,天下之人,视君、父、兄,如头足之不待别白而后识,视拜、起、坐、立,如寝食之不待告语而后从事。虽然,百人从之,一人不从,则其势不得遽至乎死。天下之人,不知其初之无礼而死,而见其今之无礼而不至乎死也,则曰:“圣人欺我”。故当其时虽易而难久。呜呼!圣人之所恃以胜天下之劳逸者独有死生之说耳死生之说不信于天下则劳逸之说将出而胜之劳逸之说胜则圣人之权去矣。 酒有鸩,肉有堇,然后人不敢饮食;药可以生死,然后人不以苦口为讳。去其鸩,彻其堇,则酒肉之权固胜于药。圣人之始作礼也,其亦逆知其势之将必如此也,曰:告人以诚,而后人信之。幸今之时,吾之所以告人者,其理诚然,而其事亦然,故人以为信。吾知其理,而天下之人知其事,事有不必然者,则吾之理不足以折天下之口,此告语之所不及也。告语之所不及,必有以阴驱而潜率之。于是观之天地之间,得其至神之机,而窃之以为乐。 雨,吾见其所以湿万物也;日,吾见其所以燥万物也;风,吾见其所以动万物也;隐隐谹谹而谓之雷者,彼何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