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材教和教教材.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9218478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教材教和教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用教材教和教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用教材教和教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用教材教和教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用教材教和教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教材教和教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教材教和教教材.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用教材教和教教材甘肃省陇西县直沟九年制学校 潘爱军邮编:748100 联系电话:18993236135经常在教育刊物上看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个教育新理念,到底有何区别,又具体如何实际操作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粗浅的认识。一、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区别从字面上理解:“教教材”,即(教师)教教材(上的内容)给(学生);“用教材教”,即(教师)用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两者的区别在于:首先,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前者是“书本”思想的体现,后者是“人本”思想的反映。教教材,信奉的是“教材中心论”和“知识本位论”,典型表征是:教材有什么,我们教什么;教材

2、怎么说,我们怎么教;教材有多难,我们教多难用教材教,却是对“人的本位”的回归,教的内容不囿于教材,而是基于人的发展的需要。 其次,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材观。前者把教材当成“孤本”,是唯一的,后者把教材看作“范本”,是可选择的;不仅如此,前者还把教材当成“死本”,是封闭的、权威的、固化了的东西,后者则把教材看作“活本”,是开放的、和鲜活生活的相联系的、可以再开发的一种课程资源。 再次,教教材和用教材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行为。前者典型的行为特征是:把教材当成“东西”,把学生当成“容器”,教师则是“搬运工”,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把教材这个“东西”搬进学生的“容器”里的过程,因而,“灌

3、输”是教学的主打方式。后者则不然,是把教材当成教学的资源,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参与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而,“自主建构”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从现在流行的“理念”层次看,什么是“教教材”,也许就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的那种;什么又是“用教材教”,也许就是把教材当作素材,根据实际灵活处理、调整、重组教材的那种。笔者也认为,“用教材教”理念的提出、倡导,无非是提醒老师不要信奉教材,不要把教材当圣旨,不要过于崇拜教材,要根据“教”和“学”的实际调整教材,要以教材为范本,教给学生知识,训练学生能力。,简言之就是“活用教材”。就是把教材用活,通过“活用教材”

4、使学生“学活”。二、“用教材教”实践过程中的几点启示1.正确看待教材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的认识、理解,体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要依据。但由于教材的普遍适用性,无法顾及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教师要善于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 2.认真品味教材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和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用好教材的前提。不管课程怎样改革,教师都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吃透教材,这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品味教材,不仅仅是品某一课时教学内容,还要品课程标准,品教学目标、品重点难点,进而设

5、计教学策略与手段。 3.灵活运用教材“用教材教”首先是“用”。从理论上来讲,教材不是教学的“纲”,我们选择的教材只是用来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教学内容的载体之一。教师应该依照新课程标准来灵活运用教材,做到依托教材,但不脱离教材,用好教材,但不死扣教材,从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或重组,活用教材,用活教材。三、“用教材教”的具体策略“用教材教”既是一种全新理念,也是一种操作策略。探讨“用教材教”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正确运用“用教材教”,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应把握以下几点:1、“用教材教”要求精心组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克林伯格指出,“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

6、新课程倡导“对话”,认为“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实施“用教材教”,就要求教师精心组织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以使静止的知识素材成为学生建构的真正知识。为确保“对话”质量,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优质资源;还要巧设情境、巧妙引导,激发学生与教材“对话”的兴趣和需要,使之乐于“对话”。同时,文本也不限于狭义的教材,还包括“视听文本”、“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的语言行为”、“学生的语言操作”、“学生的作业”等各种现代意义上的文本。既包括各类“现成的文本”,也包括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文本”。可以说,“用教材教”、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体现了“教材”与教学概念的重建。2、“

7、用教材教”要求教师对教材加以适当的“转化”这里的“转化”,主要指易化、深化、活化。因为,教材仅是“范例”,只是为教学提供了基本的凭借,要达成教学目标,就还需要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加以“转化”。有时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可能会感到不易理解,而教材本身在反馈、调整等功能设计上有缺陷,这就要求教师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讲授技巧,使教材上所讲的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就是“易化”。一本教材,无论怎样阐述,毕竟是基于课程标准的简约文本,它保证的是教学基本要求,而且,通常面向全国选用,体现了“一般性”,却难以照应“特殊性”,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在这个已有的、共同的基础上,对重点内

8、容进一步深入讲解,使学生受到启发,理解更为透彻,这就是“深化”。任何教材在讲述知识时,往往只能从某一个角度、某一种视野来进行叙述与分析,但是真正的知识、活的知识,是需要从各种不同的视角去分析它、掌握它和运用它的。这样,教师在讲授时就可以考虑“另辟蹊径”,多换几个角度,既能防止思维定势,也能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是“活化”。3、“用教材教”要求教师注意教学知识的延伸与开发所谓“教学知识的延伸”,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就学生感兴趣、且能够探究的一些学习内容,组织学生深入地研究,利用课上课下的资料搜集、观察实验、走访调查等,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问题解决更为透彻,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

9、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所谓“教学知识的开发”,即要求新课程教学应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学,必须注意开发与利用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比如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设施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遗址遗迹、教育基地、文化遗产等各种丰富的自然、历史和社会资源;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不但要使学生善于利用互联网的资料、信息,还要学习制作、设计各种与教学有关的电子作品等等。 4、“用教材教”要求读写紧密结合读写结合的策略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常见的手法有:利于积累的抄写、听写、默写。利于理解的赏析、评论。利于运用的仿写、缩写、扩写、续写、改写。如名师余映潮让学生搞“课文集美”,

10、把文章中的美词、美句、美段摘抄下来。特级教师李卫东与学生一起读、评、写。名师李镇西让学生仿写提醒幸福中精彩的排比句.又如安排生写愚公新篇-如果说“教教材”观念下的教师是照本宣科地做了教材的奴隶,那么“用教材教”理念下的教师则是对教材的再次开发者,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是一次质的飞跃。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新一轮改革迫使我们要尽快提高自己,时时更新,开辟科学教育新篇章。而对于教材观的转变,笔者觉得“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究竟如何用教材?用教材如何教?其实与教材本身并没有关系,而在于教师的“心”。策略六、活学活用上海名师肖家芸指出;“语文教学的活水在生活之中。”“语文教学的活力在活动之

11、中。”“语文教学的活气在和谐之中。”“语文教学有了活水、活力、活气,就有了活效,为此,我主张语文活动式教学。”特级教师蔡明组织学生欣赏各种标识(电视台标识、银行标识、城市标识),并写出解说文字。江苏张和忠老师,把手机短信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赏析、创作手机短信。上海名师程红兵注重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训练创新思维能力。河北张国生老师的教学特色是:“寓学于玩,亦学亦玩”。余映潮设计了三个活动来完成七颗钻石的教学:进入录音棚、畅游智慧泉、来到创作室。中学生对活动有浓厚的兴趣。语文教材中编有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要创造性的开展好这些活动,还要善于创设出新颖有效的语文活动。在生活中学语文,在活动中用语文。策略七

12、、授之以渔为践行叶老的“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魏书生探索出了培养自学能力的光明大道。课标明确指出“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陕西名师吴文博说:“入门之学,培养兴趣外,一定要教给学生规律。”北京名师宁鸿彬在七根火柴的课堂上教给学生“潜台词阅读法”,湖北名师胡明道在童趣的教学中引导生归纳出文言文的几种学法。还有教师摸索出了授之以渔的操作模式:“选例子,指路子,做样子,给场子,挂牌子。”现行教材的“思考与练习”其实就明示了解读文本的思路,暗示了教法与学法。要很好地运用。策略八、潜移默化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落实人文性,课标规定:“语文课程应重视

13、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肖家芸教猫,引导生要汲取第三只猫的教训,做人要自强。吴文博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课堂上提问学生:“现代社会有没有这样(杜甫)的人?”刘芳老师教观舞记,让学生从录象和配乐朗诵中体验美,从课文描写中去发现美、积累美。在与安塞腰鼓的比较中思考美。笔者执教百合花时,着重与学生一起体验小战士和新媳妇的性格美,人性美,军民鱼水情深的人情美。策略九、醉在读中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大多时候,默读和讲解霸占了课堂,朗读受到冷落。湖北名师杨舜山说;“朗读是对文章的一种再创造”“朗读是课堂上一种特殊形式的对话”

14、。韩军、余映潮、黄厚江、石卉芸等众多名师都把声情并茂的朗读作为重要的教法和学法。试想,学生能够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那么课文理解、语感训练不就落实了吗?想象能力阅读能力不就提升了吗?我们要教给学生把握基调、划分节奏、确定重音语调的方法;要灵活运用范读、领读、角色读、轮读、齐读、赛读等多种方式亲近文本。文言文、散文、诗歌、戏剧、对话为主的小说都适宜朗读。让我们走进书声琅琅的新课堂吧。策略十、能说会道读与听是信息输入,说与写是信息输出。成功教师的课堂上,学生思如泉涌、妙语连珠,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快乐交流。然而一般的课堂上常常是教师口若悬河,学生则沉默是金。说话能力影响一个人的生活事业甚至命运,

15、未来社会对人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让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具有能说会道、出口成章的能力。实践表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训练是可以提高的。故事会、演讲、辩论、讨论、课堂问答、课文复述、口头作文、课本剧演出以及教材上的口语交际活动都是训练说话能力的好方式。笔者曾学习魏书生让学生坚持课前三分钟演讲,收到教好效果。黑龙江名师董一菲的学生课堂说话有思想深度、有文采、有文化含量。这是她通过自身示范和优美诗文赏析背诵的专题训练达成的结果。以上例说的十种策略虽然分类不一定科学,但是大致囊括了当今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实际运用时,要按照课标所说“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